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年伊始,本刊推出《寰宇城市》栏目,旨在为唤起读者对“世界城市日”的关注而尽绵薄之力!今天,因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全球已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推进和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人们同时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城市病”的挑战,所以,如何才能真正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毋庸置疑,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探讨、研究、治理、解决城市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深圳经过26年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深圳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随着经济问题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病”研究进展和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都产生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以及贫困人口等“城市病”.病因很多,涉及城市规划、政府职能、决策者思维诸多方面,这就决定了它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梳理了学界关于“城市病”的相关论述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病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滋生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 主要是农村人口的非农化 20世纪以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成为世界性潮流 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中国有三大挑战,居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由于各地区加紧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和规划没有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上,导致大城市产生了如地价昂贵、能源短  相似文献   

5.
徐颖、严金泉等在《城市问题》2006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受全球化冲击下的中国城市的特色危机往往表现为三个“病态化”,即:1、城市定位的“大都市情结病”。一些地方政府错误定位,把“努力将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结果既没有圆大都市的梦,又使得原有的城市魅力丧失殆尽。2、城市建筑风格的“西洋复古病”。如今遍布大江南北的欧陆情结严重的商贸一条街不断取代着中国传统建筑模式,使城市失去了历史文化传统的支撑点。3、城市发展呈“跟风传染症”。从广场风、开发区热到大学城风、高尔夫球场热,照搬别人的模式,完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将在2010年前后进入城市化国家,5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多数外商投资将集中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移居到城市,大部分国内外游客要进入城市,城市无疑体现了国家的竞争力。而当前我国80%-90%的社会案件、社会问题发生在城市。所以,能不能在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是摆在城市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耍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据统计,2004年中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5%、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6%都来自城市(1)。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难以应对的严峻挑战。城市管理与城市政府管理在中国,对城市管…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对时代脉搏最敏感的空间地域。城市灾害作为现代及未来灾害的集中反映,越来越成为严峻话题,当然任何耸人听闻的危言和盲目的乐观都是非理性的。惟有直面灾情,全面关注城市灾害及其在中国减灾中的地位与作用才有希望走向未来并创造安全“时空”。 任何城市化发展迅猛的国家都必须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灾害趋势及制约,城市是否具备减灾能力是城市文明、质量、能力的标志之一。在灾害分类中城市灾害虽不是一类灾害,但城市是巨大的承灾体,人口集中及财富集中使它日益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9.
发展长沙城市旅游,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城市旅游吸引物“多而不精”、城市品牌模糊等不足。本文分析了长沙发展城市旅游地优势与劣势,从而提出,长沙发展城市旅游应从设计长沙城市旅游的精品、加大城市旅游营销的力度、整合长沙旅游吸引物、突出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在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发展城市旅游。  相似文献   

10.
“自然融入城市”的观念已得到城市居民、规划界和城市管理部门越来越多的支持。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探讨城市与自然健康发展,协调共生的原理与方法,对自然融入城市,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建设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中国约1亿农村劳动力在大中城市务工.加上他们的部分子女.约1亿4千万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新华社11月1日消息).超过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流动人口(或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农民工进城在很多问题上存在歧视是个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老年住房市场悄然兴起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快速扩张的态势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房地产项目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边沿地区的蔓延.这些项目多数为参照国外退休社区建筑模式的高档老年住宅,建造者意在为富裕起来的城市老年人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服务周到的生活社区.中国老年人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的现实和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变化诱使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投资于高档老年住房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潜在的风险城市化可能诱发城市贫民的增加。根据美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表的《为发展中国家获取食品及营养保证》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年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将接近70亿,比目前增加近20亿,其中多数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到了2020年,非洲和亚洲的人口当中,将有一半左右居住在城市地区。目前,这一趋势已经在拉丁美洲出现,有四分之三的拉美人口居住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报告认为:“分地区来看,南半球,也就是拉丁美洲、亚洲以及非洲的城镇越来越多地成为贫穷、环境恶化和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现象集中的地区。”虽然城市有…  相似文献   

14.
城市最本质的聚集度是人口的相对密集 ,“城”先于“市”产生 ,两者有一个分立和融合为一体的进化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是由多种客观条件决定的 ;西汉时期中国城市进入一个新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关于长沙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工业化社会来临,催生了一种以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现代旅游新形式即城市旅游。长沙市发展城市旅游,在传统旅游资源、现代都市旅游吸引物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城市旅游吸引物“多而不精”、城市影响力辐射不广等不足。因此,整体推进城市形象,有效整合旅游吸引物,精心构建旅游特色,继续扩大城市内引外联功能,以及加强对城市旅游的营销,是长沙城市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暨南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覃剑博士在2012年第5期的《现代城市研究》上发表题为《我国城市病问题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一文,认为纵观有关城市病界定及其产生原因的研究,可以很明显发现学者们对城市病的产生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病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必然产生,认为中国城市在走向现代化、高度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上将面临人口过多、环境污染、空间拥挤、交通拥塞、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管理低效、资源短缺、城乡冲突或社会失衡等问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台"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城市可能会产生"大城市病",但大城市与"大城市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截至目前,这两派的论争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模扩大,会产生“聚集效应”。城市本身具有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人口的高度聚集,高密度的人口导致了高密度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城市要发展,规模就是实力的一种体现,一个规模不大的城市.不可能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人口聚集和经济密集的过程。因此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从本质上看,城市经济就是空间集聚的经济。城市只所以能够发展.其经济原因就是因为城市的人口、企业和各种活动的空间聚集给城市带来特殊集聚效应。因此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成为城市发挥聚集效应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呈现出“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等特点,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具,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友刊信息     
对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思考 徐颖,严金泉等在《城市问题》2006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受全球冲击下的中国城市的特色危机往往表现为三个“病态化”,即:1、城市定位的“大都必须市情结病”。一些地方政府错误定位,把“努力将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结果既没有圆大都市的梦,又使得原有的城市魅力丧失殆尽。2、城市建筑风格的“西洋复古病”。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但伴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资源诅咒”“资源竭而城市衰”的问题日益严重。为助力化解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文章引入生态足迹概念,通过建立模型反映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评估我国28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生态足迹与人口、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五个主导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