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探究不同规模和契约下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减量使用的影响机理,为协调农地流转与化肥减量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ESRM)。研究结果:(1)全样本农户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农地转入对农户化肥使用强度影响并不显著,种植产业结构变化会引起化肥使用量的巨大变化,机耕道路的完善、农户人均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化肥减量,有灌溉设施反而会增加化肥使用强度,东中部化肥使用强度也高于西部地区。(2)针对不同规模和契约的分析表明,规模流转有利于发挥地权流动性效应,流转期限延长则可以稳定转入土地的经营权,从而显著降低农户化肥使用强度,同时,规模流转农户化肥使用强度主要受土地质量影响,而小农户化肥使用主要受种植产业结构、机耕道路、灌溉设施、人均收入等因素影响,相较于长期流转,短期流转农户更受限于家庭收入、农业劳动力、年龄等因素而过量使用化肥。(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扩张对经济作物种植化肥减量作用更明显,而长期流转对粮食作物种植化肥减量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的影响因不同规模与契约而异,政府应协调推进农地流转和化肥减量运动,改善地权流动性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保障地权稳定性以优化农地投资决策,还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3.
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并确立了他们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农地流转行为也日渐发生和增多,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仍然只是少数地区的少数现象,农地经营小规模、细碎化现象难于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本文试图在构建农地流转供求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实现农地合理流转和适度集中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为试图解决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激励与农民转出(退出)农地的生存保障问题,本文提出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对9个省(区、市)49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条件下愿意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7.8%和51.6%,表明该制度设想中针对农地转入方和转出方的激励与保障内容符合多数农户的利益诉求。运用Gologit模型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户主年轻、有农地经营借贷需求、参加了农业保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或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入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户主从业领域为兼业和非农业、没有过农地流转行为、没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劳动力占比较低、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所在村到附近城镇的距离较近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出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和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文章基于1 135个玉米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以及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和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8年20个玉米主产省份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最后探索并分析农地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化肥使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 (1)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地规模每扩大1%,化肥施用强度随之降低0.1%~0.2%,且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较低的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大;(2)农地规模对化肥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规模每扩大1%,化肥利用效率随之提高0.2%~0.3%,且农地规模对化肥利用效率较低的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大。结论 鼓励适度扩大农地规模,有助于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联耕联种,可以有效解决地块狭小、土地分散等问题,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6.
农地规模、社会化服务与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推进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分析农地规模、社会化服务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减量机制,进而探究农地规模对社会化服务的助推作用以及社会化服务在农地规模与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之间如何发挥中介作用。方法 文章基于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数据,依照经营规模大小将农地规模分为不同等级,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1)农地规模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减量作用仅在农地规模处于中等水平时显著;(2)社会化服务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减量作用在整个农地规模发展进程中都显著;(3)农地规模对社会化服务的促进作用在农地规模处于低中等水平时显著;(4)社会化服务在农地规模与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在农地规模处于中等水平时显著。结论 因此,应大力推广适度的农地规模,同时发展社会化服务,以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21世纪以来中国化肥减量政策变迁及其内在逻辑。本文发现,中国从化肥行业和化肥施用两方面“双管齐下”推进化肥减量,其中,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渐进开展,大致经历了“主动改革—被动改革—主动改革”的历程,其目的是优化化肥供给,为农民正确购买和施用化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化肥施用方面,基于中国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庞大且存在较大异质性的现实,政府从技术推广和制度变革两个维度对不同农户实施差异化措施,意图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进行直接干预,是推动化肥减量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接下来要继续从化肥行业和化肥施用两方面、遵循差异化政策思路推进化肥减量。  相似文献   

8.
已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大量熟人交易,且该类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然而,鲜有研究从价格视角和解决流转对象内生性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以市场交易的营利性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农地租金衡量市场化程度,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1478户农地转入户样本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的关系。统计显示,在熟人交易中,有52.5%的转入户是出于营利性动机转入的农地,且该类交易的平均租金达到了每亩320.165元。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熟人之间交易与非熟人之间交易在农地租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营利性动机会显著提高农地租金。此外,多项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旨在说明,熟人间的农地流转已经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并存的背景下,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分析农地流转中政府干预力量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效果,为政府制定农地流转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市场主导型作为参照,利用两期截面数据,采用DID模型方法将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与之比较。研究结果: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提高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人均非农就业收入方面都显著优于市场主导型农地流转,但家庭中非农务工者的人均非农收入却比市场主导型低了2251元。研究结论: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确实能够推动非农就业,但就业质量不高,反映出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强推力"导致农户"强制外出"后非农就业技能不足。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克服农地平分制度下所带来的种种弊病,一直被各方寄予厚望。然而,由于农地产权不明晰,导致现实中集体推动型农地流转难以避免农民的利益被侵害;农民自发型农地流转不能有效地克服土地细化,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从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控制山东省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山东省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为23.97%,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水平为46.81%,两种“非粮化”水平均呈现中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前者主要受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水源距离、表层土壤质地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距水源距离的影响。研究结论: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深刻影响着耕地“非粮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需要根据自然条件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良种培育技术;在社会经济方面完善种粮补贴制度,多方位解决粮食销路问题,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年增长率达4.76%和4.11%;棉花种植面积年减少速率达80.18%;农业播种面积年增长速率3.42‰;此外,农用机械使用率和农村人力思想素质均提升。[结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农民收入和农业种植效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增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单一化、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及农村人力资本趋优。  相似文献   

13.
