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关键是合理选择风险指标。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择既要考虑金融风险因素的普遍性,更要考虑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充分体现本地区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广东发展的特点,选取反映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风险主要因子,并用神经网络进行风险预测预警,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提供数量性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乔龙  楼文高 《金融论坛》2011,16(11):52-61
本文以金融风险预警单指标区间评价标准为依据,生成足够多用于BP神经网络(BPNN)建模用的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在遵循BPNN建模原则和基本步骤的情况下,建立泛化能力较好的金融风险预警BPNN模型。对1994。2010年中国金融风险的实证研究表明:BPNN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中国金融风险的预警研究,实证结果与中国...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系统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对其的预警与防范的研究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特征为切入点,分别以封闭经济环境和开放经济环境两种环境为背景,系统地梳理了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极其影响途径和相应的预警机制;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等几个方面回顾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对当前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了评点,并对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张强  班若愚 《银行家》2023,(1):105-108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央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指出中央银行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持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中央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管理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梳理,认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完善风险评估框架,确立宏观审慎分析方法,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改进现行金融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职责、引入逆周期的政策工具和实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以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10.
全球金融危机使监管者认识到仅靠微观审慎监管无法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必须加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首先回顾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等重要概念的认识和发展;其次比较了美国、欧盟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再次对我国的信贷投放、资本监管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对我国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上考察,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充当最后贷款人,客观上使其具有了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金融调控出现了明显变化,逐步向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方向发展,金融监管则出现了"去央行化"的趋势,使中央银行失去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和手段。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很多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新因素,要求中央银行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对金融稳定给予更多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主要经济体加快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这为解决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协调配合提供了新思路。如果将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纳入到宏观审慎管理的视野,就有可能在金融调控中二者兼顾,建立起新的金融调控范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间金融发展不均衡与经济差距扩大的复杂成因决定了在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其内在规律.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数据选择的差异,结论有明显的分歧.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表现为,区域金融政策目标指向不够明确且没有量化、政策宅间狭小、新政策工具不足.因此,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区域金融政策经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来修正和完善现行金融政策,以提高金融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开放中的中国金融风险报告和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开放中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安全等等,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为经济开放中的中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一个完整的风险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有关中国金融发展的建设性政策措施,由此消减所潜在的金融危机压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呈现较大的不平衡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金融发展是由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主导推动的。本文首先通过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发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间及地区内均存在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而分析中央政府的财政、股票、利率等政策所带来的效应,发现区域政策会进一步加剧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设立。人民银行金融稳定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困难也日益加大。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处置风险隐患,就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故急需建立相应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来监测金融机构,杜绝风险发生。本文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风险传导机制,初步建立系统性金融预警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意见以及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股利政策是企业决定对其盈余进行分配的方案选择,股利政策的实行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本将评述两种主要的股利理论,分析股利政策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就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原因以及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河北省宏观经济、银行业、保险业等部门的指标数据,利用系统方程模型,构建了衡量区域金融稳定状况的金融稳定指数,并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金融稳定状况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保险市场秩序仍比较混乱,发展相对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与实体经济存在差距;未来三年河北省总体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8.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红 《上海金融》2008,(6):14-19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数据库为平台,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财务风险识别.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不仅可以把模型的仿真度提高到100%,而且显著提高了财务状况特征识别的准确率,克服了国内以往的数据挖掘研究重理论轻实践的缺点,展现了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知识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