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了一年半下跌的严冬之后,股市终于从今年元旦开始随着春天的脚步回暖,从上证指数1300多点,上升到1500多点,上涨近200点。股市回暖,主要基于下面几点原因:一、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得到遏制一是国有股减持无限期停止。国有股减持以补充社保基金的名义出台,但出台以后引出了“国有股一股独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如何进行战略布局调整”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最后因减持影响的面太广,问题太复杂而被相关部门宣布暂停,且对何时起动没有作出规定。随着时间的流逝,投资者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看淡。二…  相似文献   

2.
在不断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股市终于在两会期间强劲反弹,涨势如虹,从1300多点上升到了1600多点。如何看待股市的本轮反弹?后市将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一、本轮反弹的特点 一是低价股、问题股受宠。沪市以银广厦、生态衣业为先锋,深市以深深房,深宝安等为先锋,从反弹一开始即处于领涨地位,并在整个反弹中保持持续的上涨势头,从反弹开始到两会结束,这些股票的涨幅均在80%以上。其涨幅之大令投资者瞠目。 二是板块轮动,但不长久。本轮反弹,除上述低价股、问题股持续领头上涨外,还有一个相伴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用一些专家的话说,节能发电高度是一次“颠复性”变革,几十年来形成的生产运营方式,要做出幅度如此之大的调整,可以想象,遇到的阻力和困难绝不会小,节能发电高度政策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会不会只是“看上去去很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王骏近日接受本刊专访,对节能发电调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叶波 《工业会计》2007,(9):61-64
读完以上系列文章,投资者心中想必对掌控18年股市的每一只“手”,都刻下了烙印,但这些因素如何进行综合考量呢?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大相径庭,如投资周期有长线、中线、短线之分,选股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之分,投资方式有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之分,可谓条条大路皆通罗马。而不同投资风格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是迥异的。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找出一种对所有投资者都适用的考量方法。 但当前股市中,却有一个广为接受,以至快变成口头禅的结论——中国股市应坚持长期投资。事实果真如此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机构整体对股市并不乐观,那个人投资者呢?本文是《大众理财顾问》一位高端读者对股市的思考,她的观点也许会敲醒很多梦想一步再登6000点的人。  相似文献   

6.
叶波 《工业会计》2008,(10):73-75
对于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而言,目前可能是十年一遇的抄底良机。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像上帝一样在最低点全仓买入并持有,所以更重要的不是股市的底部在哪里,而是我们知道底部就在不远处了。这时我们应该在底部分批建仓。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基金是再适合不过的抄底工具。即使股市从2000点再跌1000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完整的市场结构数据基础上,研究了市场波动性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数据方面,我们采用了深度、高频的Topview数据,既避免了前人在研究数据方面的以偏概全,也让我们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稳健的实证方法。我们设定了恰当的波动性度量指标,运用了稳健的因果推断方法。并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细腻刻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的波动对上证指数波动有显著的影响,是导致上证指数波动最为主要的原因,法人投资者和个人大户投资者持股比率的变动对上证指数的波动几乎没有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波动还会向法人投资者、个人大户投资者持股比率溢出,这些表明在上海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市场波动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原因。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坚决推进市场的规范化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2006年,国内股市将继续它的潮涨潮落。怎样去把握它的方向?投资者在想这个问题,券商的分析师们也在想这个问题。作为行业里的研究人员,一些资深券商的分析或许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借鉴。根据过去经验,越是在行情差越没人相信股市时,反而是最好人市时机。投资人必须以反市场心理进行投资决策,人弃我取才是在股市赚钱的要诀。在国内机构投资者对2006年A股市场普遍谨慎乐观之时,本人对A股前景的看法却非常乐观,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基金是一种全新的投资品种,具有独特的优点。它可利用遍及全国的银行储蓄网点进行买卖,主要吸引投资者的储蓄资金。这些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量资金,无疑将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巨大的资金供给。它的发行将扩大机构投资者比重,改善证券市场投资结构,有利于改变以投机为主的市场气氛,在引导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促进证券市场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出于规避风险和健全市场的需要,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还将加快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金融创新。但是,认识一种新事物必…  相似文献   

10.
5月19日以来,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6月11日.沪深两市综合指数收于1370占和407点,分别比年初上涨了22%和对叽。18个交易日共成交4595亿元,日均成交255亿元。股票市场的企稳回升,恢复了市场人气,扩展了发展空间,也给投资者和市场各方带来了欣喜和期盼。然而,此番股票市场的上升行情,究竟是在利好消息刺激下的短期反弹,还是股市长期发展的良好开端呢?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和发展证券市场,推进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近期股市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  相似文献   