家庭劳动力约束下经营规模对农户种植结构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剖析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下农户种植行为选择,分析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关系。研究方法:门槛效 应模型。研究结果:经营规模扩大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过程会受到家庭劳动力禀赋的制约,即存在门槛 效应,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小于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种植结构变化呈“去粮化”, 反之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超过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结论:规模经营不必然引发 非粮化生产,因而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缓解农业生产的家庭劳动力约束,并 以多种方式提高种粮收益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农户合作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小农户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方法]首先分类分层确定样本县、样本村,随机分类确定样本户,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农户数据,并利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模型对农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1)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种植结构单一,非农收入比重高,农业兼业化严重;(1)描述性分析表明,土地规模、人均农业纯收入、农机、农业社会化服务、县域经济、土地转出意愿对农户合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非农收入对农户合作生产影响为负;(2)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对农户合作生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非农收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支出和土地转出意愿。[结论]小农户合作生产意愿一般,农业社会化服务支出、土地转出意愿对小农户合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对农户合作生产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具有促进农村减贫的作用已经在地方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使土地整治减贫作用更加精准化,文章在土地整治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土地整治的多样性及贫困的多维特性构建了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理论框架。[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了甘谷县贫困区实施土地整治前后及未实施的村中农户的自然资本、家庭人均收入、就业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地整治的双重差分净效应D_(it)T_(it)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β_3大于零。其中收入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的净效应分别通过了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论](1)土地整治显著增加了农户的自然资本和家庭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和拓宽了农户获得技能培训机会和就业渠道。(2)土地整治具有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社会维度和知识维度次之。(3)农户的家庭特征和村中的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农户脱贫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户林地未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实证角度论证了农户未流转行为的三方面关系。其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所得出的结果显示林地经营规模影响农户对林地的需求,但不影响农户对林地的供给,且与农户的未流入行为为非线性关系;资金状况显著影响农户的未流入行为,而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并不显著影响农户的未流出行为;林业服务状况对未流入和未流出行为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为促进林地的流转应主要解决好资金和服务体系建设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区域农业生产格局通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变动实现调整,将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以期对其粮食供需关系和供需关系变动下农业生产新变化进行细致描述。[方法]文章基于县域尺度,以重心模型刻画近10年山东省粮食供需背景,综合利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区位熵、结构变动指数等方法,分别从产量和结构探讨农业生产在粮食供需背景之下的格局演变。[结果](1)2008—2017年山东省缺粮区数量增长,粮食供需重心明显西移,西部须面对来自自身粮食需求和东部缺粮量同时上涨的双重压力。(2)山东省粮食生产转出区数量先减后增,粮食生产转入区数量先增后减,粮食生产与供需变动存在空间一致性,粮食生产转入区进一步向西集中。(3)供需变动下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非粮作物集中趋势增强。(4)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指数高值区可分为粮食生产提升型和城市规模扩张型两类。前者为缓解粮食供需压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显著上升;后者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的接触扩散格局,但也通过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供需,并未出现粮食作物大规模转变为非粮作物。[结论]在粮食供需背景下,山东省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以求适应供需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种植结构调整视角的化肥减施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化肥过量使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产地环境风险的重要因素。虽然已提前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但"后零增长"时代,探寻巩固和推进化肥减施的有效对策仍是当务之急。[方法]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不同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结果]化肥用量变化与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密切相关。近年各省份化肥用量的变化趋势,也佐证了耗肥量大的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消长,是助推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减变动的重要因素。[结论]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将成为控制化肥用量的重要途径,调减非优势区作物种植面积,构建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休耕,综合运用国际农业资源和产品市场,保障短缺农产品供给等种植业结构优化措施,是推动化肥减量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同时,应注重转变传统施肥方式,推广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强化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与引导,巩固化肥"零增长"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证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化肥过量施用的影响,从地权稳定性的视角为政府部门制定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对黑龙江省1 307户农户7 044个地块的调查数据,对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过量施肥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与自有土地相比,农户在转入地块上过量施肥的概率更高;但如果农户预期未来还会继续耕种这块转入地,过量施肥的概率将下降。(2)与土地质量较好的地块相比,农户在土地质量较差的地块上过量施肥的概率将增加。(3)与坡地或者洼地相比,农户在平地上耕种时过量施肥的概率显著下降。[结论](1)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提高农户对转入地产权的安全感知。(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向土地的实际种植者倾斜,增强规模大户未来继续耕种该地块的信心。(3)政府要加强对土地质量改善项目的财政投入,促进土地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