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力问题可以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资源、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这5大方面的14个相关指标,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消除差异带来的影响,应该为相关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以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为例,进行计算,得出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分为3个等级,盘锦最强,阜新、朝阳最弱,抚顺、葫芦岛、本溪一般。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角度,构建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确立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思路,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要素。  相似文献   

3.
城市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转型战略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顺利转型的重要保证,风险防范则是实施转型战略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对风险指标的定量分析,构建一个转型战略风险的评价模型,以期有效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战略风险,促进转型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早期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东北资源型城市长期粗放的发展模式使其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风险。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我国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要求。以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为对象,分析其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传统产业与绿色发展相矛盾、缺少大量专业人才作为支撑、资源型城市转型缺乏整体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想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从加快绿色金融市场建设、评估潜力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多方面入手,在绿色发展的压力下探寻新的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之上,从产业增长潜力水平、产业关联度水平、产业经济效益水平、产业比较优势水平、产业科技进步水平、产业人力资源素质水平和产业社会效益水平七个方面构建了三层包含17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可拓学方法研究了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生成问题。通过可拓学中基元和发散理论构建了评价体系的第一层指标,再通过共轭理论建立了第二层指标,初步形成了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适当的思维转换构建了具有收敛性质的关联函数,最终生成了油气资源型城市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区域创新的研究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但是没有一套统一标准的指标体系及模型方法可以评价所有的区域创新问题,国内外对于评价问题研究的很多,但是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评价研究还很少,由于“根植性”、“累积性”和“路径依赖”等特点,很多其他地区的区域创新方法及评价都无法应用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因此,本文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创新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步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工作提供公正考核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中提出了集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城市发展为一体的绿色发展内涵;构建了由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多种方法联合并用,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熵理论的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发展的许多问题缘起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自然资本消耗的冲突,因此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是绿色转型。然而,目前对城市绿色转型评价分析还缺乏较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本研究基于导向性原则、数据可获性原则、兼顾完备性与简明性原则等基本原则,将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即城市支持系统和城市协调系统。在灰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熵理论建立灰熵评价模型,并采用上海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上海市的城市发展较快,但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从生态门槛的右边降低人均物质消耗问题以实现绝对脱钩。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探究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作用机理。从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结构,构建多层次评价模型。使用Super Decisions软件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依据评价结果从整合资源、城市生态环境、经济转型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对提高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对探索该类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指导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健康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社会不断进步和环境的日益改善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殷辉  李道芳 《价值工程》2008,27(1):24-26
建设节约型城市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将节约理念贯穿于各个领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合肥市发展的特点和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在讨论考核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合肥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和22个指标;并利用德尔斐法确定了考核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合肥1998-2005年的资源节约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合肥市节约型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不稳定,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仍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初探——山西省太原市的启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一般经济转型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企业、产业、政府七方面的比较,对绿色转型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在该内涵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能力进行考察.研究表明:绿色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绿色发展能力的提升.太原市正在积极进行绿色转型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太原市绿色发展能力已得到逐步提升,但在社会和谐与稳定、产业与就业结构、企业污粢治理能力、能源消耗等方面有待在绿色转型中继续改进和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色发展:国际比较与问题透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消耗、高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挑战,我国城市发展必须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绿色城市指数及其指标体系,对我国58个地级市和25个国际城市的绿色发展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检验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与国外城市的差距及其成因,指出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存在问题和未来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使绿色施工有效的开展,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四个分目标层因素、十四个准则层因素、四十一个指标层因素。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结论分为绿色、浅绿色、浅灰色、灰色、黑色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16.
对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的构建及评价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从水、土地、能源等方面着手构建城市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这一指标体系用于我国30个城市资源利用现状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燕 《基建优化》2007,28(6):79-81
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机和转型方式分别进行研究,得出转型时机与转型方式与转型成本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资源型城市在制订转型政策时要以成本的大小为重要的依据来选择转型的时机和转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金融中介发展规模与效率以及股票融资率作为金融发展指标,实证考察金融发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股票融资却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进一步地,金融发展对城市转型的影响与资源发展阶段相关,衰退型城市转型主要依赖于传统金融提供的资金池规模,成长型城市转型则主要依赖于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二者的作用兼而有之,而股票融资对再生型城市转型已呈现出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型城市会因“矿竭城衰“形成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要解决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以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赵耀  徐东明 《价值工程》2023,(22):22-24
本文以义马市北露天废弃矿坑为例,从自身资源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条件三个维度构建了废弃露天矿坑综合利用潜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分析法,构建AHP-FCE模型,对义马市北露天废弃矿坑的综合利用潜力进行实例评估,定性、定量对综合评价向量进行计算,得出综合利用潜力评估系数。为后续废弃矿坑综合利用潜力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为其他废弃矿坑改造、再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有效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