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兆 《经济论坛》2002,(6):32-32
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愈来愈快,这是当前生产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近三十年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已远远超过了过去两千年的总和,一个新产品从构思、设计、试制到投产,在19世纪要花70年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为20年,70年代为5~10年,现在则只需2~3年或更短的时间,以德国的机械工业为例,1980~1985年间投产的新产品共8400种,停产的老产品2500种,1986~1990年间投产的新产品上升到16500种,停产的老产品上升到7400种,而1995~2000年,这个比例为67900:24300,就微型电子计算机来看,1971年,英特尔公司最先研制出字长为4位的微处理器后,其字长已发展到8位、16位、32位、64位、128位、256位,差不多每隔1~2年,就有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如此的更新和发展速度,令人十分震惊。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北生猪生产发展迅速,年出栏生猪已由1978年的570.5万头增加到1993年的1727.3万头,增长了2倍多。但是,生产的增长主要用来满足全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从河北省生猪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情况便可以看到。如1978年全省猪肉消费量占当年生猪出栏量的58.0%,1985年已占到74.9%,1985年与1978年相比,生猪出栏量增长了78.5%,消费量却增长了130.4%,消费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生产的增长速度;到1992年,消费量占出栏量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为83.0%。又如1985年河北调往和销往外地的生猪为300.67万头,1988年为349.04万头,1989年为292.60万头,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活劳动创造价值,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凡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有用服务的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资本品、土地等自然资源参加生产过程.是生产要素,但它们本身不创造价值;不是所有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行为都是剥削。  相似文献   

8.
潘秋生  万良杰 《经济师》2003,(10):179-179,181
农村市场是我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举步维艰。利用战略联盟形式 ,加强与政府、现代农业公司、经销商或经纪人及乡镇企业等联系 ,有助于企业开拓农村生产市场。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被国外一些学者称为"一篇很难读的文章",存在着明显的"不明确的地方",即当牵扯到市场价格或供求关系时,"市场价值"概念具有多种规定,这些规定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难以梳理。为此,有学者质疑马克思"是否把市场价值同市场价格混同在一起了"。为厘清这一问题,首先,需要阐明市场价值既是基于商品生产的"平均"规定,也是基于社会需要的"截尾"规定,是这两种规定的辩证统一;其次,必须说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及其不同的决定机制,即市场价值是生产条件平均化的结果,而市场价格则是竞争的结果;最后,有必要重新审视市场价值理论的定位,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为最终推出生产价格理论而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方式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1市场需求发展的方向———个性化需求近年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深入 ,商品供应能力不断加强 ,而消费者由于其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见多识广也成熟起来 ,大多数消费行为的盲从性减少了 ,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动机更具合理化 ,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要为自己购买最实用、最适合自己、自己最喜欢的产品。这就是消费的个性化、单一化。另外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顾客有条件在众多的商品供给方中选择、识别更适合个人特点的商品。因此 ,个性化需求成为市场发展方向。2大批量生产模式———与个性化需求不协调20世纪乃至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1.
论面向市场的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乡镇企业是一种经济成份,乡镇企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正视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掌握市场,掌握需求量,利用MRPⅡ加强工作计划的周密性,抓住生产过程的瓶颈工序,进行生产平准化,平衡流水线节拍,推行JIT,改变车间混乱局面,提高生产速度,更好地发展乡镇企业。 1乡镇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车间混乱,成品、半成品占用道路的情况严重客观上来看由于仓库数量、仓库面积不足造成的。因此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将车间的混乱现象归结为这种客观原因,一旦为其增加了仓库数量、面积,起初尚能解决成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棉花产销市场取向的政策研究□李秉龙一、棉花产销问题分析(一)棉花生产超常波动棉花生产具有农产品生产的一般特征: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体,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而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棉花生产技术性强、生产...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文化生产(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品作为商品和商品性文化生产,是发达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与一般物质商品不同,用来进行市场交换的文化商品,既具有一般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性质 ,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一个经济物品与社会意识的二重物。作为文化品的有用性和使用价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存在于其特定的产品体中,文化品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文化品拥的的满足购买者使用价值的基本特征,文化品的价值性具有下述特征:内在价值性;高价值性。文化生产劳动的高熟练,高强度的性质,决定了文化产品中抽象人类劳动含量高,这是文化产品具有高内在价值的根本原因。文化市场存在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现象,不应将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简单地归结为文化精神生产劳动的高熟练性,完全归之于由于高级文化劳动力的学习,培养费用昂贵。要分析文化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市场机制。文化名品价格是有内在价值实体的垄断价格。文化生产垄断是商品性文化生产的特征。文化,艺术原产品则由于其不可复制性,它在占有者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市场上长期保持着垄断性和以垄断价格出售。一旦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通常会出现文化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精品稀缺和产品市场价格大大超过内在价值,即“市值畸高”将成为文化市场的常规。  相似文献   

16.
17.
论现代文化生产(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品作为商品生产对群众性的文化生产劳动积极性的调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用采实现生气勃勃的文化走生产、促进文化经济发展和繁荥、促进现代精神财富创造的重要经济杠杆。发展商品性文化生产的基本要求是:(1)完善的艺术形式与健康的意识相结合是文化生产固有的要求;(2)搞好艺术使用价值的创造和消费者0态相对接;(3)确立起文化生产适应于市场需求的观念。文化生产有两种模式:生产与需求良性循环与不良循环。商品性文化生产中出现的庸品排挤良品现象和“市场失灵”,其深屡根潭是商品性文化产品的内在矛盾:艺术、社会价值与商品价值的矛盾。市场机制对文化生产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促进文化生产发展的有力杠杆,但也有诱发文化艺术活动畸化的负效应。在发展商品性文化生产中需要搞好兴利除弊,其关键是:构建起能实现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完善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对引起蔬菜质量问题的原因,运用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政府应该如何进行干预,解决蔬菜生产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确保人们能消费上质量高的蔬菜。  相似文献   

19.
农资产品质量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资打假工作高度重视。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健康规范充满活力的农资市场做支撑,其产业地位肯定孱弱,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肯定不足,从业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肯定不高,如果长此以往,农业产业在国家的基础地位必然会动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