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就像一趟高速行驶的列车,它已经超速超载,却还在加速加载。截至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2亿,平均每5个工作者(20~59岁)需抚养一位老人;20年后,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亿,平均每两个工作者就得抚养一位老人。未富先老。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和美国人相差无几,但人均收入却只有美国的1/10左右,且全国只有约1/3的老人是以退休金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有人甚至认为中国面临人口老化危机。根据有关预测,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4年将达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会在一定时期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另据联合国对中国人口发展的预测,201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13.73亿,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8.1%。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14.78亿,65岁及以上人口大约为3.34亿,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22.6%。  相似文献   

3.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就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6%,2020年将占人口的18%。浙江老年人比例目前已超过总人口的18.63%,其中高龄老人超老年人总数的15.6%。从绍兴  相似文献   

4.
今年开始,我国将迎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6亿。一项调查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会急剧上升,年轻人口则迅速下降。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22%。未富先老的中国,该如何用智慧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5.
2050年,世界有多老?联合国的统计预测表示,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1%,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10%。预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总数将由目前的2.36亿人增加到3.95亿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就像一趟高速行驶的列车,它已经超速超载,却还在加速加载。截至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2亿,平均每5个工作作者(20-59岁)需抚养一亿老人;20年后,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亿,平均每两个工作者就得抚养一位老人。  相似文献   

7.
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亿5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2%。据联合国相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者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鬈,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按此计算,我国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称,到2030年时,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与美国持平,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何为人口老龄化?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就达到了6亿多人。根据联合国估计,到了2020年全世界的老人将会达到10亿以上。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与国际助老协会研究显示,目前全球人口结构持续变化,老龄化加速成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目前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8亿人,占全球人口比例11%。预估2030年时,老年人口数将达到近14亿,占全球人口16%,到2050年,老年人口数将超越15岁以下人口,总数超过20亿,比例高达22%。此外,依据台湾"内政部"统计,2012年台湾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260万人,占台湾总人口比例11.5%,并预  相似文献   

10.
正健康养生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末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十二五"末,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2.21亿,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就有约5100万,老龄社会为老龄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人群快节奏、高强度、身上压力大,专家分析"亚健康"人群的比例达50%以上,养生健康产业存在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锐 《改革与开放》2011,(23):30-32
<正>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与趋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当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时,就意味着该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而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4%为"老龄社会"。据此,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观察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在国际上,通常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被认为是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在十年前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78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人口总数的8.87%。而且,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  相似文献   

13.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大约60%生活在农村。可见,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正在凸显。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也将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到了十分关键和紧迫的时期。第一,政府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面应主动担当。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龄化问题将不期而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有关研究表明,21世纪初期,全球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6.2亿,占总人口的10%。这标志着全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学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7%以上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到2040年,老年人将达13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进一步增大为20%。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色浪潮"速度更快、来势更猛。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即将迈入老龄化的第三个十年,根据台湾"内政部"公布的2013年底人口结构状况统计,65岁以上高龄人口达269万,占总人口比重约11.53%。医疗水平日趋发达,人口平均寿命随之延长,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将持续攀升。除了提高医疗费用及社会成本外,老人日间及长期照护相关医疗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台湾"行政院"于2007年核定"长期照护十年计划",计划在十年内投入新台币817.36亿元建构长期照顾制度。制度针对65岁以上老人及部分特殊身份人  相似文献   

16.
祁恒珺 《发展》2007,(10):151-15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36%,超过城镇的6.29%的水平,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将达17.39%,而城镇为13.1%.城镇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来,老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权杖交给子女,王冠戴在小辈头上,自己坐在摇椅里含饴弄孙,冷眼旁观年轻人的种种愚蠢幼稚行为。但随着全球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将会增加三倍,从现在的6.06亿增长到近20亿,首次在人类历史上超过儿童。老年人不再是被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姜旭 《辽宁经济》2007,(5):14-15
2006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  相似文献   

19.
调研表明,居家养老模式符合实际,满意率达到86.4%;机构养老也为无暇照顾老人的子女提供了为老人尽孝的另一种选择2010年底,杭州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6.8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6.9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9.7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58%。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7%,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性增大,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我国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得知,全国3.4亿个家庭中,至少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现在我国城市中的"空巢家庭"已超过3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家庭都成了"空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