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阐述集团风险的主要表现,分析现有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弊端基础上,提出构建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即通过分析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构建为企业规划和管理服务的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内部审计是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素质、技术方法等关键要素出发,深入阐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发展趋势和具体方式,通过引入外部审计力量,为改善内部审计质量、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客观公正研判风险、有效对接外部审计、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企业监督与风险防范控制机构就是内部审计,其对于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控制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所以外部监督管理机构与内部管理层对内审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期望内审可以担任起公司诸多职能和责任,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内部审计职能,然后分析了集团管控下内部审计中的问题,最后探讨了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监督及防范风险的控制机构,对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意义重大,因此外部监管机构、内部管理层都对内部审计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内部审计能够承担起公司的更多职能与责任,进而推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本文站在集团公司角度,首先详细的介绍了内部审计的意义和原则,并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晗  李芩 《财会学习》2016,(1):152-153
本文结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控制审计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从内部审计实务角度分析了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需关注的风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完善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助力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积极推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当下,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从最高领导层、管理层到每一名员工都关注的问题,对于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来说更是责无旁贷,内部审计须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金融机构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面临来自两方面的风险压力:一是组织内部发生错报的压力,机构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效果成为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二是内部审计师因审计失误所引发的审计风险压力。本文通过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风险特征的阐述,探讨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为进一步提出规避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风险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晓丹 《财会学习》2015,(8):117-119
内部审计作为确保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履行的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企业业务日趋复杂的今天,越来越受重视。对内部审计期望的提高和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使得内部审计的责任和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本文旨在通过对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林铁钢 《中国金融》2012,(23):51-52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担负着监督风险,加强和改进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的重要职责,除了做好传统意义上的"查错纠弊"和"堵塞漏洞"工作外,还要树立"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的转型理念,通过为组织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推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是内部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强竞争力,在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规范的指引和指导下,大中型企业不断探索全面风险管理,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文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剖析了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联系,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揭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风险导向外部审计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强竞争力,在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规范的指引和指导下,大中型企业不断探索全面风险管理,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文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剖析了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联系,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揭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风险导向外部审计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的投资组合选择为研究对象,从控制权私利的视角探讨了大股东自利性动机对资本配置决策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长期股权投资高状态收益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则与其高状态收益概率正相关;(2)大股东自利性动机驱使下的资本配置决策偏离了分散持股时的资本配置水平,偏离程度会随着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的增加而展现出非线性变化态势。上述研究结论为当前有关加强上市公司大股东财务决策监管的政策导向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以往建立在股权分散背景下的研究,本文讨论了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中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减弱。本文还发现,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在成长机会较小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结果均支持了过度投资假说。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rustee stock status announcements on shareholders' wealth in Singapore. An event study methodology is used to ascertain the abnormal returns around the announcement d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and permanent wealth effect on trustee stocks resulting from designation announcements. Conversely, when trustee stocks lose their statu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abnormal returns suggest that shareholders' wealth is adversely affected. This reaction, however, appears to be a temporary phenomenon and is not simply a mirror image of designation announcemen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structures partially explain th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为制度背景,从股利代理理论和投资者保护理论角度出发,研究驰宏锌锗的股利分配行为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驰宏锌锗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所进行的股利分配,有严重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之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监管当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高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并继续完善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建设,尤其是执行层面的监督。上市公司则应该提高其所披露信息的质量,促进公司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姜军  江轩宇  伊志宏 《金融研究》2020,476(2):128-146
本文结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股权质押频繁的现实背景,利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1)当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或质押风险越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越明显,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伴随的掏空效应及短视效应,是导致二者负向关系的重要原因;(2)掏空效应和短视效应在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上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3)研发投入强度下降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机构合谋与内幕交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合谋问题以及合谋的可能途径——内幕交易。文章的基本发现有两个:第一,在控制了影响股改对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后,机构投资者对方案的赞成比例与股改对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全体流通股股东以及大个体流通股股东对方案的赞成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机构投资者对方案的赞成比例越高,公司的内幕交易程度也越高,而其他流通股股东的表决意见与内幕交易程度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内幕交易进行了合谋,合谋的结果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得以支付一个较低的对价水平,而机构投资者则通过内幕交易获得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17.
公司章程和小股东保护——来自累积投票条款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公司章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股东自我保护机制,小股东可以通过影响公司章程条款的方式来增进自身的福利。以表决权自我救济为例,小股东如果能够通过自主谈判将累积投票条款设置进公司章程,就可以在没有违背多数表决有效原则的情况下,将有限多次的分散投票聚拢为一次性的集中投票,增加所推人选进入董事会的概率,从而使得内部人对公司的控制力相对下降,公司被恶意掏空的可能性也相应变小。实证结果也显示,2003~2008年期间,自主在公司章程中设置累积投票条款的A股公司,发生内部人占用资金的情况显著偏少,实证结果还显示,小股东在公司章程中进行的表决权自我救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法律法规的外部救济。高质量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则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contingent claim analysis on shareholders' right to sell unconditionally their shares at the acquisition bid price during a takeover bid procedure. Compared with a situation without any guarantee, this regulation brings about wealth transfer towards outside shareholders. Why, in an apparently irrational way, do outside shareholders, who may benefit from a price guarantee, not systematically sell their shares? That question emphasizes the outside shareholders' behavior. Using a real option valuat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price guarantee opportunity, we show that an equal treatment rule between controlling and outside shareholders may lead outside shareholders to sell their shares.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透明度、公司治理与中小股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文靖  孔东民 《会计研究》2013,(1):42-49,95
本文利用深交所社会公众股东网络投票的数据,研究了公司信息透明度、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与治理以及其他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当公司信息透明度越差,中小投资者参加投票的积极性越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影响中小股东的投票参与率,并且上述关系在信息透明度更差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公司未来绩效,并且这种绩效改善在信息透明度更差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说明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有效地缓解代理问题,而公司信息透明度会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股市所有制结构的国有化以及股民的经验、心理与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导致了股民信心的过度波动,而股民信心的过度波动与投机性机构投资者制造股票差价的倾向又导致了股市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