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理论观察》2006,(4):128-129
仲裁作为纠纷解决的方式之一,已经日益的为人们所重视,而临时仲裁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几乎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好评。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所限,至今未承认临时仲裁的效力。临时仲裁产生之合理性、存在之优越性、及发展之国际趋势性显示出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应然性。  相似文献   

2.
于洋 《辽宁经济》2011,(12):50-53
在现代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中,仲裁作为一种独立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得到争议双方的认可并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以其自主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可,并在立法实践中予以明确。本文从临时仲裁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仲裁实践,对临时仲裁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规范仲裁员制度、保障仲裁裁决的执行和加强仲裁监督三个方面对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贺浩忠 《浙江经济》2005,(11):61-62
与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具有灵活性、费用低和速度快的特点。临时仲裁制度不但在许多国家已经实行,而且被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所确认。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和新的特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适应今日形势之需要,如强制仲裁、仲裁时效模糊,裁、审机构适用法律不统一等缺陷日益突出。因此,对于现行劳动争议中偏离仲裁本质属性,与国际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脱轨,与世界各国通行做法相去甚远的某些缺陷,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高效、可执行性强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临时措施是国际商事仲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2006年《示范法》在临时措施发布与执行的规定上给了世界各国一个很好的参考。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但各种仲裁规则做了很好的尝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在发布主体、发布类型以及适用与执行方面与国际主流理念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视一裁终局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优点并将其绝对化,是我国学术界的普遍观念,而《仲裁法》也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规模的扩大,一裁终局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的缺陷逐一显现。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对"一裁终局"绝对存在性和绝对优越性的质疑,指出一裁终局的缺陷,进而提出在一裁终局制度上,我国仲裁法应当区分国内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摈弃绝对的一裁终局制度。  相似文献   

7.
冯莹 《魅力中国》2010,(6):142-142,106
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伴随着仲裁制度不断发展。国际商事仲裁发展之初,多数国家国内法及《纽约公约》等国际公约对于仲裁协议要求严格的书面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对书面形式的严格要求已不能适应甚至影响了仲裁制度的发展。因此。一些国家开始了奠于书面形式要件宽松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本文总结仲裁协议书面形式扩张表现,分析了仲裁协议形式要件的宽松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复杂,在探讨证据标准考察了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探讨了诉讼中和国际商事仲裁中证据标准的差异和各自特点;结合对诉讼证据特征的分析,参考有关仲裁实践与规则制定,归纳了国际商事仲裁证据标准的自有特征,藉以对理解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及完善我国涉外仲裁证据规则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郭欢 《魅力中国》2014,(8):331-331
仲裁是一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与诉讼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其经济、高效、灵活、便利等特点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我国1994年《仲裁法》的颁布统一完善了我国的仲裁制度,但随着仲裁事业的发展,该法律已逐步暴露出许多与仲裁实践不相符的地方,尤其在司法对仲裁的监督问题上,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弊病,为完善这一制度。维护仲裁权威。应当删除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仲裁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袁红兵 《特区经济》2013,(10):51-52
仲裁机构是顺应解决商事争议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商事纠纷多发性、专业性及私密性等特点,决定了诉讼解决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商事主体需要;现代司法资源的有限配置也需要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来分流案件。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美国非营利性仲裁机构适用税收政策进行分析,介绍了美国非营利性仲裁机构的免税范围规定、资格认定、关联的私人利益与营利性所得的税收安排以及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在法规体系、税收优惠政策、区别对待及监管机制方面促进我国仲裁机构发展之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1.
齐皇 《黑河学刊》2011,(11):17-17,1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争端解决机制重心的仲裁,没有设立常设仲裁机构,仅仅对临时仲裁庭的设立做了规定,这不能不说是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遗憾。建立常设仲裁机构不仅是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的外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贸易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贸易摩擦也日渐增多。友好仲裁制度因其特点,已成为解决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以我国上海自贸区仲裁规则为研究视角,在分析友好仲裁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自贸区仲裁规则的意义、创新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更好推动国际商事友好仲裁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2006年<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7条修正条款对仲裁协议形式分别做出了极富弹性的解释,通过对其研究分析,将为我国今后国际商事仲裁立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作出了“加强青岛市仲裁工作,推动仲裁国际化,打造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的重要批示,预示着青岛仲裁即将“风生水起”。随着青岛仲裁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的召开,新一届仲裁委员会将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把青岛仲裁委员会打造成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国内一流、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知名仲裁机构。本刊记者专访青岛仲裁委员会主任姜巧珍,听她解读即将全面实施的“一二三四五”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近五年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迅速,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研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三一是以传统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为基础,开辟了诸多新领域;二是更多研习国际仲裁理论与实践,积极为中国仲裁立法提供借鉴;三是更加关注网络、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商事仲裁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仲裁法是重要的市场法律之一。国外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仲裁制度及其立法,大都有成文的仲裁法律法规。所谓仲裁法,是调整仲裁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一切仲裁参与人所应遵循的程序规则,也是仲裁处理经济纠纷的操作规程。仲裁,由"仲"和"裁"组合而成,"仲"指地位居中的人,"裁"为裁断;"仲裁"二字,其合意为由地位居中的人进行裁决。仲裁也称为"公断",指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由其依法裁决。仲裁作为诉讼的辅佐,是解决商事、民事争端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今的商人更加倾向于将其争端付诸仲裁解决,因为仲裁省时、省钱、省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仲裁事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国的仲裁制度。我国已有14个法律、82个行政法规、192个地方性法规作出了有关仲裁方面的规定,因而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仲裁程序;我  相似文献   

17.
易丽丽 《发展》2013,(3):38-39,41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仲)是仲裁界的佼佼者,最初是相当于副局级的事业单位。当国内同行仍然依赖财政拨款维持运转“保吃饭”、苦求于行政资源的支持谋发展时,北仲主动远离行政,靠自身的专业实力与职业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目前,北仲不仅购买了位于北京CBD地区的招商局大厦7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70个停车车位,还累积向国家上交上亿元税收。北仲由此拥有与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相抗衡的实力,在国际仲裁界的地位和声望随之日渐提升。北仲是民间化的探路者,试图从事业单位向社会组织转身。但是这一转身迄今尚未完成。北仲的困境直指我国法人制度的缺陷,这种缺陷致使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8.
朝夕 《中国经贸》2012,(21):74-74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前正式在香港设立仲裁中心.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董松根、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共同为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揭牌.董松根表示,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的设立是贸仲委改革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香港特区仲裁界发展史上的一件喜事. 中国贸仲委是中国内地设立最早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机构,也是世界仲裁界知名的仲裁机构之一.自1956年成立以来,贸仲委在涉外仲裁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累积审结的涉外仲裁案件数量,在中国仲裁机构中首届一指,当事人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裁决的公信力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即在劳动争议的仲裁活动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及其仲裁人员和仲裁活动参加人必须遵守的次序、形式和方法。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要是南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和规章确认的仲裁活动的次序、形式和方法,它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五年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迅速,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研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三:一是以传统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为基础,开辟了诸多新领域;二是更多研习国际仲裁理论与实践,积极为中国仲裁立法提供借鉴;三是更加关注网络、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商事仲裁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