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纠纷案件案由的确定是人民法院的职权。当事人选择案由仅仅是在请求权竞合情形下对已确定的案由的挑选。旅游者在遭受人身损害情况下,既可以选择违约之诉,也可以选择侵权之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只能提起侵权之诉。同时,由于受诉法院不同,对旅游者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以及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支持也往往不同。  相似文献   

2.
旅游合同违约,该怎么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行<合同法>的分则中,没有关于旅游合同的规定,这就使得旅游者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必须仔细地与旅行社商定每一项条款.在合同条款的谈判过程中,旅行社往往以格式合同为基础,与旅游者讨论权利义务.旅游者一般很难识别格式条款中所隐含的陷阱,他们往往在合同的履行出现问题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加强旅游合同立法,是彻底保护旅游者合法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旅游合同有其特殊性,关于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目前存在很大争议。文章通过司法案例分析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建立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秦玉红 《商场现代化》2007,(25):294-295
文章结合《合同法》、《旅行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分析旅游合同实际违约责任的定义及现实表现,得出旅游合同实际违约是最常见的和最重要的违约形式,较为详尽违约后各种补救措施。目的是避免纠纷发生,更好保护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商》2015,(22)
旅游合同作为一种无名合同,具有承揽合同的性质,由于合同的目的在于追求精神的愉悦所以服务质量的瑕疵实际上是合同的实际违约,合同当事人可以基于此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其合同标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可以基于违约责任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弥补旅游者作为弱势方在依侵权请求时的不足从而更好的保护旅游者的权益,促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中,对侵权损害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了先关规定,而由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能否得到民事法律的保护却仍然存在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种新型合同的出现使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屡见不鲜,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在实践中有非常迫切的需要。该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定义,对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现状进行分析,引出了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也对建立完善该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经济常态下,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增快,旅游成为了人们在休闲娱乐方面的首选。在此背景下,旅游合同纠纷的情况逐渐增多,在我国现行法律之中,侵权行为才能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就旅游合同而言,其属于以精神利益为基础的合同存在着极强的精神属性,所以理应受到法律救济,同时国外在立法方面逐渐承认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具备的合理性,并存在对应的司法判例。  相似文献   

8.
当旅游者权益受到第三人侵害时,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使得依照《合同法》来进行类推处理无法达到完全公平,往往不能对旅游营业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第三人侵权时旅游营业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旅游营业人赔偿责任及责任形式、合同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进行了竞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旅游合同既规范旅社的权利和义务,也保障了旅行社的利益.由于各国旅游合同立法一贯倾向于给旅游者以更多权益,给旅行社以更多的责任,旅行社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实践中损害旅行社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本着平等、公平的原则,通过借鉴各国的立法例,就旅游合同中旅行社的权利及义务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合同法律关系中,在一方当事人因实际违约而导致另一方损害时,依照合同债务与合同责任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当通过赔偿使受害方达到违约方完全依照合同内容履行时所应具有的利益状态,赔偿以后,合同就如同被履行一样。本文将主要针对实际违约责任赔偿范围的确定这一范畴进行理论探索,以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朱红艳 《商场现代化》2005,(35):223-224
在合同法律关系中,在一方当事人因实际违约而导致另一方损害时,依照合同债务与合同责任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当通过赔偿使受害方达到违约方完全依照合同内容履行时所应具有的利益状态,赔偿以后,合同就如同被履行一样.本文将主要针对实际违约责任赔偿范围的确定这一范畴进行理论探索,以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执法卡片     
以部分履行骗取对方全部履行的合同欺诈行为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合同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违约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欺诈是利用合同形式进行欺骗活动,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合同违约则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合同的履行来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其违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本质区别。2.未履行合同的原…  相似文献   

13.
旅游合同作为一种新型合同,存在着许多特性,这些特性导致在合同解除方面旅游合同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合同的特殊之处。通过旅游开始前和旅游中对旅游者和旅行社享有的旅游合同解除权进行分析,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旅游合同的解除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应谨慎;旅游者应履行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正确认定"不可抗力"。  相似文献   

14.
《旅游合同》是旅游者或团体与旅行社之间就旅游的有关事宜,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既是双方自觉履行约定的依据,又是将来解决合同纠纷需要出示的主要证据。因此,当人们准备外出旅游时与旅行社之间认真细致地签订好《旅游合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作为缓解工作压力和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合同是以游客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为特征的精神利益合同。在许多旅游合同违约诉讼中,原告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旅游活动获得休闲娱乐及精神享受,由于被告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着瑕疵造成了他们不仅未能尽兴游玩,反而遭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法中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只能适用于侵权案件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精神利益财产化的趋势,人们愈来愈注重对个体价值和尊严的追求。合同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经常性载体,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精神利益,尽管我国民法理论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至今未形成共识,但司法实践中个案的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民法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认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合同实施过程中,合同中的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所期定的义务,或者由于对方的行为使权利人受到损失时,向对方提出的赔偿要求的权利.本文依据fidic合同条款规定,主要从承包商角度,简单阐述合同索赔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一方违约时即不履行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违约金的法律特征表现为:一、违约金的数额是当事人预先确定的,这样,在发生违约后,合同当事人可以省去许多麻烦,比如受到损失的非违约方可以不必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在报刊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频率颇高,特别是在各类消费活动中,由于消费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已经屡见不鲜了。精神损害的事实、程度应如何认定,应否赔偿,赔偿的额度,以及如何进行赔偿等等,都是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仅就消费活动中的精神赔偿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