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边缘地带,也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前沿地带.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是其自身模仿、融入城市,以及城市扩散辐射效应嵌入的双向互动过程.北京市海淀区北坞村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通过城乡结合部改造,推动海淀区城市化进程,适应了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符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是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维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长期偏向城市的政策,导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流动,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纽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和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认真梳理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影响机理,有针对性地分析出当前我国城乡间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中尚遇到的障碍因素,并根据障碍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展——联合——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这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的振兴,对于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怎样实现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乡镇工业作为完成中国工业化的中间过程,其发展的前景是向城市工业转化,即向现代工业转化。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即以城乡全境为主体,统筹规划城乡建设,优化城乡生产力要素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国民经济的综合力量。而城乡联营企业则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 1、促成了城乡资源有效配置机制。过去,城乡分割体制造成区域之间、所有制之间的封闭状态,阻塞了城乡企业之间资金、劳力、人才、技术等生产力诸要素的流通渠道,对城乡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城乡联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资金、劳力、物资、技  相似文献   

5.
“新苏南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苏南模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转换为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新苏南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其路径特征是:城乡联动的工业化之路,内外互动的经济国际化之路,以园区为栽体的产业集聚之路,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市化之路,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以人为本、富民为先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以城统乡”的城乡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是当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与农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和规律。研究这些规律 ,搞清中国工业化所处历史阶段 ,并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合适的农村农业发展对策 ,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实现我国工农业和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一、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发展经济学家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即农村、农业支援城市、工业发展阶段 ,大致相当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是 :工业化的成长主要依靠农…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城乡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是城市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集中表现,其核心问题乃是工业和农业相互发展关系的集中表现。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都把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与国民经济全局和整个社会安定联系在一起。近十年来,随着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关系有了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江苏沿海经济开放区城乡关系演变历史、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提出一些看法和对策,供研究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件必然趋势,它是有规律可循的。西方城市经济学认为,在城市化的最初阶段,工业化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就整体而言,我国目前正处于该历史阶段。工业的发展一般遵循比较利益原则、生产专业化原则与规模经济原则。所谓比较利益原则,即是指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劳动力条件等等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要素,因此具有较高比较利益的地区往往成为工业企业聚集地带,此即城市化进程的开  相似文献   

9.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一、聚集扩散机制。历史表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形成,首先是在工业化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积聚过程,而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这种积聚与扩散的协同作用促进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最终实现一体化。二、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完善而促进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变化的必然过程,是农业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由之路.正确处理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在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促进无锡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只有真正理解了无锡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转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才能有新思路、新理念更好地指导无锡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一、聚集扩散机制。历史表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形成,首先是在工业化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积聚过程,而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江苏城乡统筹“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时度势,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美好愿景——力争到2010年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城乡一体化起步较早,工业化、城市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上海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按照"两个趋向"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先行先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分属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种体制,长期以来制约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社会和谐。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打破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互相分割的壁垒,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互动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又是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经济的关键在于实施城乡经济互动战略。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的成败。一、城乡经济互动的内涵城乡经济互动是指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人力、市场、信息、产业和文化等各种要素的流通,形成城乡之间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交流与互促机制,在城乡购买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二者发展的动态平衡过程。城市和农村作为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和乡村为了寻求自…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民的居住地渐渐向城市的方向靠近,我国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向城市化的方向迈进。城市化的过程应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化发展既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实现我国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对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未来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城中村』改革改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展时期。“城中村”,处在城市扩展的前沿地带,它与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现代化、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极大,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区和建设区中的农村或城市规划区中的农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GDP总量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174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左右,而且城市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缓慢。城市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也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发展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武汉城市圈划分为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地区,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明显不同,且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地区的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按照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王海全  龚晓 《农业经济》2005,(12):16-17
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处在中期发展阶段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尉增加,而这一般是通过土地农转非,即土地非农化,改变土地使用用途性质来进行的。因此,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也是大量土地农转非的过程。据测算,我国城币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要相应减少41万公顷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