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旅游合同有其特殊性,关于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目前存在很大争议。文章通过司法案例分析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建立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司法实践中合同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案件不断涌现。然而依据当前立法,违约责任并不能为其提供救济,相反仅能依靠尚无法全力保障的侵权责任。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其域内外立法基础,遵循合同法本质,具有可预见性,此等适用的可行性为我国肯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提供法律和理论自信,并应借此自信进一步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要件,设计合同的类型化适用。  相似文献   

3.
在新经济常态下,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增快,旅游成为了人们在休闲娱乐方面的首选。在此背景下,旅游合同纠纷的情况逐渐增多,在我国现行法律之中,侵权行为才能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就旅游合同而言,其属于以精神利益为基础的合同存在着极强的精神属性,所以理应受到法律救济,同时国外在立法方面逐渐承认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具备的合理性,并存在对应的司法判例。  相似文献   

4.
《商》2015,(22)
旅游合同作为一种无名合同,具有承揽合同的性质,由于合同的目的在于追求精神的愉悦所以服务质量的瑕疵实际上是合同的实际违约,合同当事人可以基于此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其合同标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可以基于违约责任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弥补旅游者作为弱势方在依侵权请求时的不足从而更好的保护旅游者的权益,促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合同违约,该怎么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行<合同法>的分则中,没有关于旅游合同的规定,这就使得旅游者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必须仔细地与旅行社商定每一项条款.在合同条款的谈判过程中,旅行社往往以格式合同为基础,与旅游者讨论权利义务.旅游者一般很难识别格式条款中所隐含的陷阱,他们往往在合同的履行出现问题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加强旅游合同立法,是彻底保护旅游者合法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作为缓解工作压力和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合同是以游客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为特征的精神利益合同。在许多旅游合同违约诉讼中,原告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旅游活动获得休闲娱乐及精神享受,由于被告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着瑕疵造成了他们不仅未能尽兴游玩,反而遭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法中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只能适用于侵权案件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精神利益财产化的趋势,人们愈来愈注重对个体价值和尊严的追求。合同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经常性载体,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精神利益,尽管我国民法理论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至今未形成共识,但司法实践中个案的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民法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认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张金诏  郭逢兵 《商》2013,(12):197-19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身权立法的不断完善,作为保障人身权方式之一的精神损害赔偿则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已被承认和确立,但其适用主体存在诸多争议。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能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胎儿可附条件的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应该获得相应赔偿在我国已成定论,但行政侵权中的精神损害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在有赔偿的情形里其赔偿也远不能填补受损人的损害。这样对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利。因此有必要关注行政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恪玮 《消费导刊》2014,(6):215-215
尽管我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有了相应的规定,却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将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方法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否应与救济,一直以来是被否定的。然而司法实践对此却提出质疑。笔者在本文中从司法实践对立法的挑战开始引出问题,从而论证在违约责任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周德洋 《商》2014,(16):154-154
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指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维护自身人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增强,司法实践中受害人诉求精神损害赔偿以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件日益增多。但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已经很难满足实践需要,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因此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民法基本理论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0)
目前,在我国立法上,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侵权领域,但在违约责任中是否适用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做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阐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深度剖析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思路来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入手,剖析我国禁止这一制度的根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设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主张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希俞 《消费导刊》2021,(4):188-189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是在违约时可以因精神上的痛苦要求相对方承担的赔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在学说上和判例上的存在着相当大的正义,但是通过对比分析二者观点,支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的理由更充分。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落实方面,也要关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所要适用的规则以及损害赔偿金额和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案例: 某餐饮特许经营企业的特许经营合同规定,加盟商如有违反合同的行为,特许人可解除合同,没收保证金。合同规定的违约责任是非常严厉的。但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加盟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违约现象,包括拖欠特许权使用费、擅自从其他渠道进货、没有严格遵守操作手册等。特许人要求加盟商改正,但效果不明显。特许人虽然可依约解除合同,但又非常不情愿,认为好不容易发展的加盟店,就此解除合同,觉得十分惋惜。为此,咨询如何处理加盟商的违约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合同大量出现,但是在我国,旅游纠纷和事故处理缺乏明确法律依据。文章从分析旅游合同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旅游合同的性质与旅游合同给付内容的特色,探讨了旅游合同中的责任承担问题,以期对我国的旅游立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起海上货运代理合同违约赔偿约纷案分析:合同违约赔偿如何确定?合同双方订立合同之时无法预见的损失能否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0.
即将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但法律并未具体规定什么是"严重精神损害"的条件,这无疑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刑事、行政法律法规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内容与侵权责任法如何保持一致,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保证法律适用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