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志强的个性是总所周知的,他敢 于承认自己的年薪有700万,敢于说自己 是官商,也敢于说盖房子要分贫富。 1983年,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为实施 旧城改造,利用借来的20万元成立了华 远公司。其时,任志强正在为所在的集 体所有制企业的命运发愁,能说会道的 他抓住机会认识了华远首任总经理戴晓 明,由此进入了房地产界,这是他人生 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他涉足房地产的 一个契机。 当时戴晓明向任志强承诺,只要完 成一定的利润,经营的范围可以不受限 制。刚到华远,戴晓明让任志强组织施 工改造地安门商场,这彻底改变了任志 强的从业方向。当时对房地产还了解甚 少的任志强就成了施工队的队长,没成 想一炮成名,于是涉足房地产的脚步一 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2.
萧惑之 《中关村》2006,(4):72-72
中国房地产业两位“大鳄”级的人物——任志强和潘石屹,就“穷人富人到底该怎么居住”的问题,引发了一场“穷富分区”万众争议的大讨论。日前,任潘“哼哈二将”又配合“凤凰台”的“铁嘴”窦文涛,在“铿锵三人行”中作秀,吸引了为数甚多观众的“眼球”。任总性格豪爽,有“任大炮”之雅号,是位“诚实得可恨的人”。他此次亮出“中国住房分为富人区穷人区”的观点,平心而论,只不过是讲出了国情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那个敢讲真话的可爱孩子。至于任总的另一高论“,房地产行业就是应该具有暴利”的说法,倘若我们能客…  相似文献   

3.
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无疑是个重量级论坛,在中国,第一次有这么多诺奖得主到场并参加到活动中来。包括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在内,有十多名世界顶级经济学大师会聚京城,与中国企业家“零距离”对话,这种别开生面的学术活动,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我国政府官员、经济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和务实对话的平台。在这次论坛中,组委会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企业家精神对话的专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精心策划,专门设立了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发展”的分论坛,分论坛以“诺奖获得者与企业家对话专…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中关村》2007,(6):110-113
实话实说,多年前拜读马立诚、凌志军两位著名时政作家撰写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虽然不失为一部主旋律的好书,但并未引起我多大震撼。去年读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因为我在《中关村》的“打工苦旅”已经有5个年头了,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用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话说:“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作者自云:“这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王晶 《中关村》2004,(4):31-32
《硬球》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布莱德利参议员进入参议院的时候,头上有两个光环,他不但是普林斯顿最优秀的学生,还曾经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著名球星。有一次,他被邀请去一个大型宴会上发表演讲。当这位自信的立法议员坐在贵宾席上,等着发表演讲的时候,一个侍者走过来,将一块黄油放在他的盘子里。布莱德利立刻拦住了他,“打扰一下,能给我两块黄油吗?”“对不起,”侍者回答说,“一个人只有一块黄油。”“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我是谁吧。”布莱德利高傲地说道,“我是罗兹奖学金获得者、职业篮球联赛球员、世界冠军、美国参议员比尔·布莱…  相似文献   

6.
倪道明笑得很开心,笑容里甚至有点孩子的狡黠。作为一名顶级的医药专家,他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了三十几年——并且几乎一直就扎根在一个单位里。作为一位企业家,他却只有五年的“工龄”——然而五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足够让他傲立于中国最有成就的企业家行列之中。倪道明笑得很谦逊,似乎一直就那样谦和地微笑着。然而他却有着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足以骄傲的资本——因为他可以很坦然地说:我的事业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为着提高中国国民体质而努力奋斗着。只有很少的人才可以对大家也对自己坦然地说出上面的话。  相似文献   

