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与胶济现代制造业带相适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结果,是伴随着胶济铁路沿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山东半岛地区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基地;并使山东省由20世纪70年代的济青双极城市结构,迅速发展为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地级市和30个县级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2001年,8市共实现GDP6228.99亿元,超过了辽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辽宁全省(该省当年实现GDP5033.17亿元),也超过了京津(两市当年共实现GDP4644.27亿元)唐三市之和及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和南…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选择主导产业、膨胀产业规模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大力促进农村城镇化,将为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有效保障,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发现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山东半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选择。而山东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和经济状况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提出山东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基地,也使得山东省由上世纪70年代的济青双极城市结构迅速发展为由济南、青岛2个副省级城市,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6个地级市和30个县级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该地区城镇人口1978万,城市化水平50.6%;覆盖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6%;总人口3905万,占全省的43%;2002年GDP7013亿元,占全省的66.5%。该地区已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的支柱、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心。专家指出,山东半岛城市群一旦形…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2006,(1):46-49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崭新的成就。2005年,是山东开放与发展飞跃的一年。山东的发展中,最有分量的当数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这一年里,半岛制造业基地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工业结构合理规划,一批重点制造业发展迅速,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及家电制造业、石油化工及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6大产业优势突出。在2005青岛国际商务周上,山东半岛8城共同参与,联合打造半岛中央商务区。半岛城市群之间经…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业转移新特征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制造业转移趋势,制造业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需以城市群建设为依托,形成两大城市经济圈的互动发展与关联效应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委、省政府提出的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国内外有志于参与建设的广大仁人志士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现就人们普遍关心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为什么要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我省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是对国际经济和产业转移形势的科学判断。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需求,发达国家纷纷建立面向全球开发和配置资源的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便于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重要市场。这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山东省提供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为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山东经济腾飞的契机,山东省提出要加快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打造现代制造业强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我们在这里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章,从国外制造业强国的发展,到我国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梦,再到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的制造业发展思路,希望能对大家在比较借鉴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马传栋 《山东经济》2008,24(6):131-138
随着“环黄海经济圈”的成长,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基本形成。山东东部与韩、日两国自然地理位置相邻、产业发展梯度的有机对接性强、在东北亚经济区域中产业互融性和经济互补性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成为承接日韩国际产业转移、建立鲁韩日跨国城市协作带和经济走廊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加强山东半岛与韩国西海岸两大城市群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当前建设该跨国城市群走廊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论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山东经济》2009,25(1):137-141
中国进入了“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发展的时代,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作为山东“一体两翼”的主体组成部分,需要在山东区域内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主动南下淮海,自觉融入进环渤海经济圈,实现特色发展,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之间的市场合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半岛区域金融合作体系,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由此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是山东省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胶东半岛是离韩日两国最近的地区之一,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必须充分考虑以日韩为主导的东亚产业转移的总体态势、日韩对胶东半岛投资的新特点、胶东半岛承接东亚产业转移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并以此作为制定各项发展措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是潍坊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高科技园区,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山东半岛2小时经济圈的枢纽城市,同时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内,位于潍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在济青高速公路15号出口处,毗邻潍坊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相似文献   

12.
谷风 《走向世界》2011,(7):22-2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进行区内产业布局?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表示,蓝色经济区在产业发展上将主要打造"四个基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代海洋渔业基地、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烟台高新区双轮驱动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进入21世纪,由于"东部突破烟台"、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给烟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科技要素高度密集、拥有巨大后发优势的烟台高新区也迅速调整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以及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到浙江在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的大战略。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要求看,环杭州湾产业带要建设成为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游憩休闲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命题。文章研究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综合评价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判断其空间聚散特征。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发展格局明显,济青两市代表城市群最高发展水平;城市群一体化程度不高,各都市圈未能达到同城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山东半岛产业竞争力、带动山东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产业选择、基本思想及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7.
沛父  廖凯  彭刚 《中国高新区》2004,(10):78-79
在记者的案头,摆放着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为了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和城市群的科技带动作用,山东省着力规划建设山东半岛特别是以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八座城市为骨架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宗旨,培育具有山东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各高新区从外延式发展向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无疑是山东省实施"科教兴鲁"战略的一份纲领性文件。百年青岛,千年即墨。位于青岛北部的即墨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  相似文献   

18.
隋映辉 《山东经济》2004,20(5):85-88
构建一个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创新圈,形成具有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聚集的半岛城市群,对于带动山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研究,探讨了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相关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翔实的数据,从国际产业转移形势,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现状及劳动力方面出发论述了山东半岛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并指出山东半岛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创新力不足,管理水平低及新技术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压力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山东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应做出的战略选择,最后指出制定制造业区域规划,发展山东制造业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好的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山东半岛产业竞争力、带动山东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产业选择、基本思想及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所谓产业集群,就是与某一产业的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企业聚集于地理上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