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食物消费中粮食占摄取热量总量的85%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并抓紧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地增长。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6,364亿斤,1981年6,500亿斤左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17.7%。由于人口占世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三农”就要着力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解放思想,做好粮食这篇大文章,以粮食生产为例,1978年总产480亿斤,1983年突破600亿斤,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的712.8亿斤,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到威海、龙口等八个县、市、区就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如何稳定粮食生产的问题和对策作了进一步探讨。 一、烟台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后,烟台地区一直是山东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198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2.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但1984年、1985年连续两年下降,且幅度较大,1984年为72亿斤,1985年又降到57亿斤。1986年略有回升为60.3亿斤。据调查分析,粮食产量下降除受自然灾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09,(19):10-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4000亿斤、5000亿斤、6000亿斤、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8个台阶。2004—2008年粮食连续5年增产。2008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4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比1949年增加195公斤,增长近1倍。  相似文献   

5.
资讯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确保10500亿斤以上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是确保总产10500亿斤以上,力争稳定在11000亿斤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粮食总产8,142.4亿斤,比上年增产396.9亿斤,增长5.1%,比1979年6,642亿斤增产1,500亿斤,增长22.6%。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今后仍需把粮食抓紧。但由于我们目前的消费。  相似文献   

7.
实现10000亿斤粮食生产目标的耕地需求与保护陈寿山,展瑰琦,朱德举中央要求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年生产能力10000亿斤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我国在本世纪末能否实现小康。实现10000亿斤粮食生产的战略目标,对耕地的基本需求是:稳定粮食生产的耕...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烟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地区之一。全区共有耕地1,252万亩,总人口8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人。过去,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在多数年份是稳步发展的;1976~1980年期间,每年净调出粮食7~10亿斤,成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总的来说,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是比较快的。1981年同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6%,年平均增长7.9%;但是,粮食总产量和征购数量却是连年下降的。1979年,粮食总产量为84.5亿斤,1981年下降到64.6亿斤,比1980年的81.2亿斤减少了16.6亿斤;1982年初步预计只有48亿斤,又比1981年减少16.6亿斤。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带来了粮食征购数  相似文献   

9.
<正>1.黑龙江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达330.5亿斤,是1949年产量的1652.5倍,是1978年的7倍,是2000年的两倍。如果以100亿斤为一个台阶,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0.2亿斤到1995年的102.9亿斤,首次突破100亿斤用了  相似文献   

10.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几年来,我省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出现了大量的粮食“过剩”积压,农民一直被“卖粮难”所困扰。尤其是1996年至1997年度,情况更为严重: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350亿斤大关,扣除农民“三留”200亿斤,粮食商品量达150亿斤...  相似文献   

11.
<正>据垦区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垦区粮食总产达到363.6亿斤,比上年增加33.1亿斤,增长10%。粮食综合亩产为896.8斤,比上年提高30.7斤,增长3.5%。粮食生产连续第七年  相似文献   

12.
数字     
<正>1000亿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2015年我国粮食的实际进口量为2400亿斤左右,比缺口多了1800多亿斤。在进口的粮食中,预计大豆进口会达到1600亿斤,仅此一项就超出粮食总供求缺口1000亿斤。这表明我国现有粮食供给中,有1000亿斤是无效供给,生产出来只能进仓库,不够的部分自己解决不了,必须通过进口。  相似文献   

13.
1991年,我省农业生产在1990年获得特大丰收的基础上,又迎来了第二个丰收年,这是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连续两年粮食总产超过400亿斤,还在于1991年的420亿斤以上是在大灾之年获得的,这就有力地证明了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具备了从300亿斤登上400亿斤新台阶的条件;同时,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不志着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我省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考虑中国粮食问题,是以生产为中心,即追求粮食总产量的最大增长,还是以分配为中心,这是两种不同的出发点。我认为,中国粮食问题的核心在于生产。中国历史最高年产量是1984年的8100亿斤,当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800斤,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85年和1986年由于种种原因,粮食总产量均未达到1984年的水平,人均占有量也随之下降。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4000亿斤、5000亿斤、6000亿斤、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8个台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专著指出,我国土地最高承载量是15~16亿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临界状态。 200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2.6亿人,需要的粮食约为10,000亿斤。而根据单产的现状及其历史增长趋势外推,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按常规的增长速度可能在9,200亿斤上下,将可能出现800亿斤的供需缺口,即粮食约缺8~9%。到2025年时,我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人,按人均800斤计算(只能高于800斤——编者),需要的粮食约为12,000亿斤,而那时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将达到11,850亿斤,供需可能达到基本平衡,但可能缺口100~200亿斤。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增长。根据现状,近期、中期人口与当地资源和粮食生产能力,将全国划分为3类地区: 1.富余地区:资源承载力高于人口需求,包括鄂、湘、鲁、赣、皖、浙、苏、黑、  相似文献   

17.
四川粮食产量历来占全国1/10,1953—1969年的十六年中,十四年有余粮,净调出287亿斤,平均每年调出18亿斤。十年内乱,粮食生产徘徊不前,而人口增长甚快,1976年粮食紧缺,依靠国家大量调进粮食,弄得各方面都很紧张。粉碎“四人帮”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1982年总产达746亿多斤,比1976年增产238亿斤,平均每年增产近40亿斤。目前全省粮食供求平衡,库存量超过历史水平。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只要发展生产的战略对头,经过努力,四川就能进一步增加粮食的产量和商品量,恢复成为全国的余粮省。  相似文献   

18.
从1977年以来,四川省农业生产连续8年增产增收,广大农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198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15亿多斤,人均超过800斤,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总产值281亿元,比1983年增长11.1%。在发展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捷报频传。198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500亿斤;198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在建国后首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达到7,068.8亿斤。可以说,我国农业已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特别是在商品粮生产中,高产老商品粮地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十亿人口要吃饭、要建设。粮食的使用价值大,但由于目前粮价不合理,经济效益很低。这个问题,在高产粮区更为突出。以吴县为例,1965年粮食年亩产917.3斤,每百斤粮的物耗为3.54元,每元物耗的粮食产出为28.2斤,1979年粮食年亩产达1,360.5斤,而每百斤粮的物耗达6.09元,比1965年增长72.03%,每元物耗仅生产粮食16.4斤,比1965年反而下降了41.84%;如果加上活劳动消耗,粮食生产的经济效果甚至成了“负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