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0亿的中国直销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木 《经贸世界》2005,(1):11-15
2005年的中国直销市场.弥漫着浓浓的风云。一场鏖战的前奏,暗地里悄然拉开……立新世纪、莱科萨斯、永久、日晖、长青、克丽缇娜、优莎纳等一大批海外直销企业,已经在为进入中国直销市场.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而相对的内地本土直销企业,也在四处现身,如雨后春笋。知情人士透露,“保守估计全国有近2,000家这样的企业……”无利不起早,在这场剑拔弩张的暗战里,处处透露着一个信息:中国直销市场,潜力巨大!2003年,安利(中国)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2004年,更达160亿之巨……中国直销市场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2.
旷强 《经贸世界》2006,(4):8-10
店铺对于中国直销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转型企业说:“从转型的那一天起,店铺已经陪伴我们在中国市场上走了近10年! 业界专家说:“店铺是企业的形象工程,是消费者信赖的基础。” 经销商说:“我们是店主,是法人,比个人身份的直销员更有底气。” …… 是的,店铺是中国直销的特色,而店铺也正在改变着中国直销的形态。对于店铺,有很多话要说,也有很多事要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壮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但由于市场占有率不高,从而市场地位微乎其微,因此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巨大的.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相对于产品价格,目前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而直销对于减少交易费用,间接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流通模式的现状,提出直销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解析中小企业直销模式中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取代以口碑相传的传统直销模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吴培伦 《经贸世界》2005,(10):55-59
美商日晖,一个神秘的企业。日晖的神秘在于:1998年之前低调而快速的发展;2003年收购台湾华良集团,与华良的关系备受争议:2004年为“厦门会议”以及之后政府几次研讨直销立法会议的与会企业之一.业界几个推测“第一批直销牌照”企业的版本中.日晖,均名列其中……日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2004年,转眼己过了一半,流传已久的中国直销立法正在日趋明朗化,主法出台指日可待。但奉来的直销法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业界对立法将有何建议?作为深切关注业界发展的专业媒体,我们组织了法学教授、经济学末、业界专家,以及直销一线人士齐聚一堂,广开言路,为立法建议,希望能对业界有所启示.希望能对政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直销法规出台的日子越来越近,一些媒体“中国直销的春天来临了”的呼声越来越高,想搭上“直销”这班车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业界人士曾保守估计国内目前的转型直销企业和潜在直销企业有6000多家。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遭遇融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财富》2004,(6):92-98
2001年中国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0%以上.资产超过社会总资产的60%.向国家缴纳的税收超过50%。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中小企业的成长却依旧困难重重根据上海2700户中小企业调查.有融资困难的企业占68%,有47%的停产企业是由于资金紧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推出.只是在增加资本供给方面做出了努力.而其他方面的改善.还需要逐步的推进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旷强 《经贸世界》2005,(5):27-29
四月,雅芳公司在为国务院批准成为首个直销试点企业后,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的直销格局将被打破,甚至有人放言,以安利为代表的直销模式将会被抑制,随着直销立法出台呼声再次高涨。而立法开放后的明天,中国直销将如何?它的销售模式、发展趋势、直销需求……等等,无疑成为今天我们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加入WTO后的表现,有外电评论说,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是经得起世界经济大潮冲击的企业。中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兑现WTO承诺,给了世界一个诚信负责的政府形象。在过去的2004年里,有关直销立法的消息不时传来,让直销业界兴奋不已。随着2004年的远去,我们已经跨入了2005年的门槛,而备受世界直销业界关注的中国直销法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直销管理条例》、《推销员管理办法》、《反金字塔欺诈条例》等三部直销法规并未如期出台,这不得不让直销企业和直销从业人员们有了那么一丝遗憾。有消息说,中国直销法没有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里如期颁布,是政府有关部门为其细节问题争执不下所致。我们无法去推断这样的消息是否真实,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说的,那就是无论如何,在2005年里,中国直销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必定要与人们见面;2005年的中国,直销业必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2005年,中国必定会出现一个直销大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中国从事直销业的元老级公司,安利这几年的经营可谓红红火火。据资料显示.2003年安利在我国的销售额增长了近60%,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中国成为安利的全球最大市场。取得这样的销售业绩当然离不开安利的直销模式。那么,安利的直销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1.
张弛 《国际市场》2006,(3):33-34
曾经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的直销模式,因为去年颁布的直销条例而重获新生,然而当业界还在为中国直销市场到底有多大份额而莫衷一是时,不管是本士商家还是海外劲旅,都对有望在今年3月份由商务部发放的直销牌照垂涎三尺。虽然现在要判定鹿死谁手还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中国直销牌照的发放将完全改变全球美日韩直销三强的既定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2.
胡鑫 《经贸世界》2005,(2):31-33
对于中国直销,1998年到2004年的六年,是不会让人遗忘的,以“专卖店十雇用推销员”模式生存的方式,是要写进中国直销的发展史的。如果1998年是政府对直销默许的开始,那么《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专卖店十雇佣推销员”的方式,也就成为政府对直销默许的经营模式。2004年9月,政府在“厦门会议”上公布的直销立法草案中,再次强调立法后的中国直销,将会延续“专卖店十雇佣推销员”的模式。六年后,我们有必要再来分析一下“专卖店十雇佣推销员”模式对中国直销的众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白木 《经贸世界》2005,(1):34-38
冬的笼罩下,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酝酿着、积蓄着、等待着,那是一个绿色的未来,可摸可触的未来……一年说过就过了,2005年,说来也就来了。盼2005年,是因为2005年初中国政府要颁布实施《直销管理条例》,因为年中政府要批准一批企业以直销的方式运营,这批企业里,有外资的,也有民族的。对比2004年底透露出来的部分条款,达到要求的民族直销企业并不多,所以,外资直销企业便显得更为突出。虽然中国政府对直销企业的审批具有自由裁量权,但有个道理是外资企业们一直都明白的——进入了,就有被政府认可的希望,没有进入,就一点希望也没有。而中国市场,又是那么巨大的一个市场。所以,2004年,全球直销企业都在为进入中国市场奔忙,那是一场赛跑,与时间赛跑,与竞争对手赛跑,这场赛跑,还要延续多久?没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14.
白木 《经贸世界》2005,(5):6-10
大潮乘风、气若天虹……中国直销15年,历经传销时代,转型时代,可谓坎坷曲折、可歌可泣可叹。而今即将迎来中国直销第三波浪潮——合法经营时代。政府也好、企业也好、民众也好,都在引颈相望,未来合法化的中国直销市场,将是何等模样?直销一波断人肠;直销二波费思量;直销三波……  相似文献   

