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2006年年末,江西省信用联社成立不到三年,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下降30多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累计超过8亿元,资本充足率达13.45%,消化历史形成的亏损挂账75%,农信社风险管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正在构建成为全省最大的正规化社区性、零售型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6年,经过两年的努力,福建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基本完成统一法人改革工作。从2007年开始,福建银监局抓住契机,创新监管方式,联合省财政厅、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以资本监管为核心,以资产风险分类为基础,以利润分配为切入点,以资本和拨备“两率”达标考核为抓手,着力提高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减值准备充足率,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对贵州省2011—2016年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农信社股东治理、内部人控制与农信社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股东治理和农信社风险显著负相关,大股东可以通过指派董事、监事参与农信社公司治理,降低农信社风险。但总体上看,农信社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还较小,尚不能抑制内部人的过度承担风险行为。农信社内部人控制主要体现在高管对农信社的控制,高管越强势,农信社越倾向于过度承担风险。另外,独立董事制度能有效降低农信社风险,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管的过度承担风险行为;市场竞争加剧会提高农信社风险,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信社风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农信社加快经营转型,应以信贷业务为抓手,更加注重理念转变、结构调整、考评激励和资本管理,实现信贷业务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农信社经营环境也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重规模增长,轻资本约束,高成本运营"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农信社加快经营转型,推进跨越发展,应以信贷业务为抓手,更加注重理念  相似文献   

5.
效益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因此,经营利润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自从运用中央银行专项票据以来,农信社的各项经营指标虽然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对于大部分历史包袱较重的农信社,在提取不良贷款拨备能力、弥补风险资产损失、做实经营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等方面,与一些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经营风险远远高于账面反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银监会出台《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督促各地加快高风险农信社兼并重组,放宽境内民间资本对高风险农信社的投资限制,以期加速全国200多家高风险农信社走出困境。两年时间以来,全国范围内,高风险农信社并购重组的进展情况并不乐观。是坐等机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农信社自2000年下半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改革试点,2003年下半年,又与全国8省市一起开展深化改革试点。试点以来,服务“三农”宗旨和办社方向更加明确,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日益增强,社会地位和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改革成果。江苏省农信社的实践表明,不断深化改革,是农信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8.
分析、评估、计量、监测农信社非信贷资产及其质量,既是促进农信社达到审慎监管标准的内容,又是综合评价农信社风险状况与资本充足率的项目。随着金融开放和合作金融机构业务不断创新,非信贷资产比重日益上升,面临的风险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明晰产权关系,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但目前农信社股权高度分散,股东主体是农民,股东缺乏行使权力的积极性和能力,而且省级联社的行政干预色彩浓厚,从而导致农信社法人冶理结构有形无神。笔者认为,可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信社引进民有资本的战略投资者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云南省农信社改革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06年12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990.9亿元,比年初增222.8亿元,增幅达29%;各项贷款余额635.9亿元,比年初增118.9亿元,增幅达23%;存贷款均比改革前的2003年末翻了一番,远高于同期全省金融机构平均增长水平;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不良贷款(按四级分类)占比8.2%,资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贵州省A县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当地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采用Tob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信社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劳动力数量、房产价值、历史贷款次数和贷款是否为生产性用途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小额贷款的额度,因此认为,农信社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琳 《南方农村》2011,27(2):71-76
摘要.为了度量农户对农信社信贷可得程度,依据对广东24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选取所属地区、人均纯收入、从事的主业等7个变量,运用LogisciC模型来剖析农户对农信社信贷的获取情况。研究发现,农户所属地区、贷款用途和当地贷款利率,显著的影响衣户获得农信社信贷,而贷款方便程度、从事的主业、家庭房屋面积、人均纯收入影响不显著。粤北农户比其他地区农户更容易得到农信社贷款,用于投资生产中请贷款的成功率不是最高,在贷款利率水平最高时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最大。说明地区问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街,农信社的利润目标高于政策目标.运用风险报酬原理分析信贷供求,提出农信社需求诱导型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江西银监局成立伊始,适逢国务院明确江西为全国8个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省之一。如何积极探索在江西这样一个中部农业大省推进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是江西银监局始终思考的问题。江西银监局成立以来,认真贯彻银监会"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紧紧抓住风险监管核心,围绕产权制度改革和风险管理控制,全面推动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深入进行,目前各项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全省农信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质量显著提高,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公司治理逐步完善,支农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五年多来,一方面,在省级政府授权省级联社履行对农信社行业管理的新体制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对农信社现行管理体制的各种争论和质疑从未停止过,使刚刚步人良性发展轨道的农信社陷入是非之争、模式之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管理体制的正确走向和改革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风险管控的压力,围绕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回报的目标,上世纪末,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经济资本管理制度。近年来,股改的需要,上市的压力,加快了中资商业银行借鉴运用经济资本管理的步伐,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应,也引发了中资银行高度关注。而农村合作银行是介于农信社与商业银行之中的一种银行过渡形式,是由农信社改制而成,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以来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果,总体上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深层次的机制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信社的稳健发展。目前,农信社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和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认识和处理好顶层构架与各自推进的关系、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关系、行业管理与职能监管的关系等八大关系,将为农信社实现战略转型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自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有余的历程。通过改革,农信社的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区域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但是,一次改革并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会不断产生和出现新的问题。而改革本身也是没有止境的,改革的历程始终是漫长的。正因为如此,在全面完成前一轮改革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一系列矛  相似文献   

18.
农信社改革遭遇的种种障碍当前,我国农信社改革发展势头令人鼓舞,但也明显存在着诸多障碍。一是农信社面临多元目标的冲突。表现在:中央政府要求服务“三农”与农信社自身实现“盈利”存在着现实冲突;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与农信社自身求发展之间存在冲突;监管机构的保守监管与农信社追求创新之间也存在冲突。二是农信社未能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特殊待遇。农信社所得到的政策扶持与国家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直接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相比,要求还是有些苛刻,所受到的待遇也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冰 《农村经济》2007,(12):63-64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信社改革中遇到的诸如改革的路径选择、农信社双重领导、农信社功能界定、政府扶持力度等诸多体制性"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农信社改革不应仅仅采取产权明晰的做法,还应在政府定位、农信社的领导机制、市场保护、民间信用准入等方面,依据效率、功能优先的原则进行.面对多元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将面临"生死"考验.  相似文献   

20.
症结挑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信社的改革、管理、经营等诸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应看到,农信社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彻底解决,给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