11.
贺强 《工业会计》2007,(6):I0004-I0005
股市暴涨原因何在?从2005年到现在,股市暴涨起来了,今天(4月27日)的上证综指最高点已经到了3790点。基本来说,股市都是顺经济周期运行,但却与政策周期逆向运行。2005年GDP为10.4%,2006年2季度最高达到11.3%,今年1季度GDP为11.1%,估计全年还会保持在10%以上。去年以来,央行2次提高了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12.
关闭股市?     
《董事会》2005,(7):42-50
五年之前,当吴敬琏先生发表语惊四座的“赌市”论的时候,吴老先生肯定没有料到,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要比他的“赌市”论所概括的要严重得多。五年之中,德隆倒了,南方证券关了,股市丑闻迭曝,坏账如山。于是,有重量级人士发出了更为刺激的言论:关闭股市!他说,“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我们可以理解这位重量级人士“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情。但股市关是关不掉的。不惟是政府需要股市,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股市,几千万投资者也同样需要股市。现在的问题,不是关不关闭股市的问题,而是中国股市会不会自己垮掉的问题。在这方面,捷克股市以及其他一些市场,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前事之师。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国股市再度下跌,上证指数下跌了6.75%,深证成指下跌了10.91%,其表现在全球各主要股市中垫底.可以说,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既有经济因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当看到欧美各主要股指创出历史新高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而2014年是否就是中国股市的拐点?能源化工板块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些成为广大投资者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冬至     
作为汽车产业链条的最前端,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和汽车企业的变革都会对设计领域产生影响,下一个十年,中国设计师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沈勇 《工业会计》2005,(6):37-37
近期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表明了其治理中国证券市场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中小投资者似乎应该放下心来重整旗鼓,冲杀进市。但随着4家试点公司发布改革方案,很遗憾的是并未在其中看到能够令中小投资者欣喜的方案。在这场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博弈中,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初入股市的投资者,总是希望股市是一个只涨不跌的永远的牛市,而领教过股市辩证法的老资格投资者对此则会不以为然。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发现,一种人造牛市的现象正在证券市场悄然显现。人造牛市初露端倪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新规定,从2002年9月23日起,新股上市当天就以发行价作为“前收盘价”纳入综合指数计算。这样一来,由于人为的因素,今后无论上市什么新股,只要其当天的市价高于发行价,就一定会拉动指数的上升。有人分析,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指数甚至有可能因为新股上市而涨停。而一个现实的例子是,中国联通于10月9日…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有七亏二平一盈之说,而我们的证券市场可能有90%多的投资者是亏损的,甚至是长期亏损的。这说明我们的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投资市场。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而股市却掉头下行,自2001年沪指见顶2245.44点后,直至2005年创出998.23点的8年新低方才止步。很多股民对股市失去了信心,以至于有人提出“远离毒品,远离股市”,中国股市的投资功能几近丧失。为此,恢复和培育市场的投资功能远比恢复融资功能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股市六谏     
王伟臣 《工业会计》2008,(10):48-49
市场自6124点下跌以来,仅仅10个月,就飞流直下击穿2000点,荣登全球跌幅冠军。在GDP全球增速第一的背景下,出现如此跌幅简直匪投资者所思。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众多投资者和管理层苦苦思索。当然,有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国内股市的外部影响,更多的是国内自身原因。笔者在此从股市多层面入手,勇提六谏,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监管层及投资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上涨,赚钱效应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大量资金相继入市,为狂热的股市推波助澜。但市场不可能无限制的上涨。那么,对于目前中国的股市,泡沫成分是否存在?泡沫有多大,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上海证券市场投资基金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志英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2):116-117,120
一、引言 无论是从中国股市的发展政策,还是海外成熟股市投资者结构来看,机构化是股市投资的不可逆转之势,而投资基金将成为这场机构化进程的主力“前锋”。参与基金投资的群体越来越大,市场亟需规范科学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一方面为普通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基金管理公司评价本公司的基金业绩提供依据。本文利用Jensen指数评估模型和Treynor-Mazuy模型,对沪市的10只投资基金绩效进行评估。实际上,要全面衡量一个基金的整体业绩是非常复杂的,基金业绩的好坏当然与整个证券市场的行情密不可分,因此,为客观公正地评估基金之间的业绩差异,剔除系统风险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基金的投资对象及组合是影响基金业绩的关键因素,因此评价不同基金的绩效水平应以此作为分析对象。另外,导致基金业绩评估复杂的原因还在于不同的投资风格所带来的不同管理费用,从而使基金价格和它的净值通常是不一致的。因此,为更综合全面地评估各基金业绩,本文利用基金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