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网络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它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文章论及了网络道德的特点及网络道德问题,并探究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明凡  章爱先  陈娟 《商》2013,(9Z):257-257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加强对网络文明的管理和建设便尤显迫切与重要。而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就是要明确网络文明的涵义、特征以及网络道德文明与传统道德文明的异同,这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通过网络责任主体"三位一体"促和谐,坚持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并重夯实制度的基石,以"他律"制度化促网络公德建设,建构网络化管理机制优化网络公德,提升网络公民道德质素,实现网络和谐、安全、洁净、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凤青 《商》2013,(17):201-201
网络行为是网络空间交往的特有行为,在虚拟的环境中网络行为同样需要伦理道德的约束,然而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便捷和爆炸量信息的同时,微博人内、微博谣言散播等网络道德失范甚至网络违法行为此起彼伏。片面追求个性和个人价值在缺少监管和束缚的情况下被扭曲为利己主义,加剧了网络行为的失范。网络空间的暴力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郑雪 《中国报业》2022,(3):106-107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突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注重网络道德习惯建设,强化网络领域法治建设,深化网络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努力为亿万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网络自身的缺陷,网络道德的缺失,侵权成本低等多种因素,网络侵权层出不穷,本文建议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综合措施预防和根治网络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通过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网络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大学生对网络的普遍使用情况进行讲述,力求从理论上寻找到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方法,从而帮助大学生走出迷途,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8.
訾凤岗 《致富时代》2011,(11):186-186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电子信息网络建设中出现的社会道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探讨网络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的差异,构建网络道德的客观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岳朝娟 《商场现代化》2007,(18):242-243
当前人的网络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但是,网络道德建设不能仅局限于网络领域。社会人的利益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人的网络行为,既有物质利益追求,也有精神利益追求,精神利益与道德建设有更多的一致性,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因此,精神利益对网络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陶红敏 《中国市场》2011,(23):245-246
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本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通过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家庭、社会、学校对于网络道德的联动协调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根 《江苏商论》2010,(8):65-67
网络休闲越来越成为大众休闲的常态。网络休闲使个体主体性地位增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休闲娱乐体验,扩大了人际交往空间。但网络休闲也使个体主体意识弱化,道德失范,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为规避这些负面影响,需发挥技术、法律及道德他律及自律的综合作用,特别是道德自律的作用。要弘扬基于网络休闲的人文精神,培养基于网络休闲的个体主体性意识,引领网络休闲中的道德规范,建构网络休闲与传统休闲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互联程度也逐渐扩大,在人们认识到网络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影响的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涉及的不仅仅是反病毒、防黑客等专业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法律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文章从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分析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几大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飞 《中国市场》2011,(27):117-119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推动人类道德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强烈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一定影响。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观念及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就伦理领域而言,网络给人类道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伦理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目前,网络伦理建构问题已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应当从网络伦理的制度建设、技术完善和网络道德建设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为道德创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受网络环境虚拟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的影响,也使网络道德受到了新的挑战。网络道德意识是道德主体在网络空间中发展起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统一体。道德主体在构建网络道德意识中的主导作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如何有效避免网络道德问题的发生,除了关注道德主体所处的外在环境,更在于培养道德主体的内在环境。通过扭转歪曲的道德图示、形成理性的情绪评估、培养网络世界中的责任以及避免网络去个性化的发生,有助于引发道德主体形成关于道德的思考,内化道德涵义,促进积极的网络道德意识的形成,从而培养和发展道德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建秀  郝云峰  钱伟 《中国报业》2012,(12):188-189
在多元化的网络文化背景下,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鱼龙混杂、是非难辨也成为人们道德滑坡的罪魁祸首。因此本文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基础,系统分析了网络传播的危害,并从构建网络道德的视角就相关途径做了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年轻一代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法制意识的降低。而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网络文化。也冲击着人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使人们更加关注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在网络生态环境下,高校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以“道德审美”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以建构和谐的大学生网络生态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8.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我国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尺度,如何把这个道德观彻底地渗透的到生活的各个细节,尤其是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让青少年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应完善网络道德观教育,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主体地位,预防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负面效应。本文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伦理产生的根源,尝试解决网络道德问题,切实有效地进行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对其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强调在教育理念上要彰显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与公共意识,在教育内容上要以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为核心,在教育方式上要实现网络道德生活化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