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企业的兴衰事关国计民生,大企业的沉浮影响经济走向。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正是大企业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强大的中国。加入WTO,与跨国巨头短兵相接,多少江苏企业壮怀激烈,但江苏企业在规模、实力上与大型跨国公司还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尽快缩短差距,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众多江苏企业家非迈不可的“坎”,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提出过“三只眼”理论,就是“一只眼看市场,一眼只看企业,一只眼看世界。”对于稳扎稳打做企业的人而言,此论可谓真经,我省企业只有放宽视野,从国际化的角度着眼,在做大的基础上,立足做强,方能高筑与世界对话的平台,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海尔集团是中国较早实施海外战略,并卓有成效的企业之一。但其战略似乎无法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例如,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10倍,海尔却在美国投资设厂,因此被批评为作秀之举。然而据来自海尔的消息,海尔在美国市场却是大获成功。1999年,海尔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仅为3000万美元,而2002年已达2.5亿美元。原因何在呢?海尔的海外战略背后,是否有可以由经济学解释的逻辑呢?一、品牌产品与非品牌产品在经济学看来,两种外观、质地、性能等等完全相同的产品,因品牌不同,而成为两种不同的产品。品牌包含了有关产品的综合信息,包括质量、可…  相似文献   

3.
智龙 《民营视界》2004,(10):39-40
在海尔,很流行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海尔为什么会有这种紧迫感呢?这要归功于张瑞敏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办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丁立强 《新财经》2005,(1):10-10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在三地衡量同一中国企业的价值呢?如果不找到一个结合点和一个相对认可的价值区间,那么,三地的投资者又如何选择这家中国企业呢?  相似文献   

5.
《民营视界》2006,(3):48-49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企业集团,海尔的产品行销五洲,海尔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如今的海尔已不仅仅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像是一本书,一部创业、改革、发展史,一部管理的百科全书,一部企业文化专著,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感召,一面代表着中国企业通过自强不息通向成功的猎猎大旗。然而,海尔的成功却非偶然,  相似文献   

6.
联想、海尔、伊利、中国移动…… 截止到目前,共有51家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各类合作伙伴,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奥运营销活动。 但是这些合作伙伴目前的表现对中国公众的影响如何呢?公众目前对奥运的关注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1982年,张瑞敏担任青岛海尔电冰箱厂厂长时,海尔的名字一点不起眼。事实上,当时的海尔处境十分艰难:产品质量差,销售量低,竞争力弱,员工士气低下,经济效益滑坡。但是,张瑞敏上任后,果断地调整管理团队、“砸冰箱”保质量、建立星级服务标准、提高海尔的信誉度、内联外合占领国内外市场。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今天的海尔已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海尔的案例成为哈佛大学MBA的热门案例,张瑞敏也成为中国企业界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在中国,从事家电生产的企业成百上千,为何海尔会脱颖而出呢?当然有许多原因,张…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一家家都想上市,中国 的民营企业更是削尖脑袋也要上市呢?  相似文献   

9.
林华 《东方经济》2002,(6):54-55
近斯,一种被经济学界称道的强间的“推墙”游戏——异业联盟,正在中国企业界大行其道。联想与厦华、海尔与纽约人寿、方正与健力宝、娃哈哈与广东服装界、乐华空调与TOM……几个本身主营业务看上去似乎毫无关联的企业,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在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不可否认,这种经营模式在西方国家健康成长起来,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试行及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可预期的风险,它能否给中国企业带来好运?是否会重新上演几年前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生死时速”?  相似文献   

10.
<正> 加入WTO,就意味着市场开放,不仅国外的市场向我们开放,我国的市场也同时向国外开放。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一样享受着同等的机会,承担着同样的风险。面对新的形势,我国企业如何才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呢?转变观念,学会运用规则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中国的企业要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必须具备两点:第一,  相似文献   

11.
海尔作为一个集体企业,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够在短短的十六年中,迅速发展到走向世界的地步?如果走进海尔世界,接触到海尔人,问及海尔顾客,让你深深感受到不是海尔先进的产品,而是海尔先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如果问:目前中国的企业知名度最高的是哪个?恐怕回答是“海尔”的不在少数,这应该说是正确的,因为在中国企业,可能只有海尔的企业知名度才真正是“世界级”的;但如果问:海尔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回答不上来的恐怕也不在少数。因为海尔的“最高主管部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依然习惯于大力推出一批批名牌产品,而自己总是在自己创造的名牌“阴影”下,默默而有效地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海尔,关于张瑞敏,有太多的说法,那么,真实的海尔到底如何? 如果让你数出中国大陆最好的企业,不管怎么个数法,海尔的名字总会名列其中。 关于海尔,关于张瑞敏,看到、听到的已经很多很多了,有些说法极具传奇色彩。真实的海尔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带着对海尔及张瑞敏创业传说强烈的求证之心,2001年末,我们来到了海尔总部所在地一青岛海尔工业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度,也有着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畸型的企业制度孕育了诸多变态的“企业家现象”。良心和道德是救不了中国企业的,那么,要给中国企业家们戴上怎样的黄金手铐呢?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提问Question韩保江:说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除了宏观因素,还要看企业的竞争力。我们能不能借着这次金融危机的机会,打一个时间差,中国企业向前领跑,使中国快速增长型的宏观经济,变成一个由企业创新驱动型的实体经济?我今天设了几个题目,几位嘉宾怎么答都可以。第一个题目,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邓小平讲中国要"韬光养晦",不当头儿;当头儿有当头儿的风险。为什么中国企业要领跑全球企业,想当这个头儿呢?第二个题目,当头儿是可以的,凭什么当头儿?中国的企业凭借什么可以领跑世界企业?论科技,我们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论块头,我们国有企业加上垄断,进入世界500强的也就四五十家;你凭什么领跑世界企业?第三个题目,怎么样领跑?你是靠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领跑,还是靠着假冒伪劣,靠着弄虚作假领跑?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一种被经济学界称道的、强者间的"推墙"游戏--异业联盟,正在大行其道.联想与厦华、海尔与纽约人寿、方正与健力宝、娃哈哈与广东服装、乐华空调与TOM……几个本身主营业务看上去似乎毫无关联的企业,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在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不可否认,这种经营模式在西方国家健康成长起来,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试行及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可预期的风险,它能否给中国企业带来好运?它是否会重演几年前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生死时速"?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到海尔参观的人反映:“海尔的许多口号我们都提过,很多制度我们也有,为什么在我们企业没有效果,在海尔却这么有效呢?”笔者认为,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保证了员工对“理念与价值观”广泛接受并认同,即所谓的“海尔管理三步曲”的运行模式。这一规律,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有体现,对海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次规律,更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本文拟选择其中的质量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品牌·品牌中国"在2005年可能是被媒体和政府提到最频繁的一年。2005年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品牌企业纷纷走向国际最热门的一年。联想收购 IBM 全球PC 业务,中石油收购厄瓜多尔汽油田,海尔竞购美泰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同时,中国银行、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海尔、青啤、伊利乳业等陆续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可谓开启了中国品牌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征程。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具有扎实的制造背景,并且众多企业都已完成了前期的财富积累,或  相似文献   

19.
李东生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张瑞敏成功的秘密在哪里?中国企业成功的秘密又在哪里呢?听说日本企业看了《首席执行官》之看.纷纷学习海尔,这是为什么呢?企业与企业家的成功,说到底是文化的胜利?本民族文化的胜利.我们不妨称之为根文化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正>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尔10多年来的企业国际化道路形成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国际化理念形成、市场进人战略、本土化战略和企业四大核心竞争力的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