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新形势下农村社区空巢老人互助养老问题进行探究,介绍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农村社区空巢老人互助养老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问题也各异.必须针对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老人对养老资源的拥有情况,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分类分层,优化配置.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主要注重生存型养老资源的配置,解决老人的生存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在满足老人生存需求的同时,主要注重发展型养老资源的建设和配置,以满足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市化及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愈来愈多,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相比较于传统养老模式而言,互助养老模式具有减轻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负担、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和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优势。然而,目前在实施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过程中,存在政府帮扶程度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到位、农村供给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基于社会支持视角,从完善制度体系、保障资金来源,加强社会宣传、提供互助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参与意识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高其养老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衣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短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同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农村空巢老人经济、生活与精神上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传统家庭功能弱化以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的养老体系与养老资源供给问题等因素,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农村养老保障与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特点出发,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速度不断加快,留守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也不断增多,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相较以往变得更加严峻。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主要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养老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未来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总体需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该从多方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组织、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大城市务工,致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精神关怀及养老照顾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此现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减负增收、加强精神关怀及满足老年照顾服务需求3个方面入手,优化家庭养老对策,助力老人度过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9.
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是构建与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服务类型、服务内容、支付水平等方面评估了江苏省1051名农村老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结果表明:有22.2%的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存有需求意愿,并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内容存有不同偏好,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四项;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支付水平不高,其潜在需求尚未转化为有效需求;年龄、个人年收入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状况和儿子数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总体幸福感和情绪幸福感两个维度衡量农村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并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与SEM模型检验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各个维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养老模式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养老依然是提升农村老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正逐步弱化;社会养老缺口明显,新农保虽然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对幸福感的作用仍然有限;自我养老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高;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幸福感严重依赖于自我经济能力、老年服务设施等养老要素。  相似文献   

11.
刘升 《农村经济》2024,(2):114-12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农村老人的养老已成为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基于对四川珠镇的调研,研究发现,农村老人家庭的养老经济基础已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变成了“土地保障+社会保障”的混合型模式,由此构成了“半耕半保”的新型农村老人家庭养老经济基础。“半耕半保”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三层逻辑基础上:第一,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收入的持续增加使得养老保险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第二,农村家庭从“三留守家庭”向“空巢家庭”转变所导致的“老人农业”萎缩,务农收入降低。第三,农村老人家庭“生存型消费”的低消费特点。在老龄化、少子化、城镇化背景下,“半耕半保”保障了农村老人家庭经济的“低强度”均衡,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半耕半保”改变了传统农村老人以“土地自养”的模式,通过务农和养老保险收入的结合,构筑了一种“自养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保障了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有利于农村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我国的养老成本,因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逐渐呈现人口老龄化态势,而农村比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ERG需要理论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需要进行分析,以满足ERG理论中的各种需求为目标试图构建一种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而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留守老人无人照料。梳理了阜阳市农村养老的问题,阐述了农村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影响,面对逐年下降的出生率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致使农村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农村也日益凸显。农村老人数量的增加,导致老人抚养比例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农村的经济生产效益,并弱化了传统养老模式的地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和工业部门转移就业,家庭小型化、农村人口"空心化"趋势明显,再加上"少子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福利供给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热点。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制度化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对缺失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以其社区性和互助性优势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和有效之策,并迅速在全国推广。作为农村未来养老的新模式,农村互助养老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思想观念、法律政策、资金保障、政府执行等现实困境,亟需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参与,促进农村互助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顾问》2011,(7):10-10
为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破解农村留守、独居等“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河北省邱县创新模式全力推动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设,开展居家式养老。  相似文献   

17.
互助养老是近年来河北农村出现的养老新形式,不配备专职服务人员,实行共同生活的老人之间互相服务,可以解决农村老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这种模式的运行,主要依靠道德自律,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缺乏可持续能力。本文引入时间银行这一理念和运行模式,希望这种符合农村实际的互助养老模式能够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因人口转型面临重大考验。作为典型的上海远郊农村,松江区叶榭镇常住人口约4.91万,60周岁以上老人约有1.32万,远超老龄化标准线。上海首家社会化组织打造的农村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叶榭镇堰泾长者照护之家(幸福老人村)应运而生,通过集约利用闲置资源、广泛吸纳多方力量,积极探索“家门口养老”模式,让老人“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乐享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老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农村老人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对机构养老方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形式相对新颖的抱团养老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更多需求。抱团养老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还可以减轻子女负担,进而减轻社会压力。通过政府部门、运营主体、老人群体等相关主体协调配合创新,新型养老模式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机制,实现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将使农村养老问题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对农村养老资源的配置毋疑是巨大挑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还较低,满足我国农村老人各方面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本文依据雷顿.奥尔德弗需求层次理论,把农村养老资源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养老资源、相互关系型养老资源以及发展型养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