7.
维维 《中关村》2004,(4):92-93
在中关村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中,王生安和他创办的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一个财政年度下来,华纬讯公司所销售的视频会议通讯系统产品和服务已近4000万元,员工也由5、6个人发展到70多人。成为中关村国际孵化器里的租房面积第一大户。圣诞节前见到王生安的时候,他正找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的负责人,寻求帮助落实2004年安置14个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呢。一个月前就想写一个“王生安的故事”,讲述中关村的海归创业的事儿。曾经专门约王生安交谈了差不多2个小时,在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又回到了开头:一如王生安一见面就给我说:“我没什么故事”。以后,又陆续和他见了几次面,渐渐地,王生安在我的头脑中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形象:专注和信心。赵塑摄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09,(8):30-31
2008年6月19日下午,担任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长的段永基从北京飞赴宜昌,参加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三峡高峰论坛。他说,面对金融危机,部分企业家有些悲观。觉得金融危机是个坎。难过。其实金融危机,正是考验企业家素质,考验企业家精神的最好时候。在中国企业界,段永基是一块响当当的“名牌”,就像有媒体将中国的电影先锋张艺谋个人评价为“一家跨国公司”一样,  相似文献   

9.
1984年,孙丕恕很偶然的机会进了浪潮,但一进浪潮他就认为浪潮是一个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地方。十多年过去了,孙丕恕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今天浪潮集团的总裁,在浪潮经历了太多的成功与失败之后,如今他正带领着浪潮走向另一个辉煌。他说:“很多年前,就有人拉我出去做,现任也有很多人跟我谈,但我认为我的事业在浪潮。”  相似文献   

10.
在人才扎堆的中关村脱颖而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成名的企业精英,都有着超凡的智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周国强就是这样的一位企业家,他还在众多的企业家中被挑选出来,现在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企业家”评选的一名候选人。这样的候选人只有三十九个。在去年他已经有过一个耀眼的荣誉,他荣获了2002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提名奖。现在他就精神饱满地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说话时自如而有力的做着手势,偶尔会舒服地仰一下头,好像在看着深邃的夜空或者远方的山峦;有时候则会身子前倾,如同发现猎物的狮子一样。沙  相似文献   

11.
最近,张铁林有“绯闻”惹身,成了娱乐界的焦点人物,这使我回想起与他的几次“近距离接触”。第二次与张铁林邂逅,是在今年初春他受邀在北大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主题关于“书法”和“收藏”。再次见面是在张铁林的家,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数位朋友同去他京北的家中。张铁林一开门就给我们来了一个“下马威”:“你提前了一个小时,我正在梦中哩。”众位有些不知所措之际,“皇上”已是转颜为笑,将我们让入书房。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给雷军发电子邮件,因为要用他的一篇文章,等了十多天也没有回音,就在我决心断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他的回复来了:OK!两个英文字母搞定了我十多天的牵肠挂肚。第二次给雷军发电子邮件,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做个访问,这一次在24小时内收到了他的回复:***********,一串数字,原来是个手机号码。第一次给雷军打电话,是中午两点多,他在外地陪人吃饭。约了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再打,他又在陪人吃饭……抓起话筒,雷军张口就是真忙,真忙,最近真的是很忙。快放下话筒时,他忽然冒出一句,我看过你不少文章,在“斗牛士”上。雷军就是这样。忙里有闲,闲里有忙,一切与工作在关,与软件有关,与金山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頔 《中关村》2006,(10):64-67
华为正当年,任正非是本土企业家里相对更成熟、更老练和更神勇的企业家之一。但是,华为有一个致命的短板,任正非愈来愈接近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旋涡中心——企业家是靠自己的个性来完善一间企业并一往无前?还是靠确立、树立和强化企业的价值观来使公司基业常青?另类华为,异样任正非,如果能在独来独往的天马行空中将自己在脱颖而出后成为世界级企业和一流企业家,那一定是本土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因为“黑马”和“冷门”而成就辉煌的图腾。但眼下的问题是,任正非一生打拼奋斗不息的——结果:是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是一种伟大的产…  相似文献   