15.
邹玲 《经贸世界》2005,(6):42-44
核心提示:4月8日,雅芳超越其竞争对手,成为中国批准的第一个直销试点企业。相关人士因此分析,雅芳的单层次直销模式与即将出台的《直销法》规定最为接近。又有传言,中国直销相关法规似乎即将出台,而在最近的这一两个月,国际直销大鳄和国内新兴的直销企业似乎都在“一夜之间”遍及我们的身边。各类直销店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直销立法进程的日益披露,市场上传来了中国将对外资直销企业首先放行的消息。业界对此的质疑也由此开始。由于我国在执行WTO承诺过程中,部分政策存在着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如果一旦对外资直销企业首先放行,这是否会成为又一次超国民待遇呢?  相似文献   

17.
李溯婉 《大经贸》2003,(5):48-51
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直销”模式,尽管直销尚未有正式的“身份证”。按中国入世的承诺,在2004年12月31日之前,有相关直销法将出台。有分析指出,如果放开限制,中国大陆将会是全球第三大直销市场,2004年销售额会达到100亿元人民币,10年内会迅速达到惊人的800亿元人民币。但在这天到来之前,原本直销的企业,有的己彻底转型,大有好马不吃直销的“回头草”之势,有的在妥协中等待……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12月1日(《直销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对中国直销未来命运的关注便在业界持续升温。而2006年2月22日第一批唯一一张直销牌照花落雅芳,“雅芳模式”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直销的“红色模式”,更是引发业界对中国直销模式的空前大讨论。这样的讨论同样源于对中国直销未来命运的关注,就像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一样,直销模式将决定直销的命运。中国直销在历经坎坷之后浮出水面,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它即将踏上的旅程。中国直销将诞生什么样的新模式,将面临什么样的新形势?将迎来什么样的新命运?  相似文献   

19.
随看《直销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中国直销行业进入了新的时代,业界评论,2005年是中国直销行业的分水岭,而2006年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直销元年。但是在享受这一有序竞争带来的机会的同时,中国直销行业也在遭遇多年无序竞争带来的恶果,符合竞争市场要求的人才严重缺乏,而人才才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直销进入中国内地的时间,业界普遍公认的是1990年,中美合资企业雅芳使用直销模式进入中国销售产品。而也有人说,早在1990年以前,就有一家日本公司悄然进入深圳,开展直销业务。其实,现在关于这个时间的争论已没有意义,直销在中国大地上已生根发芽,成为国民经济进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