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应为下一个人口转折点未雨绸缪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老龄化这个长期人口变化趋势中,中国将先后经历两个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从供给侧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第二个转折点是以总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具有抑制经济增长需求因素的效应,会妨碍潜在增长率的实现。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转入人口负增长会因总需求减弱使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表现不佳,甚至在转变之际出现严重衰退,增长速度经常处在潜在增长能力之下。中国已迈过第一个转折点,潜在增长率已经逐年下降,并即将迎来第二个转折点,如何实现自身潜在增长率成为现实的挑战。面对未富先老国情,中国须特别警惕下一个人口转折点造成的冲击。立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未雨绸缪地进行一系列政策调整,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应对这个转折点冲击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二元社会下的奥肯定律,以及二元社会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奥肯定律进行了测算,同时得到了我国1986~2004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超过潜在增长率,但潜在增长率对我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应努力阻止实际增长率达到其潜在的水平,并在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努力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对此,我们必须正视趋势、做好准备、积极应对。潜在增长率下降不可十8,危险的是人们想尽办法一定要把经济增速拉到潜在增长率之上。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是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导致,未来政策重心应当从需求管理过度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正正常状态就是经济学所说的潜在增长率。分析潜在增长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叫滤波法,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时期去除。按照这样分的话,中国两位数的增长时期都是过热的。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进入一个中低增长的时代,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换档期,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采用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我国的潜在GDP和失业偏移率,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实际GDP仍低于潜在GDP,实际GDP增长率高于潜在GDP增长率,经济正处于扩张期。GDP偏移率的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致,我们预测GDP偏移率将在2009年达到峰顶。根据预测结果,2004年我国GDP增长率为9.8%,通货膨胀率将达到2.3%,失业率为4.5%。  相似文献   

7.
潜在增长率是在潜在产出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概念,指经济处在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增长率。潜在产出是指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条件下,在不引发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可持续的最高产出。潜在增长率可视为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和  相似文献   

8.
小志 《中国就业》2013,(5):13-13
经济潜在增长率及其指标的重要性经济潜在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劳动力、资本)条件下,且就业比较充分和通货膨胀不严重的情况下,各种资源的最优和充分配置所能达到的最高经济增长率。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趋势性变化,都会引起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出现变化。其中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率和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带来的资本投入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3)虽然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下降趋势,但区域层面则呈现出增长率分化的趋势。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同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基于长期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震荡的状况,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奥肯定律是以其发明人的名字命名,阿瑟奥肯曾在1968-1969年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每高出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真实GDP增长率将低于潜在GDP增长率3个百分点。奥肯把失业率作为一个变量,代表由于资源闲置而对产出额产生的影响。他将求出的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差导致产出量的损失再加上已达到的实际产出额,便是潜在产出额,反过来,奥肯定律反映了失业率给GDP造成的损失。这条著名定律描述了真实GDP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宏观经济学的著名经验定律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不可观测成分模型及贝叶斯方法对中国的潜在GDP和产出缺口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产出缺口能较为精确地反映中国经济所面临重要事件的冲击效应以及经济周期的变化信息;外部突发因素和经济政策是导致中国产出缺口波动和经济周期形成的双重主导力量;中国面临潜在GDP增长率逐步下行和实际GDP更趋向低于潜在GDP的双重压力。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通过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适度降低对外依赖,是维持中国经济在一个适度潜在增长率以及产出缺口波动相对较平稳状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超过1000亿,儿童消费品市场的潜在规模;460亿,儿童消费品中高端市场的规模;20%,儿童消费品中高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如果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9.5%左右,货币供应量控制在2000э2008年均增长17%左右的水平,那么,实际经济增长率仍将低于潜在增长率,货币供给不会对价格总水平上涨产生很大压力。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相对温和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经济存在负产出缺口(潜在经济增长与实际经济增长之差)的情况下,货币增长初期可能更多地引起产出增长而不是引起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2012,(4)
在过去30年里推动中国快速增长,使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驱动加出口依赖型增长模式,正在逐渐失去动能。7.5%的增长目标意味着,政府准备接受潜在增长率的放缓,推动增长转型,使其从依赖对污染大的、能源密集型的、不可持续的产业的投资,转向依赖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15.
从2011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法规对商用车的影响来看,不利的影响面要大。因此,预计2011年商用车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小于长期潜在增长率的概率更大。不过,增长速度只是回落,而决不会负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经受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型肺炎两大冲击及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长率可达8.6%左右,经济增长水平突破前5年“七上八下”的调整型增长区间.向9%的潜在增长率靠拢,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的趋势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工业化正向重化工业化阶段推进,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物流业应积极应对“申速增长阶段”——何黎明针对近日有研究机构提出,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逐步放缓,未来一二十年将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表示,  相似文献   

18.
GDP增长率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针对目前国内GDP增长率状况,本文通过马尔可夫链建立了模型,检验其正确性,并对以后的GDP增长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在6月16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预计,"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出现了比社会预期更为明显的放缓……未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由于内需回旋余地较大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率的大起大落。"无独有偶,几天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在苏州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中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国就业》2013,(4):16-16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我们应当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够准备。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将使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潜在增长率不能超越,但可以通过改革的办法科学地加以提高。面对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应该做的就是科学地提高潜在增长率。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