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旅游业开发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探求传统手工艺与旅游业的深度、优化结合,才能实现科学而高效的开发利用.从旅游产业链角度看,就是要争取将传统手工艺纳入到旅游产业链的核心;通过观念上重视、选择上慎重、定位上提升、品质上保障、创意上突破等一系列对策,使传统手工艺生产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无锡地区有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诸如以无锡泥人为代表的民间文学艺术,以无锡排骨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它们不仅极大丰富了无锡的文化发展史,也成为无锡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招牌”。目前,这些传统文化大多已产业化,而在产业化过程中,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知识产权的  相似文献   

3.
聚元号是北京地区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聚元号的历史渊源及其制作流程来看,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对传统绿色生态、材料使用的可持续及其再利用,展现出传统手工技艺的"因材制宜"的特点,是传统手工艺人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黄健  陆建新 《经济论坛》2004,(23):129-130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诞生了异常丰富灿烂的手工工艺品,这些优秀的工艺品是我国工艺品出口的主力军,也是国内出口工艺品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渝东梁平地区二元纸工艺的物理特性、制作工艺的分析,探讨传统手工艺的生态文化及其特征。研究指出,传统手工艺是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感悟与体会所逐步完善的手工技艺,它的形成、发展均体现了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尊重,体现了传统手工艺自然、和谐的生存状态。进而探讨了在当前"设计的绿色主义"背景下,现代设计向传统手工艺及其造物思想的回归,通过人、造物、自然的共生互融,有效实现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从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学说和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观念。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以指导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印记,也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向心力.而要言及传统文化,必得回顾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因为正是社会形态格局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依据,孕育了文化的价值理念.本文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差序格局和亲情社会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及重要的"仁"和"礼"的价值理念.在此过程中剖析出中国人性格中的"内发性",探讨了中国人的"本分"和"规矩"观.  相似文献   

8.
黄磊 《当代经济》2007,(15):138-140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从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学说和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观念.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以指导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根据我自己看的一些历史书籍和一些讲解历史的视频,总结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管理思想。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突出的两个特点,包括"中国管理硕果累累"和"于无字处读经典";第二部分从领导艺术的角度结合中国古代的典型案例,对中国的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了解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就是"人本管理"、"领导艺术"和"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环境和官僚文化意识对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隐形干预.私营企业内部"子承父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文化思想制约企业制度创新和自身发展."差序格局"的"家文化",使职业经理人难以得到重视.社会各界应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文化所需要的法治精神,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加大执法力度,有效地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淡化官僚文化意识,为私营企业创造更加自由宽松的经营环境.私营企业主应消除传统文化中的落后观念,科学地运用契约手段进行企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叶晓露  林莹懿 《经济师》2023,(1):138-140
地方传统手工艺是地域文化的缩影,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兴起,新型数字消费蓬勃发展,并为地方传统手工艺的消费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文章在体验经济视角下围绕地方传统手工艺数字化消费转型开展研究,以温州十字花绣为例,分析其在转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结合问题提出地方传统手工艺进一步转型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永刚 《当代经济》2016,(12):117-118
传统手工艺要摆脱现有的困境,需要利用现代技术的支持,需要不断革新.传统手工艺有自身的特点,也有不足,现代技术也是如此,所以两者需要结合.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就是要保留传统手工创造的灵性和优势,又要扩大其影响范围,在现代技术发达的今天,不遗余力的发掘传统手工艺的资源和能量,就是要依靠现代技术的优势和强项,增强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能力,提升传统手工艺品牌价值,完善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突出手工创作的个性,彰显传统技艺的品质,弘扬民族文化的魅力,传承文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列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凸显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战略部署的坚强决心,也为无锡利用运河资源,推进生态无锡城市建设, 凸显运河在生态无锡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无锡以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而被人们称为"好地方"。面向国内外市场,2013年,无锡相继推出了一批"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休闲旅游新品",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来锡旅游休闲,实现了无锡旅游新突破。2013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99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灿烂的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地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忽视了,甚至陷于流失的境地.因此,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象,以及要怎样抓住机把新媒体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现代化的应用转换是当前发扬中国设计的首要任务。从现代家具创新遇到的问题出发,通过"审势、明道、解术"分析传统文化进程中的当代审美需求,并探讨立足传统文化探讨当代家具设计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付琳 《时代经贸》2007,5(12):215-216
中国传统法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法律思想,还有诸多先进的法律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举足轻重的一块.各朝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甚至在今天仍旧能产生影响.其中"法、礼、刑"当然的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的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法文化入手,分别说明礼与法的来源及其发展,阐明二者的关系,从传统来看二者实为相辅而行,缺一不可.故对于中国古代的"礼治"与"法治"之争也应该全面地理解.尽管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但仍有着共通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和灵魂,是一个城市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根本所在。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南依太湖,北临长江,古运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是一块养育诸多历史名人的文明宝地,是一方孕育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之地。先人筚路蓝缕的开拓,后继心智勤勉的创造,使无锡从吴文化的摇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19.
“惠山泥人”是一门优秀的民间艺术,自清代以来就驰名中外,其制作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惠山泥人”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并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种传统手工艺面临消亡的局面,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创新。只有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在传统中孕育现代,民族的更体现国际性。“大阿福”作为无锡惠山泥人的代表,打造其品牌形象,能使泥人产业保持活力和生机,同时有助于椎广无锡城市形象.促讲城市终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燕 《江南论坛》2009,(5):58-60
4月9日至11日,2009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吴文化主要发祥地无锡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吴文化与创新文化”为主题,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