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不采取有力措施,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将难以扭转,土壤污染将成为影响公众健康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政府已将土壤污染防治确定为向污染宣战的三大战役之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都在加紧制定中,目前,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两成耕地污染超标2005年至2013年,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的范围是除  相似文献   

2.
陈森林 《魅力中国》2013,(11):297-297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以为改良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给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张小军 《理论观察》2009,(1):106-107
土壤污染危害非常严重,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至今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还没有专门立法,现有的相关立法分散而不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从土壤污染预防、整治、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农业等领域,与此同时土壤污染问题频发,而农药、工业污水、废气等都是土壤污染形成的因素.土壤环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若污染的土壤不及时修复,土壤中的污染物不仅会伴随着雨水渗入地下,还会扩散至江河.近些年来,污染土壤修复备受人们关注.本文讨论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土壤修复技术,并...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它能把大量有机物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各种土壤基肥的其他组成部分,但当施入的废弃物超过土壤的自净力时,就会破坏土壤的正常机能,使之失去自然生态平衡,从而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污染土壤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物可通过灌溉水进入土壤,也可通过大气污染、空中的颗粒物(含重金属和致癌物质等)沉降地面造成土壤变质,前者称水污染型土壤污染,后者称大气型土壤污染.各种污染造成蔬菜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对粮食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开展农田污染土壤治理及安全利用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农田土壤污染现状,然后分别提出了农田污染土壤治理和安全利用的途径.人们要建立土壤分区污染治理体系,加强污染物源头管控力度,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人们要筛选低富集农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土壤污染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土壤污染不仅会破坏原有土壤的性质,还会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土壤污染的修复成为重要研究领域,人们要大力研究土壤修复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危害,分析了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修复技术,根据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重金属含量高及农药施用不当等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鉴于我国土壤污染仍比较严重,应从减少土壤污染物投入、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着手改变土壤污染现状,并通过外源和自身因素来分析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借鉴国内外修复技术,有效治理受污染的农田土壤。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尚存在不少问题经过各方努力,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必须予以充分肯定。似必须看到,当前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外在压力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当前我省农业受污染的问题还远未解决。全省受“二废”污染的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的20%以上。每亩农田的农药施用量约为3.03—4.30公斤,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入世以来美日欧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以“绿色”名义对我国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使我省一些传统农产品由于超标而屡遭“红牌”警告,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产量在去年实现“十连增”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可喜可贺。但在丰收面前,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耕地的使用上缺乏长期战略意识,只知道向耕地要产量,却忽略了对耕地的保养和保护,致使耕地出现了一些“病态”,尤其是“低、费、污”等土壤质量问题开始凸现。 在耕地存在种种隐患的情况下,必须要及时地对耕地进行“体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和生产力下降。当污染物质累积到一定浓度,对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产生毒害,并最终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对于研发效率高、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环境友好、适于大面积推广的土壤修复技术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通过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特定的植物(如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园林植物等)可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可以去除、降解或者钝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将污染土壤变废为宝。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中,生物修复是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在生物修复方法中,植物修复因兼顾了重金属修复与美化环境的双重优点,这些具有修复功效的植物被称为“土壤清洁工”。  相似文献   

12.
近年,虽然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但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事件的频发与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分工细化与横向低组织化、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未能真正形成、以及较低的违法成本引发的不正当"卖相"竞争等存在很大关联。为遏制事件频发的势头,除进一步发挥法律的威慑力之外,还应强化农产品供应链下游主体的逆向监管责任,进一步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神奇金三宝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追求高产,化肥用量日渐加大,种植成本偏高、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土壤化肥残留逐年增加,耕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越来越重。如何在产量与品质、投入与产出之间选出更好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分别简称《土十条》《土壤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净土保卫战取得较好成效,全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耕地周边工矿污染源得到有力整治,污染地块用地准入管...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治理是土壤环境保护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科学的污染调查能够了解土壤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为后续治理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应该重视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做好前期资料收集、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与流转、监测项目确定和样品制备等工作,确保调查研究的准确性。而在后续工作中,要科学控制污染源,有效治理农田土壤,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升污染监测力度和污染治理质量,保证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土壤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成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壤环境问题。文章主要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探索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使得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而形成环境污染,进而影响水质,因此有必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保护人体健康。本文调查了西安市2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污染现状,对《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的45项基本项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针对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我国工农业曾长期采取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其突出表现为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因此,当前必须做好土壤质量监测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土壤污染的机理、途径和污染物迁移规律,提出了制定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的相关建议,旨在引导人们治理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土壤方面的应用推进了土壤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遥感技术在农业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监测以及土壤修复方面卓有成效.但是,土壤环境问题依然影响着人类健康生活的稳定性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近几年国内外在四个方面的研究和调查对于土壤环境的改善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新的土壤环境问题以及当下监测技术的不...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备;监管体系不完善。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关键是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分配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