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水平,但对农业产前服务没有显著影响;与欠发达村庄、丘陵村庄和传统村庄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够提升发达村庄、平原村庄和现代村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地实验,并深入分析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生态因子和生理因子的影响规律,进而分析了林网内作物增产的机理产生原因,从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得出了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增产的一般性规律,纠正了部分农民对农田防护林的错误认识,阐明了发展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在家庭承包制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新问题。最近,我就这个问题到昔阳县作了一次调查。一、昔阳曾是名扬全国的“大寨县”,在学大寨运动中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大搞了农田  相似文献   

4.
国外农田资源保护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资源是指现在和潜在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农田资源保护就是为多数人利益,通过明智的经营和谨慎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农田资源,杜绝滥用和浪费,并达到永续利用。1国外农田资源保护起因透视现代资源保护运动开始于19世纪早期,农田资源保护相对晚些,在本世纪6...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田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农防林是指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块间,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的影响,来改善农田的气候,以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并且能够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相似文献   

6.
农田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三个环节转化,一是由降雨或灌溉进入农田转化为土壤水分,二是农作物吸收土壤内的水分,将土壤水转化为农作物水分,三是通过农作物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使农作物水参与经济产量的形成。在农田水的三次转化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水的损失,将损失的水加以有效  相似文献   

7.
尚俊 《城市建设》2010,(5):474-474
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一部分的渠道,在发挥灌溉排水作用的同时,如何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发挥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生态型渠道的构建与方法进行探讨,有利于我国农田生态环境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沤制堆肥,施于农田,对于消纳城市垃圾,美化城市环境以及改良农田土壤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农田防护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本文阐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步伐,给绿化造林打下坚实基础,培育出速生、优质的绿化苗木品种,我场于1998年引进并培育了“银中杨”、“垂爆109”幼苗。“银中杨”速生、抗病虫害能力强并耐寒耐瘠薄:“垂爆109”冠型好、树姿优美、生长速度快,这些树种可营造用材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是近几年城乡大量需求销量看好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1.
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a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是一种生长快、再生力强、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优良的饲草,为探索利用冬季闲置农田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昌宁县畜牧兽医局自2006年引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利用,并于2007年至2008年重点在田园镇、柯街镇、漭水镇和更戛乡推广利用冬季农田种植特高黑麦草2,564公顷,并育肥黄牛91,089头,实现增值10,093.39万元,通过利用农田冬季种草养牛项目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省,而涝区农田持续利用是防洪后的主要工作,因此,涝区农田环境改良很值得研究。涝区农田环境由于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比一般农田环境治理更具复杂性。本文根据安徽省农田环境现状,分析了灾涝地区农田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涝区农田环境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洪水使农田荒废,台风使地面物遭受损失,地震使城市化为瓦砾,似乎人的力量很容易被摧毁。当自然发怒时,谁也没辙,只能重建家园或移居他方。 然而,在中国西北部的一些地区,自然遇到了对手。 几十年前,甘肃省民勤县约有17,300公顷的农田被流沙吞没,导致农民无法耕作,6000多农户被迫举家搬迁到耕种条件好的地方。 当地老百姓对流沙的袭击依然记忆犹新。老农民王载荣(音译)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当流沙堆积距离他家几百米时,老汉意识到流沙早晚会覆盖他的房子,“正如我担心的那样,风沙来了,将我的住宅一直埋没到房顶,”王载荣回忆说。“我一点也没有夸张,我的毛驴都能上房。” 现在似乎沙荒的时代已经被扭转。曾经沦为沙漠的土地重新被开垦,一排排二层楼的农民住宅呈现在绿树之中。这  相似文献   

14.
保护坝区农田与建设山地城镇是破解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矛盾的大胆探索。云南省大理州实践试验的实证研究表明,保护坝区农田与建设山地城镇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鉴于保护坝区农田与建设山地城镇的长期性与根本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法律制度,才是破解发展与保护“两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热值,农民对土地投入明显增加,粮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温饱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在粮食丰收的喜悦背后,农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忧虑:粮食销路不畅,市场粮价下跌。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日渐上涨,农民无力承担“投资大、见效慢”的山地开发。两头夹击,农民种粮的实惠下降。如何引导农民摆脱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对此,我认为必须引导农民从“投资大、见效慢”的山上走下来,大力调整农田(投资较小、见效快)种植结构,走“农业要大上,不能光种粮,农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田防护林工作,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三十几年来取得的较大成绩,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重视。丹麦林学家美斯认为“非永久性的农田防护林”实为中国所首创。我国的农田防护林既发挥了它的防护作用,又显示了它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了农林牧付渔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对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指标上的客观评价,有利于依照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风速、保持农田的地温、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等。而林带的结构类型,是指因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方式的不同所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农田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不良耕作行为是农田污染的重要诱因,如何让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关注农田环境,自觉主动抵制污染行为,是农田污染防治的重要命题。文章分析了不良耕作行为的思想根源和具体表现,提出对于分散的个体农民,应该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通过经济补贴、技术扶持、人为关怀等方式,使其在农业生产中自觉主动克服不良耕作习惯。  相似文献   

19.
松树与杨树是我省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无论在国土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还是在工业用材林建设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是很主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经贸实践》2003,(5):63-63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立市”战略的提出,建设用地需求量巨增,土地供需矛盾凸显。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杭州市从1999年开始,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从1999~2002年的四年间,全市共投入资金9.56亿元,建成标准农田116.60万亩,新增耕地11.88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