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据《新民网》报道,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1.2万公里以上。2008年,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四纵”:一是北京—上海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  相似文献   

2.
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已于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约4万公里铁路,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约50%,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而且60%以上的火车线上可以开行电气化列车.  相似文献   

3.
国外高速铁路维修管理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四纵四横”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3大城际轨道快速交通系统,规划到2020年,新建车速超过20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1.2万公里。最近正式公布的铁路“十一五”规划计划到2010年新建客运专线7000公里。  相似文献   

4.
<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10年来,铁路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铁路的决策部署,以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和西部铁路为重点,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从7.3万km增长到10.3万km,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万km。2004年1月7日,国务院通过我国第一个行业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10月,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铁路运输需求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做出调整,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km调整为12万km以上,电气化率由50%调整为60%以上,客运专线建设目标由1.2万km调整为1.6万km以上,规划建设新线由1.6万km调整为4.1万km。  相似文献   

5.
据铁道部公布的权威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为7.66万公里,人均不到5.9厘米。在客运方面,我国铁路每天提供的席位为242万多个,但春运期间运输客流是这个数字的2倍,中国铁路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根据铁道部的一项中长期规划,从2005年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增至10万公里。国家将投入2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平均每年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然而,国家目前每年实际投入的铁路建设资金大约只有500亿元,缺口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1.<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拉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帷幕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4.1万公里;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9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2.5万公里.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公路客运面临严峻形势 2007年4月18日零时,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有超过6000公里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超过200公里/小时,部分区段时速达250公里/小时。这些高速动车组的开行给公路客运带来了巨大的;中击。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如果对铁路中长期规划和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就会发现,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和高速公路网规划很多地方是重叠的。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掀起了新高潮。宁西线、渝怀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武广、郑西、石太、京津等一批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总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预计投资2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高速客运专线发展迅速,自2008年京津城际客运专线开通以来,目前已有武广、沪杭、沪宁、京沪和郑西等10余条,共计6000多公里的高速客运专线投入运营。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客运专线达将达1.6万公里以上。然而,高速客运专线一般处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人口相对较多、客流量较大的主要铁路运输通道上,对于地域辽阔的我国来说,还有很大范围的地区不能直接覆盖。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铁路发展的要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于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调整方案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km调整为12万km以上,其中客运专线由1.2万km调整为1.6万km,电化率由50%调整为60%,规划建设新线由1.6万km调整为4.1万km,刷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相似文献   

11.
刘迪 《交通企业管理》2008,23(10):68-69
2007年4月,铁路实施了第6次大提速,在京哈、京沪、京广、沪杭和广深等干线使用CRH型动车组。2008年8月,京津城际高速列车正式投入运营,拉开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序幕。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建成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网,届时将在城市间大量开行动车组。在此大好机遇下,动车组应加快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6月20日,《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发布,普通国道里程从1981年老国道网规划的10.6万公里增加到新规划的26.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8.5万公里,增加到11.8万公里,外加1.8万公里的远期展望线,国家公路网大幅扩容至40万公里……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安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已达21.3万公里2018年12月20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得知,安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21.3万公里(不含航空线路)。其中,铁路营业里程4365公里,高速铁路1430公里,高速公路467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2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6612公里,全省建成民用机场5个。"十三五"以来,安徽省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95亿元。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计划实施一系列发展高速铁路的规划,未来3年,国家将投资1.3万亿元建设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到2020年,国家将建成铁路快速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15.
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铁路建设成就,分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的必要性,结合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阐述必须加快大规模铁路建设,推进路网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日本建成东京至大阪、北海道的客运新干线,车速达210公里/小时,此后,法、英、德等国陆续建成车速达30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 2008年10月,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台.新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四纵四横"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等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确定了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铁路网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22日,宜昌—万州铁路通车仪式在湖北恩施举行。宜昌—万州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湖北西部、重庆东部。宜昌—万州铁路从宜昌东站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新建铁路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华东地区重点建设上海至南京、南京至杭州、上海至杭州等多条线路,形成沪苏浙三地2小时城市带.这一轮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重点目标是"掌握和应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列车、先进地铁车辆等装备的核心技术,并达到高度产业化",以此建成大中城市间由"动车、城际铁路、高速铁路"所组成的快速客运网络.  相似文献   

20.
近日,由京津冀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编制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白皮书(2014—2020年)》印发,全面梳理了7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成果。京雄津保形成"1小时交通圈"。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4万公里,较2014年增长33.6%;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3万公里,较2014年增长29.2%;9个京津冀规划机场全部投入使用。"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以北京市、天津市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省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