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绿色化牵引机制和数字化赋能机制构建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采用2011—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态势,在城市层面表现为较多由低度融合向中度融合跨越,较高融合逐渐凸显,高度融合实现突破。区域层面差异呈现出依“东—西—中—东北”递减和“南优于北”的格局,且四大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南北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牵引机制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牵引机制、环境生态优化约束牵引机制、数字创新技术赋能机制、地方政府支持赋能机制及数字人才支撑赋能机制对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选取物流宏观系统中构成区域物流系统具体连接点的城市物流作为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外部因素为定量的情况下,着力于研究城市物流系统的绿色化,力求以点至面,在城市物流系统中探求整个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的规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物流宏观系统中构成区域物流系统具体连接点的城市物流作为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外部因素为定量的情况下,着力于研究城市物流系统的绿色化,力求以点至面,在城市物流系统中探求整个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的规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6.
喻彪  杨刚  王沙力 《企业经济》2024,(4):140-149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助力企业实质性去杠杆是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使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考察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操纵程度,这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等途径加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企业杠杆操纵的效应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好和金融监管强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要主动进行数字化变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金融打破外部融资障碍,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物流宏观系统中构成区域物流系统具体连接点的城市物流作为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外部因素为定量的情况下,着力于研究城市物流系统的绿色化,力求以点至面,在城市物流系统中探求整个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的规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沙思颖  张笑 《价值工程》2019,38(36):142-144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创新活力。国内外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资力度。本文对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现有金融科技布局进行分析,探索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的门槛,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小型企业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数字普惠金融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这一问题。论文以中小型企业各项特点、数字普惠金融的特点为基础,对中小型企业所面临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对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金融如何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驱动力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优胜劣汰视角从企业金融化、金融监管层面研究数字金融驱动企业创新的效果以及影响路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1)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且更有利于优质企业的创新;(2)数字金融具有“脱虚向实”功能,是推动企业创新尤其是优质企业创新的重要中介;(3)日益完善的金融监管正向调节数字金融驱动企业创新的作用,且在优质企业中调节强度更明显。因此,要提高企业的创新,应关注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效果差异,同时综合考虑政府、金融市场与企业内部间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沪深两市上市企业2008~ 2018年数据,采用大数据文本识别手段来刻画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并实证检验金融化对数字技术应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金融化程度越高,则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会显著下降,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具体而言,企业金融化通过提升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提升盈余管理和金融杠杆、降低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三种路径对数字技术应用造成冲击.较强的金融监管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的负面冲击.因此,应谨慎对待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强化对企业金融化的差异性监管制度供给,切实构建有助于企业数字技术发展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胡雨 《价值工程》2022,(33):21-23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以“蒲公英效应”赋能乡村振兴,但在融合发展中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水平不高、产业数字化转化成效低、金融环境建设不足、综合信息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需从多方面共同发力,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培养数字化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业数字化、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方式、搭建有效信息化平台,释放数字经济对湖南省乡村振兴的巨大赋能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11—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和市级层面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企业成长;且融资约束越严重,数字金融促进企业成长的作用越大。文章从发展数字金融视角为促进企业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下,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发展目标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各企业单位将发展数字化企业形式作为主要目标,结合符合实际的企业数据标准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发展数字化企业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设.本文将通过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面临问题、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施措施三个方...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21年我国农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传导路径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小企业、低年龄企业、成长期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应着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虽然世界格局瞬息万变,但雄厚的经济实力依然是社会领域各项事业的发展前提。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在发展国家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也展开了新的思考,决心不以牺牲子孙后代为前提,环境友好地扩张经济,发展新兴领域,即让自然与财富,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实现两者融合共通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迅速壮大.将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2011—2018年城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展开分析,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讨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抑制民营企业杠杆率,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大型民企的去杠杆弹性更大,并且在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企业去杠杆的促进作用更强,即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数字金融对企业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研究为数字金融的发展及民营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经济保质增速的关键,作为立国之本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现阶段所遇到的“瓶颈”是否可以借数字经济的“东风”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定义、特征及其应用优势,对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困境和机遇进行分析,进而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金融 农业农村经济”和“互联网 农业农村经济”两种融合发展模式,并适时地提出了促进两种模式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姚芃宇 《价值工程》2020,39(5):92-93
从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入手,先分析其发展和模式状况;再深入探析其内在发展优势、劣势以及外在发展机遇和威胁;最后,提出互联网+普惠金融融合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业财融合在汽车金融行业得到了广泛实施,为汽车金融业务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起到了关键作用.DML公司从组织结构的优化、业务流程的整合、技术平台的集成、数据融合与治理四个方面将业务与财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融合,提高了业务的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严格控制了金融风险,有效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汽车金融行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