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绍兴及其周围地区的实地调研和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作者认为,绍兴县是一个半城市化的典型区,并分析了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景.文章指出,半城市化的行政区不能没有自己的中心城市,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对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以及城市规划体制、土地规划体制等制度的不断制度创新是半城市化地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世界城市化的未来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 ,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按照其自身的阶段性、聚集和扩散、区域差异以及与工业化互动的规律向前运动。本文通过对联合国城市化预测的分析和研究 ,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及其过去 50年发展的轨迹 ,提出了将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五个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半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时空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半城市化地区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用地扩张变化剧烈。通过对2000~2015年中四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采用区位熵法,对天津市半城市化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对一个经济体来说,意味着其基础与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正在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本文试图以中国一个沿海城市——南通为分析对象,来说明在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开放型规制政策是当前海外直接投资(ODI)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支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直接投资(ODI)规制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规制范式已从限制型规制、便利型规制逐渐演化为鼓励型规制.本文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ODI)发展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演变特征与邓宁的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6.
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当高.但是,它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属于过度城市化模式.20世纪30年代之前,巴西主要依靠外来移民推动其城市化进程,属于无工业化的城市化;之后,工业化起步,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巴西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区域不平衡和过度城市化、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问题.研究巴西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之所以会如此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有需就有供,这是社会的必然分工,这是社会资本的构成规律,因此导致了城市化的不断加速。随着城市化越来越明显,一个重要的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土地经济问题,城市化改变了以往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别是我们国家,虽然地域广阔,但是人口众多并且分布非常不均匀,面对城市化加速的问题,就更加应该要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道路的选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了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道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质量的综合水平及其空间特征,基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视角构建了面板门槛模型,以检验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的门槛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省市城市化质量总体上逐步提高,但省域差异呈现出"四降四升"的双W型波动变化趋势。城市化质量省际间存在空间集聚分布格局,但异质性有所增强。冷热点空间格局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规律,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质量具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和收入差距则抑制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德国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德国再城市化问题做了相关研究。通过观察德国城乡人口在2000-2010年这十年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德国出现了普遍性的由郊区化转为再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但各个地区却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德国的再城市化既有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变迁的因素,也要归因于各级政府为振兴中心城区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位和交通条件、资源禀赋与资源地域组合、区域发展外部势力介入、计划经济时期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制度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进而为解决东北地区城市和区域的关系问题,促进城市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提高城市与区域整体实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 《城市问题》2004,(6):43-47
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规划起点高、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余地大、主动接受大城市圈辐射效应、争取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巧玲 《城市问题》2001,(2):20-22,14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表示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一般来说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 ,即一个地区、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 ,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  霍利期·钱纳里等人在《发展的型式 :1 950—1 970年》一书中 ,通过对 1 0 0多个国家的综合分析 ,得出在常态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状况平均的城市化水平 ,这里称“发展模型”。我们与这一“发展模型”相比较 ,可以看出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偏差逐年扩大。以 1 996年为例 ,中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诸多不健康的城市及区域发展问题对现有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了城市化新的内涵,也使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包容性增长促进健康城市化成为了政策要点。在厘清健康城市化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新机制,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响应机制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析,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以"泛长株潭"地区为例,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健康城市化的基本情况与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苏南城市化的主要经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开发区、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时推进;善待农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健英 《城市问题》2002,(1):45-48,41
一  2 0世纪 80年代后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但从二者关系的现状看 ,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从总体上仍然滞后于工业化首先是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一般表现为如下过程 :随着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 ,由此引起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 ,工业化进程诱导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的扩大 ,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吸引工业的进一步集中 ,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但是 ,我国特殊的发展历史使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速度滞后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统计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 ,受长期变化、周期变化和随机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采用R S的统计检验方法 ,选用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综合集成定量分析人口城市化的发展状况 ,检验结果证明综合集成预测模型的拟合误差比单一模型计算的误差小。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外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进展,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6-2007年间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7年间,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土地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增长约15%;与全国范围内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不同,广东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9.
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效果谈我国的增值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通过总结东北地区实行增值税改革所取得的效果,分析增值税在不同历史经济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从我国现行经济状况及国际增值税发展趋势分析出现行增值税的不足,强调现阶段增值税改革在我国的必要性。从而得出现阶段我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在界定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不同年份中国省区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构建较为全面的区域城市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子.研究显示:(1)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异是自然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区域综合经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投资、社会销售、居民消费以及邮电通讯能力等,一直是推动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动力因素;(3)由于历史基础以及不同时期政府政策取向不同,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