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6):12-1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投资建设突飞猛进,高铁网络快速形成。仅就山东省而言,将新建、续建高铁里程1450公里,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将进入'高铁时代',依托高铁站点发展高铁经济、建设高铁新城将不断涌现。三四线城市在高铁新城或新区建设中如何做到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
交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网络的日益完善,高铁沿线城市纷纷步入了高铁新城的建设之中,为城市发展开拓了新区域,但能否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模式和功能定位是高铁新城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鉴于国内高铁新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深入分析现有高铁新城的建设背景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其选择发展模式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力求为高铁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时期,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16万公里高速铁路,基本连接国内主要城市,形成到达省域经济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到达邻近省份经济中心的三小时交通圈,以及到达国内各省会的八小时交通圈。显然,高铁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城 相似文献
4.
5.
"浙江粮食物流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 《浙江经济》2006,(13):24-27
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和“四位一体”的要求,和全国的统一部署及浙江实际,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构筑形成融粮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发改委浙北发展课题组 《浙江经济》2009,(24):34-36
要立足实际,顺应趋势,努力创建全国科学发展的先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城市和长三角新兴宜居型创新城市,着力打造浙北省际边界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高铁的规划建设将促使沿线城市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特别是高铁站场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将使其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提出了高铁站场经济发展研究的议题,以福厦高铁泉州站为案例,评价了泉州发展高铁站场经济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泉州高铁站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发展枢纽新城是当前我国很多省份或城市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文章以江苏省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当前,淮安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应准确把握枢纽新城建设的基本内涵,正视人才在枢纽新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转型时期人才缺口的问题,找准瓶颈制约和问题原因。实施枢纽新城的主要路径:一是夯牢枢纽基础设施、强化枢纽区位优势;二是加强枢纽智慧建设、提升枢纽科技水平;三是强化人才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11.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湖州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州港是我国内河大港,是湖州在杭宁带城市崛起最可利用的战略资源.本文通过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针对湖州港口物流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澳门和广东历史上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文化相似,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情同兄弟。改革开放以来,两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交互也越来越广泛。进入新世纪的今天,进一步加强澳粤两地的经济合作,对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保持两地的经济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宁波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宁波国家高新区就是要围绕宁波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的目标,弘扬“三思三创”精神,推进“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切实肩负国家高新区引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2008-2014年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铁网络对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城市高铁站开通后,制造业企业新产品的产值平均约提升5%。机制分析表明,高铁网络引发的硕士和博士学历的科技人才流动是解释其促进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但这种机制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中国\"西低东高\"的区域创新格局。此外,相对于本土制造业,高铁网络创新溢出效应最大的受益者是外资企业,并促使沿线制造业形成了以熊彼特效应占优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本文为政府如何利用高铁网络引导高质量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经验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湖州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政府引导,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湖州农家乐建设新发展;2、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水平;3、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4、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5、打造地方特色,丰富农家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19.
20.
新冠肺炎疫情(下称"疫情")爆发以来,江苏省双循环物流枢纽(下称"物流枢纽")的支柱作用充分凸显.目前,江苏省物流枢纽的高质量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依托相关分析,从物流枢纽产业链与先进制造业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不够、物流枢纽网络的业态水平、发展能级有待提升、物流枢纽园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偏弱、物流枢纽的支撑性服务能力有待增强等方面,提炼了江苏省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结合上述分析,针对性提出了江苏省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