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初步形成了故乡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在综合平衡中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为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观是邓小平关于国家总体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前提;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关键。同时,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具有目的鲜明性、战略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关于“义”“利”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道义论”和“功利论”两种不同的经济伦理观。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中,毛泽东的经济伦理观蕴藏着浓厚的道义色彩,而邓小平的经济伦理观则更突出地表现出功利务实倾向。注重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坚持强国富民为本、主张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的途径实现共同富裕;充分肯定个体价值的地位,强调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主张用效果检验动机等都是其功利务实倾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央政府出于对世界形势的总体把握和中国对外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毛泽东时代以区域均衡发展为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邓小平同志以区域优先发展为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继承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基础上,形成了以区域发展援助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的赶超战略思想,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奋斗目标的理论概括和智慧结晶,他们之间继承与发展关系与中华民族赶超步伐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开发其赶超思想的理论宝藏,吸收其思想精华,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使中国实施跳跃式的赶超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两大阵营”思想与“一边倒”的方针;“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观点与统一战线的和平共处战略;“世界革命”的观点与“两面开弓”的战略;“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与集中反霸战略。研究毛泽东国际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演变得失,把握其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的自主性和务实性原则,对于我们在全球化条件下,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最大变化是把以我为中心的世界革命斗争论,改变为由我为表率的世界和平发展论。  相似文献   

9.
对于社会主义矛盾和动力的真正探索,起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开拓了邓小平的视野,邓小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深化、发展了毛泽东的学说,他们之间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处理国家间政党关系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当 前时代发展的主题而提出的。坚持党际关系四原则,保障政治安全与推进经济发展并重,以搞好国内建设为基础履 行国际责任,是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邓小平对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主要任务的阐述;针对中国外交而提出的外交政策和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策略。这四个方面互为联系,从而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实践的产物,是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国际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包括有条件地区先发展起来、波浪式前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等系统观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在全局观念、实践品格、辩证思雏、创新精神、时机意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关乎国家在建设时期“中心任务”的抉择,是建国60年经验总结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之后,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不同统筹观(即从“战争格局论”到“和平与发展论”;从“要准备打仗”到“集中力量摘经济建设”的巨大变革),对国际政治、尤其国内的建设格局以及台湾问题的处理方针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抚今思昔,在改革大势下。我们全面肯定邓小平的全局统筹观;继往开来,在历史镜鉴中,不等于轻率地否定1978年改革以前毛泽东的大局统筹观。这是历史的否定之否定,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他认为,开展国际合作不仅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也是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中国借鉴、学习他国长处的需要。在国际合作中,毛泽东一直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对方主权的原则。毛泽东的国际合作思想特点非常鲜明。其合作重点偏向政治和安全领域;合作对象的选择以国家利益、主要矛盾和共同利益为准绳,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文明差异的束缚;并且在合作中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国家安全现是在新中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家形势下产生的。毛泽东的国家安全现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二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三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四是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毛泽东的国家安全现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最大变化是把以我为中心的世界革命斗争论 ,改变为由我为表率的世界和平发展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有着共同人世利益观。体现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应取得最大的民主。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实为新时期党的工作指南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国际战略思想是一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外交大局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新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外交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创新.特别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创造性地提出国际战略思想,对当时和此后的外交工作进行全局指导。对新中国领导人的国际战略思想,在理论基础、时代特征、国际形势和国家实力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出新中国外交中的国际战略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的赶超战略思想,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奋斗目标的理论概括和智慧结晶,他们之间继承与发展关系与中华民族赶超步伐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开发其赶超思想的理论宝藏,吸收其思想精华,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使中国实施跳跃式的赶超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丰富、系统的公正思想。一是制度公证: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最公道、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政治公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搞特权、特殊化;四是民族平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化事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五是国际关系公正: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