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促进区域战略之间的有机衔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深入推进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以数字经济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27个省区都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对推进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从省会城市承担的区域功能看,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强省会才能强都市圈,省会城市应以提升能级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展望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要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国际化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破解人类社会诸多发展难题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卓越的优越性,也为世界各国以及全人类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文章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论述,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意义,并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成功的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如何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远景式勾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全面”的重要抓手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主要特色,紧密贴合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不同之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更离不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韩冬 《城市发展研究》2023,(9):15-18+43
京津冀城市群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结合落实“双碳”目标的要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维度,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4—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效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的SDM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发展效率呈现整体提升态势,具有显著的分期特点,在考察产业集聚对发展效率的影响时,需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类型。(2)产业集聚对发展效率影响显著,具有非线性影响,呈现U型曲线。(3)空间效应以直接效应为主,经济联系产生的空间影响超越地理限制,协同发展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和引领。基于江苏现代化实践的目标内涵,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和可操作、可度量、可比较的原则,构建一套由人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城乡区域现代化等8个维度(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现代化进程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因素。江苏现代化建设在全国现代化“大棋局”中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从指标分析中归纳出的典型事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经验证据。建议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精神文明、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持续加力,推动江苏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相似文献   

7.
刘莉  任广乾 《财会月刊》2024,(9):109-113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掌握经济发展形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本文提出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形态和跃迁式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阐释新质生产力通过新生产要素创新、科技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引擎的实践路径,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胡友清  王宁  范锐 《企业文明》2023,(9):107-10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开创性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并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9.
季学凤 《企业经济》2023,(12):46-56
步入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以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未包含港澳台),借助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城乡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城乡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还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子维度中,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对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较强,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的影响则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城乡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城乡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在东北地区较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较强,在西部地区较弱。基于此,未来应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着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蓄势赋能。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以来,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产生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国近现代史开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历了现代化意识的萌芽、现代化的自主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创新四个历史演进阶段。本文从现实基础、鲜明指向、应有之义、创新之举、必然选择五个方面,一一对应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2.
陈赟 《上海企业》2023,(3):63-72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分析世情、国情和省情后提出“八八战略”。20年来,浙江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推进“八八战略”深化细化具体化,不断开创浙江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全国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浙江模式”。“八八战略”中蕴含着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取向,高质量发展下的共同富裕是“八八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探索的新命题。浙江国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在深化改革、创新强企、优化布局等方面聚焦、发力,勇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模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浙江国企要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青年的内在联系,需要进一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国青年新使命,具体包括:要求青年准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协调性、正确认识全体与个体的统合性、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深入领悟当下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兼顾性、深切体会“己”与“人”的对等性。与此同时,中国青年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从历史层面而言,每一代青年都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特点;从价值层面而言,青年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从群体特征而言,新时代青年受教育水平更高、能够主动强化自身精神的现代化且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群病”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再次肯定了这一城镇化模式.近年来我国城市群规划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城市群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矛盾与制约因素,“城市群病”凸显.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通过对中国城市群的现状分析及与国外城市群的比较,归纳出我国城市群存在多而不强、分工协作不足、发展差距拉大以及跨区污染等现实问题,并从规划建设、协调机制、中心城市带动、宏观管理和阶段规律等方面总结了其产生机理.最后,从推进政府角色转变、突出市场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东劳动保障》2023,(3):10-11
<正>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对人社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登高望远、思想深邃,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湖北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刘艳红表示,湖北人社部门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苏丽娟 《财会月刊》2023,(12):47-53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绿色化、低碳化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全新定位,成为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主体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方向。本文立足“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环境治理高度,探讨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体系构建的内涵逻辑,并基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体系。据此,从技术支撑、精准育才、经费保障层面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体系实施的路径,希冀增强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业务处理效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赵光辉 《物流技术》2024,(1):96-107
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联,指出交通运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展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但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缺乏有效鼓励与吸引交通专业人才的长效意识,尚未形成政府主导、较高市场化的数智交通创新路径等。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统筹策略,包括:以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调夯实交通运输;以人才现代化为抓手壮大交通运输;以数字驱动引领交通运输发展;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走出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的实质是谋求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共同发展。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是具有强烈辐射带动作用的发展极,是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空间。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将有助于城市群、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是青海省人口、城镇的密集地区,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夏都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推进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的现实基础,对推动青海"四个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明辉  王扬 《财会月刊》2023,(20):13-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需要以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地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具和理念,认识新发展阶段的重大突出问题——高宏观成本或宏观成本意识不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相匹配,分别构建国家治理成本、社会运行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精神文明建设成本、和平发展成本五种宏观成本新理念,是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结构和运行中重大关键问题的时代呼声,是以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约束变量为基础的综合分析研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法论,更是新发展阶段创新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通过统筹协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国际与国内五大关系,辩证分析五种宏观成本问题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类资源配置效率、资源耗费和损失的作用机理,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执行的对策,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控制社会运行成本、全力推进落实生态环境成本的主要应用领域、扩大高质量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成本、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城镇化道路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着重发展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城市群和辽中城市圈的城镇化建设,促进整个辽宁省的内涵式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