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发展 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在经济理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最具代表性的首先是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等人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出发.认为人们获得公共产品时不存在私人商品的买卖行为。因为公共商品的边际成本是下降的。根据经济学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的市场法则,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趋近于零,于是价格也为零。那么如果此商品在边际上无成本取得,则应免费供给此商品。因此,他们认为公共产品不可能由私人提供,只能由政府提供。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私人难以提供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
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广乾  王昌明 《发展》2006,(11):95-96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和分类1954年,Paul·A·Sam ulson在其著名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即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lity)和非竞争性(nonrivalrous consum ption)的产品为公共产品(public goods)。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或者排他成本过高;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该公共产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即增加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所界定的公共产品是纯公共产品,而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产品是纯私人产品。现实世…  相似文献   

3.
舒燕 《北方经济》2007,(7):22-23
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和收费问题也备受关注。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政府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国际公共产品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克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珣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7):24-42,156,157
关于国际合作的现有研究通常不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忽略了国际公共产品的特性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作者从国际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主要特性出发,建立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公共产品如果不具有完全的消费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那么排他性的消费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就有可能建立,使国际合作成为可能。国家可以局部而渐进地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使得公共产品在较高水平上得到提供。这一过程形成了公共产品领域在国际合作上的特殊路径,即从不平衡到逐渐平衡,从小范围合作到广泛合作。这种非平衡性和层叠性同时也受到国家间关系、现存国际机制和国家之间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为考察对象,作者建立了分析国际合作可能性和路径特征的简明框架,为解释公共产品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资》2014,(2):5-5
公共产品定价机制的改革,既不能像上世纪80年代价格改革初期那样简单"放开",也不是简单地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要的是制度的建立和创新2014年新年伊始,阶梯水价制度在全国加速推行。发改委、住建部要求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并且,凡调整城市供水价格的,必须同步建立起阶梯水价制度。业界对此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了公共产品市场失灵,这使得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地方公共产品是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居民需要来提供公共品,但在实际中,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地供给公共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对当前地方公共品供给现状分析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改进能够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舒燕 《北方经济》2007,(14):22-23
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和收费问题也备受关注.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政府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探索公共产品定价问题是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推进价格深化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对公共产品概念的界定和分类问题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共产品定价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公共产品定价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我国公共产品定价机制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的角度,供暖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包括定价和收费等很多关系,其大致有自然垄断和准公共物品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准公共产品的需求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水平相比却是非常滞后,存在着主体单一、机制不全、财政投入所占比例低等问题。因此我们应积极探讨完善准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企长期为公共产品“托底”,但价格机制一直没有理顺的局面,或将在此轮改革中得以改变。在国资国企不断深化改革中,对公共产品管理机制的探索从来都是重点,亦是难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公用事业领域价格的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上海则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上海特点,特许经营、定价机制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产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桢 《北方经济》2007,(7):70-71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村居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它是指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按照公共产品的这一特性,农村公共产品如同一般社会公共产品一样,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充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即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消费个体之间完全不存在排他性的可能,即纯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具有“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媒介产品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媒介产业相应的经营策略,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在物质形态上,广播及无线电视是公共物品,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及网络媒体是准公共物品,报纸及杂志是私人物品,媒介产品承载的内容是公共物品,媒介产品集聚的"注意力资源"是私人物品;加快新闻信息的发布,增强新闻信息内容的独特性是所有媒体经营的策略、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产品为何涨价不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定价机制不合理,我国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出现“政府定价,企业赚钱,百姓埋单”的怪现象,引起老百姓不少怨言,对此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机制设计理论认为,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经济或社会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等分散化决策条件下,可以通过经济机制的设计,使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该文通过博弈分析,探讨目前有线数字电视公共节目定价方式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共定价实施机制,证明这种定价机制是对原有定价机制的一种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6.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被宣称为共享经济的典范,但是也产生了乱停乱放、破坏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限制着共享单车的发展。研究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是为了提高公共治理的水平,使共享单车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从公共产品的理论角度,能更好地阐述共享单车的性质,得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治共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府投入城市建设准公共物品项目资金将逐年增加,我国城镇城市化速度和规模将有很大的提高。出于投融资改革体制,此领域的政府之外的资金投入金额也逐年呈递增态势。在新市场经济形式下本论文根据目前准公共物品项目的投融资运行模式弊端进行分析,同时探索改善目前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提升我国准公共物品项目投融资管理的总体水平,使之准公共物品建设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常艳妮  王海鸿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84-186
铜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其价格走势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文章在对近150年来铜产品价格走势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铜产品的定价机制,并依据定价主体的不同,把整个铜产品的定价历史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以展示不同阶段铜产品的定价特点。  相似文献   

19.
林波 《科学决策》2005,(10):34-36,51
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在传统行政模式下,公共产品的生产者与提供者是合二为一的。随着行政实践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成熟,行政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进行,政府的角色得以转换。作为公共产品生产者与提供者的政府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转换.而公共产品的生产则以多种形式由其他部门承担,政府职能角色的定位更加合理化。中国行政改革同样出现了这种趋势,但是在这一趋势下,又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20.
教育彩票:一种准公共物品的筹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131-133
受教育权利的非竞争性和教育受益主体的非排他性表明了教育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然而在我国,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教育面临着现实的筹资困境: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个人投入教育水平有限。而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事业决定着国民素质高低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在教育投入上应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发行彩票是国家为筹集公益金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迅速地募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公益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有益资金补充。在教育投入渠道不多和投入量有限的前提下,发行教育彩票,弥补教育投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