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1.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三十多年中国粮食问题历史演变过程和现阶段面临主要矛盾的分析研究,寻找中国粮食问题的症结,提出从根本上妥善解决粮食问题的基本方向与近中期的粮食政策。一、对建国后粮食政策的基本分析1.2.在耕地少,人口多的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十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三十多年来,粮食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1950—1983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1.9%,而粮食年平均增长3.7%。1.3.解放后三十多年,粮食问题的基本状况是:在短缺、供给不足的总背景下,供给不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出现了高库存、高成本、高产能、高杠杆等问题,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促进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是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一、粮食加工业是当前中国粮食产业的短板粮食加工业在整个粮食产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价值创造主体和流通枢纽,但是中国粮食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粮食生产数据表明,我国粮食短缺时代已结束,中国人民已经实现“吃粮自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长期以来,粮食的供给与需求一直是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这种“紧平衡”的趋势越来越严重;粮食生产的结构有待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种业“卡脖子”问题依然在一些领域存在;耕地红线需要守住,耕地质量有待提升。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等初级产品供给,如何在挑战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生产以及粮食的供给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粮食安全成为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中国粮食供给遇到的问题着手,针对中国粮食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保证粮食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问题》1996,17(9):2-7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保证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党和各级政府奋斗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粮食的供给潜力,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与吉林省农经学会于1996年8月11日至14日在吉林农业大学联合召开了粮食供给与商品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营农场也正在经历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促进与实现粮食商品化,不仅对垦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推进粮食问题的根本解决,促进四化建设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这里联系黑龙江垦区的历史与现状,对国营农场粮食的商品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对这个问题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粮食商品化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根本出路。在农村实行粮食“双轨制”,城市仍保持低价供应的情况下,垦区国营农场以其特有的条件,可以率先在内部以市场价为标准,购销放开,实行粮食商品化,以推动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的出路何在罗必良张岳恒一、农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与其说农业问题让人担心,不如说粮食问题令人忧思。今天,中国依旧面对着粮食短缺的严峻挑战。事实上,除了长期存在的耕地短缺日益加剧外,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农业供水不足、耕地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两湖地区粮食生产中心地位的确立,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剩余粮食的相应增多;而余粮的增多势必导致它的商品化规模日益扩大。粮食商品化是一个有较大探讨价值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粮食流通领域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且对粮食生产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商品粮总量的估计、粮食商品化的主要途径和粮食商品化程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等三个方面来考察清前期两湖地区粮食商品化问题,以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希冀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要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认识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主要在于能否保证中国农业产业的安全、保证中国农民就业安全。因此,在粮食生产问题上,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放松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粮食问题,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自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建立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时,就设立了以陈潭秋为主任的中央粮食委员会,专门负责粮食的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和供给,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粮食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国家政权巩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大问题。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说明,粮食问题,始终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回顾粮食工作走过的历程,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粮食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1.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12.
元代粮食生产和粮食商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依能 《中国农史》1994,13(4):30-38
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粮食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生产,主要是为了自给,但在封建社会的各个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粮食商品化都有存在。元代粮食生产和粮食商品化,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从元代粮食商品化发展的动因;元代粮食生产和粮食商品化;粮食商品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4月4日,国务院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专门就粮食供给和保障问题召开了发布会。在会上,国家农业农村和粮食储备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用详实的数据,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加工储运能力有保障,今年粮食种植情况也符合预期,中国不会出现缺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多地少,如何加速改革粮食购销制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适应“四化”建设需要,是人所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遇到了新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的曲折反复的过程说明,要发展粮食生产,必须尊重和遵循价值规律。当前我国粮食问题依然是个价格问题。其表现在5个方面:计划收购价太低,计划销售价更低,由此而导致计划调拨价偏低和购销价格长期倒挂,粮食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剪刀差扩大,粮食与其它农作物的比价不合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在改革中没有真正把粮食当作商品,因此,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粮食商品化。  相似文献   

16.
<正>承办司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从数量安全转变为质量安全,并突出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粮食需求与优质粮食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现状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尚未建立起新时代的国家粮食安全观,重数量轻质量,在高产量、高进口、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粮食产后止损存在仓储水平落后、加工过程损失严重和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阐述了粮食产后环节止损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意义,分析了中国粮食产后止损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提出从改善粮食仓储环境,减少粮食储藏过程损失;鼓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减少粮食加工过程损失;推动粮食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产后止损水平三方面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97—1998年湖南粮食生产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水土资源的不断流失,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粮食问题受到各方面关注。因此,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提前预防,对减小波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湖南粮食生产波动及相关因素分析从供给看,粮食生产与播种面积、种子、化肥投入、水利设施等因素关系密切,并受气候的影响。从需求看,受价格、市场需求量的影响。粮食生产的波动实质上是供给与需求诸因素作用的复合结果。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粮食收购价格和零售价格由国家确定,且多年不变。价格的变动既不反映供求关系,又不反映成本。粮食…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的中国粮食供需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社稷安危、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而粮食问题又集中表现在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状态。故研究粮食的供给与需求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建议,是粮食问题研究的重要方向。采用数据分析、灰色理论预测等方法,对中国粮食进行供需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但去年突然遭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我国粮食问题的症结何在?前景又将如何?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粮食的相对过剩和暂时减产,共处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 前几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有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从而引起了粮食低水平的相对剩余.这给人们一个错觉,似乎我国粮食已经十分富足,再也不必要发展了.可是,1985年粮食减产500多亿斤,这又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忧虑,耽心粮食生产的潜力已经挖尽,对今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