14.
毛志成 《中关村》2010,(7):99-99
最难解读的人.不是被很多人认为最有学问、最有智慧、最有本领、最有才气、名气的人。因为只要一被“认为”。就等于已经解读了他。如果他到处搞了很多次发言、谈话、报告、讲座、论坛,或是出版了很多书,发表了很多文章.尤其等于被人解读了千次百发.再无“莫测“、“不解”可言。而真正难以解读的人是: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8,(4):13-13
审计署长李金华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他自比为“国家的看门狗”,在老百姓中有极好的口碑。他替纳税人看着管理国家的部委怎么花钱,他和他的战友们恪尽职守,帮助咱们老百姓看好共用的“钱袋子”。审计署长这个部级“大官”,名声好听,其实是个极易得罪人的差事。李金华在位10年,铁面无私,敢讲真话,享誉“真言勇士”的雅号,自有其因。他在离任感言中动情地说,“我在工厂的时候,全厂职工拼死拼活,干一年,最多有二三百万元的利润。1985年,我到了审计机关,一看,有些部门一出问题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心里很不平衡。当时,我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用四个字来说,就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程桔华 《中关村》2006,(9):78-80
翻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种速度只能出现在《西游记》的神话故事里;一个简单的转身就迎来一次深层的蜕变,那些身怀绝技的人物,往往能够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化险为夷……神话故事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人憧憬、遐想。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在他们创业的过程中,也凝聚着千姿百态的魅力,让人憧憬、遐想。神州数码软件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收入增长超过了20倍,年平均增长达到120%,而速写这个商业神话的主要执笔者华祉年,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他那沉稳的性格更多诠释出的是一个系统男人的…  相似文献   

17.
慕鲁 《中关村》2006,(11):112-113
金秋时节好读书。在国庆长假期间,我拜读了两部关于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一部是《梁漱溟读书生涯》,一部是《国学大师丛书·梁漱溟评传》。有人称梁漱溟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儒家”,窃以为言之过早了。时下的国学热中,不乏儒学的追捧者,也不乏可以称为“大儒”的学者。梁漱溟先生高寿九十有六,他的漫长人生旅途,饱经沧桑,几经多事之秋,不论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还是“喜看稻黍千重浪”,梁先生始终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先生“特立独行”的一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始终与书为伴,在卷帙浩繁的“故纸堆”中追求他的理想世界。梁先生…  相似文献   

18.
10大出彩     
人物白描 和很多大老板不同,陆致成没有固定的秘书班子,正规场合也不爱打领带,他一点没有架子,有时大大咧咧,但有些事又特别较真。 “我是上海人,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知道夹着尾巴做人才能生存下去。你既不能跟农民一样,又不能不一样。” “从本质讲我并不是一个商人,或者一个纯粹的企业家,只能说是一个做企业的人。”陆致成在各种场合多次自谦地称,自己不会做“生意”。但是在“富不过三年”的股票市场,同方一直是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龙头股。  相似文献   

19.
海岳 《中关村》2004,(6):78-79
是什么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IT圣地, 是什么让人们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也许有人说,是政策,或者说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其实,所有的回答都有道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以及政策、机构、人才、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关村所有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面孔的三代中关村从业者们合力完成的。这些英才的内涵是:不怕失败,意志坚定,追求卓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关村优秀创业者与优秀企业家评选,已成为中关村自觉的“英才行动”,用这种方式,用标志性的人物来“书写”中关村的史志。而且,2003年11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参与园区的决策,更用一种“政治”的方式表达了中关村英才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表达中,也为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一种尝试。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意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中关村》2013,(5):56-56
惟有重启改革,“让理想照进现实”,才能够解民忧,纾民困,振民心。 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在今年“两会”期间讲了一席让人难忘的话。剔除发自肺腑的套话后,在我的脑海只存翻一声无论如何也挥不去的呻吟——“我们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批准一个项目上,怎么去和那么多人打交道,怎么去盖一个公章、签一个字上,我们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