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北京历年都是西湖龙井茶的重要销售地,特别是高档西湖龙井,仅北京市场就能够消化掉近五成。”浙江省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西湖分局副局长、西湖龙井质量监控中心主任施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是今年,由于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致使北京市场充斥着诸如‘因雪灾产量下降假冒西湖龙井充斥市场’、‘市场量不到一成,  相似文献   

2.
正冒充知名产区,以次充好,不仅是西湖龙井茶面临的问题,也是茶产业的潜规则。西湖龙井茶的规范化管理经验或将有助于茶业的发展与茶道的复兴。每到清明前后,必是龙井需求旺季。一则流传最广的关于西湖龙井茶的逸闻是,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开幕时,当时空运到北京的西湖龙井茶仅够主席台上每人一杯。这至少在透露两个信息:一是西湖龙井的产量有限;二是西湖龙井的‘国茶’待遇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3.
龙井问茶     
龙井茶与西子湖今天已齐名中外,当人们提到“西湖龙井”时,已分不清是指景抑或指茶了。但是脱胎于南宋画院画卷题名的老“西湖十景”中井没有龙井。1986年杭州举行了“新西湖十景”群众评选,西湖龙井被受到应有的重视。有趣的是,经过许多专家从2000多个提名中反复筛选而定下来的两个候选景名“龙井茶歌”和“龙井品茗”,却被两位年青工作人员所推翻,而代之以“龙井问茶”。  相似文献   

4.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龙井村一带而得名,简称龙井,属于炒青绿茶类的名茶,被誉为“绿茶皇后”。因笔者在此承包茶园多年,龙井茶区的山山水水几乎跑遍,对西湖龙井茶的产、制和品赏,都有亲身体验,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09,(1):25-25
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我国茶厂一有7万家,但提起名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品牌缺失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业内人士将这一现状称之为“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  相似文献   

6.
张捷 《环球财经》2012,(6):102-10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鼓吹私有化的声音非常多,某些舆论甚至把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神圣化了。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新近发表演讲说,“主导人类历史的就是两种逻辑,一个叫‘市场的逻辑’,一个是‘强盗的逻辑’”、“计划经济完全是‘强盗的逻辑’”,即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7.
如今,许多假货充斥市场,让消费者深受其害,也让真货难以立足,成了市场的一大心病。而那些打假者的处境更是尴尬无比。孰是孰非,且看桃花源里牧人、买主、猎人和驴的故事演绎。  相似文献   

8.
“无理由退房”全国效仿 近日,北京南三环附近楼盘东亚三环推出了“无理由退房”的售房措施,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见本刊2008年第24期《东亚三环高调推出“无理由退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东亚三环营销副总监方强反复强调“信心”二字:“从去年出现房地产市场‘拐点论’以来,开发商对市场失去了信心,买房人对市场失去了信心……我们这个‘无理由退房’,体现了开发商对市场和对产品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4月3日,由杭州龙井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千上品茶艺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以健康为理念,打造茶叶品牌”为宗旨的“好水好茶好生活”座谈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新财经》2009,(4):54-55
“山寨”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商品,甚至成了娱乐圈的噱头,甚至闹上了“两会”提案,无处不在的“山寨”,假如有一天消失了,说不定会影响我们的GDP,说不定人们还会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经济》2018,(8):65-65
对茶客而言,喝到一杯清新、鲜爽的龙井茶,也就抓住了江南的春天。业内素有"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之说。创建于1985年的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狮峰山脚下,是拥有自有品牌的龙井老字号企业。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也是西湖龙井茶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狮峰山良好的地理环境为茶  相似文献   

12.
凯君 《辽宁经济》2008,(2):66-69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用似不经意的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杭州西湖的风采,写尽了西子湖的万般柔情。在世人眼中,西湖俨然成了落人凡间的仙境,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游客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只为亲眼目睹魂绕梦牵的山光水色。可惜美景再好也毕竟是他人之乡,观览之后总有一别,何时再来又成未知。西湖成了多少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慨叹:要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也能有一个西湖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3.
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茶事。众多茶的品种中,当数浙江龙井最为知名。钱塘江流域和绍兴地域的“浙江龙井”被誉为茶叶上品,其中绍兴新昌县的“大佛龙井”就是当今龙井茶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4.
新月 《走向世界》2014,(9):94-97
“上个世纪80年代,旅游就是‘奢侈品’,大多数人都只关心解决温饱问题。在我们年轻那会儿,能去北京,在天安门留个影就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了。去趟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呢……”退休教师黄女士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去北京旅游的情形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中国经济威胁论”曾经充斥西方媒体。日本人甚至惊呼,中国有取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将打败国际市场上的一切竞争对手,成为淹没世界的祝水。  相似文献   

16.
<正>3月下旬正值春茶采摘期,记者来到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一处茶园,这里的茶树已然披上了嫩绿的新装。春风过处,绿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当地的茶农们穿梭在茶山之间忙碌,被采摘出的新茶将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安化县产茶历史悠久,当地茶叶早在明朝时就已成为“贡茶”。2009年,“安化黑茶”被成功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目录。但是,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大红袍等相比,安化黑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隐藏款”,并不被大众所知。  相似文献   

17.
车阳 《中国西部》2009,(12):106-107
生在1980年-1990年之间,被形容成“永远长不大”的80后,终于让房产商们有了新的认识,曾经最娇宠、最叛逆、最网络的一代俨然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黄金购买力。作为结婚、自由、享受人生的标志性产物,房子,成了“80后”同志们最闹心的事情,瞅着这飞涨的房价——“‘蜗居’,我拿什么拥有你!”  相似文献   

18.
李轩逸 《魅力中国》2014,(1):101-101
对于戏剧,向来有“综合性”的说法。对于中国戏曲,我认为“综合性”更是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怎样理解这个“综合性”的意义呢?熊佛西的一段话很在启发性:“根据汉米尔顿与马修斯这类的定义,后来似乎又有人加了许多别的成分,改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因为近代戏剧是由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综合而成的艺术。但是近年来有很多人误会‘综合’的意义。他们以为‘综’’就是‘总起来’,‘合’就是‘合拢去’。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因为各种艺术都有各个独立性,假如戏剧是文学、绘画、音乐综合起来的,那么它自己岂不是没有了独立性,所以我们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是指它用文学、音乐、绘画及其他艺术当着媒介,而另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正如线条、颜色、声音、节奏媒介了绘画与音乐。不过戏剧的谋介比较复杂罢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6,(14):64-64
日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说:“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  相似文献   

20.
“没想到成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这‘土特产’就变成了‘宝’了,柠檬价格翻了几番,俄罗斯、东南亚也都纷纷来订货,供不应求啊。”谈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好处,四川安岳县的一位果农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