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之恋     
韩永飞 《中关村》2012,(2):104-104
北京与上海.一个使我感受方正,一个使我体会温情。这种文化使然的情感让我无法用理性之笔去描述。  相似文献   

2.
杨柳  张勇 《中关村》2004,(10):42-46
2003年6月18日,中共海淀区委通过了《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关于加快推进海淀区城市化进程的决议》,由此拉开了海淀新区建设的序幕。2003年第六届中关村电脑节上,海淀区明确提出了“发展新区”战略,将开发约占全区面积的51%以上的北部山后农村地区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建设一个“田园式、生态型、国际化的新型城市”后,作为北京实现跨越式发展、向知识经济转型的一个突破口,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新腹地,首都西北部的“绿色发展区”,新区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04年9月9日,借着第七届中关村电脑节的契机,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为海淀新区的建…  相似文献   

3.
赵香艳  曾勋 《中关村》2004,(4):94-95
钟雷的声音很有磁性,在手机那一边,听起来悠远而温和,悠远自然带一种陌生,温和又有一些可亲。所以,既便是声音本身也会促使人去分析这个人的性格。这是一种诱惑。因此,当真见到钟雷本人,首先的感觉就是在哪里“听”到过。从声音中能读出一个人来,这个人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4.
陈胜昌 《中关村》2004,(9):111-113
四合院作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有保存价值的;作为民居已经过时,且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四合院那个时代形成的以封闭保守为特征的城市建设思维,我称之为四合院思维,却是需要破除的。对于北京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急迫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陈倚其 《中关村》2004,(3):64-65
每个人都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未来更多是一种憧憬,是一种对理想和愿望的想象。而在未来学家看来,也许未来并没有那么浪漫,他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人口危机、艾滋病蔓延、环境污染加剧、物种大规模灭绝、臭氧空洞扩大等等。所谓未来学,就是根据当前世界的情况去预测未来,并且力避免未来可能的灾难而提出预防的对策。如果现在采取了较为准确的对策,人类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和控制未来。因此,未来学不仅研究未来,而且还研究过去和现在。所以,可以说,未来学的目标是未来,可是它更多的是研究历史和现在。  相似文献   

6.
张景安 《中关村》2013,(11):22-25
未来各个国家的竞争实质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创新大战。谁创新,谁有未来;不创新就没有未来。中关村成了中国占领世界创新制高点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7.
正"节约能源,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要积极推动能源科技革命,因为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这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时光荏苒,两年后,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拉举行的第七届能源峰会刚刚落下帷幕,"推动能源创新未来,深入探讨可再生能源所面临的挑战,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了此届峰会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1,(10):75-75
8月31日上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未来科技城建设等事项。市委书记刘淇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未来科技城是中央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出发在北京建立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任务艰巨。北京市要主动和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对接,形成合力,努力破解在未来科技城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越 《中关村》2013,(11):94-96
“海淀国际学校是为了少数人和少数家庭制定的教育。未来,我们要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中国最好的国际化精英教育学校,培养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领导者。”——李健  相似文献   

10.
王畅 《中关村》2004,(8):25-34
当今中国的发展,为全世界所瞩目。城市的建设可以说是国家发展最直观的标志。几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规划并实施着各自迈向现代化的宏伟部署,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日新月异”,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总体上看,成绩是突出的,但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街道、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城市设施,这些文化的表征,精神的趣味,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城市便只是建筑的堆砌,与垃圾的堆砌几乎无异。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几乎可以看作是城市一切美的内在原因,是生活其中的市民们全部幸福的内在倚靠。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有着极为复杂的形成因素,各种建设中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灵魂的失却。城市文化标识的确立,目的在于将成功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杰作中蕴含的灵魂,以独特的具象形式展示给大众,成为城市的“点睛”之笔,从而创造现代城市的新的“神话”。中国需要自己的大卫、美人鱼雕塑,自己的自由女神像,自己的凯旋门,自己各种全新的能代表自己所生活城市的文化标识。城市的建设者们已经创造了的,我们需要专家的认定评价,没有创造出来的,我们需要专家的呼吁与指引。这种情况下,专家学者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和看法,便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7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协、海淀区文联和《中关村》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城市文化标识系列研讨会首次会议”,请来了各界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艺术家,这次高水准的研讨内容将通过一定渠道上达政府决策部门,必将有利于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1.
程桔华 《中关村》2007,(11):62-65
"预测未来永远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尤其预测网络。对于博客的未来,现在要定论,的确太早!而且争议性很大。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判断,我们还是冒险地认  相似文献   

12.
赵弘 《中关村》2011,(3):32-33
北部高技术产业带以海淀北部地区、生命科学园、昌平园、未来科技城为依托,打造跨行政区域的大规模、大品牌高端产业功能区,打造未来10年支撑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空间。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涂抹未来的时候,我们被未来涂抹成了历史;当我们编织梦想的时候,梦想留下了昨天的足迹。十年,谁为我们计算曾经的行程,谁能留下青春的证明,当此刻薯然回首——  相似文献   

14.
刘占远 《中关村》2013,(11):118-119
城镇的土地还原可能决定是否留住未来。  相似文献   

15.
坊间预言,如果未来几年有一家网络公司超越了Google,那么这家公司必定出现在网络视频领域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什么样子? 问100个网络狂人,会给出 100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在那些掌握 P2P流媒体技术的人的设想中,未来的互联网至少是从文字变成影像,“有声  相似文献   

16.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讯     
《中关村》2022,(10):62-63
<正>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人才培训中心揭牌9月26日,以“党建引领聚人才科技赋能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花园路街道活动在北京国资公司所属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举办。在北京市海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花园路街道和集智未来共同打造的集智未来人才会客厅正式成立,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代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共同见证首个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搭建与创举。  相似文献   

18.
吴炜 《中关村》2010,(1):24-26
“世界是平的”!“未来是湿的”!在这个科技带动下飞速旋转的小小寰球上,人们总是忍不住对现实和未来作出种种判断和预测。互联网一边改变着世界,一边激发着我们想象着更为久远的未来。不管怎么判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的是,相比互联网产生之前,这个地球的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可以那么紧密和方便地联系在一起。整个世界在互联网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因信息流而连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3,(1):93-93
2012年12月5日,中关村未来制造业产业技术国际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工程院举行。该联盟由京城控股、北新建材、数码大方等34家核心企业和院所发起成立,理事长单位是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盟旨在推动未来制造业发展,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公路大路网时代的到来,目前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公路管理的要求。依托"1库1网1套"构建一体化的智慧高速管理平台是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未来智慧高速管理平台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