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卫威  姚瑶 《西部旅游》2023,(24):49-51
<正>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现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以文化塑造旅游,通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新的旅游业态;以旅游突显文化,通过旅游业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作用和价值。文章以南京云锦为例,探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必要性,并深入分析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阻力,据此提出一系列促进南京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旨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性理论研究必不可少,但是实证性研究和深化探索更是迫在眉睫。本研究选取北京作为节点,意在通过对其的实证研究进而指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利用时,必须安排好三大环节的前期准备——即必须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的实地调查,必须注意旅游利用时旅游者需求的调查,必须注意遗产利用中相关者的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带有地方特色的智慧结晶。在河南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正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河南省应抓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全面满足河南“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亚 《西部旅游》2023,(18):32-34
<正>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贵州拥有众多饮食类非遗,独具特色,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研究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贵州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发现贵州现有的饮食类非遗存在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方式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积极引导、构建品牌体系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应对措施,促进贵州饮食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袁丰年 《西部旅游》2023,(19):25-27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壮锦织锦技艺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保护、传承和推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壮锦织锦技艺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并介绍了非遗旅游资源产业化的成功案例,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壮锦织锦技艺的产业化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方栋 《西部旅游》2022,(20):58-60
山东省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发展受阻。基于此,如何将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文章首先总结了潍坊市非遗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井塘古村为例,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度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目的地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目的地营销的主要旅游资源是文化遗产,中国拥有悠久且连续的文明发展史,对境外市场而言,中国是具有独特东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不过,在营销过程中,我们过分重视了像长城、秦兵马俑等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旅游业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吸引要素,在目的地营销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对合肥非物质遗产旅游发展的促进和创新作用,设计了合肥非物质遗产园虚拟旅游平台的主要模块及功能,并对VR全景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必将对合肥旅游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之用——以武强年画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为旅游所用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族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二、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去年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一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国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已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各地还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保护法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对于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对其进行合理而必要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用作旅游开发等问题,却还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传,是人民群众智慧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了解该遗产所在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要。在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法律是最有效的途径,以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为物质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现阶段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还不够完善,亟须优化和改进。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及优化策略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1.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迈向胜利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文章以概念范畴探析为研究起点,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生成逻辑、共性特质与传承困境,试图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长效推进机制。研究发现:(1)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广布于红军长征沿线,其孕育、生成、积淀、发展、传播、创新和嬗变均与红军长征存在内在关联,深受长征文化及长征精神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或口述历史;(2)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跨区保护难度较大、长征文化根基不深、非遗传承人才断层、利用方式同质单一与旅游开发利用无序等现实挑战;(3)明确研究发掘、人格活化、教育活化、数字活化、空间活化和产业活化六大实践进路,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此外,研究还对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及其活化利用实践进路展开延展性讨论,尝试性勾勒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逻辑关系图谱,以期为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凉山州拥有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八个领域近百个项目;该州在申报和保护这些项目方面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现实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陈述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保护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文明和记载历史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游憩利用与开发的价值.研究发现,追求审美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的3大动机.以游憩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动机为细分变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分为小康文化型、经济求知型和平稳审美型3种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域内外游憩者动机及决策偏好存在差异,所在地域内的本地居民在非遗的3个游憩动机方面的感知与诉求明显高于地域外的游客.这些结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中的市场细分和针对不同区域文化背景游憩者的市场开发和促销推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是民族的瑰宝,是世界的财富。本文旨在探索在全域旅游视域下的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在扬州这个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实践,为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群体、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形式或有关于工艺品等物质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人们所处环境或历史条件以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促使代代相传,得以创新,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人们可以感觉自己对其的传承有一种历史感或者认同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保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依托,对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城市更新改造的进程中,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面临着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利用的矛盾。文章以广州永庆坊作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永庆坊文化舒适物数据,基于场景理论中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戏剧性3个维度,梳理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场景、实现文旅价值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是位于我国最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省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其具特色,为海南省带来独特的风景奇观。本文将通过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出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对海南非物质物化遗产结合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加以讨论,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洁  郭晓希  李扬 《西部旅游》2023,(20):72-74
<正>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交往半径相宜,具有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合理活化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演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是位于我国最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省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其具特色,为海南省带来独特的风景奇观。本文将通过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出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对海南非物质物化遗产结合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加以讨论,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行行 《西部旅游》2022,(20):76-78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生态环境的快速更新使得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生存、传承窘境。文章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机制模型,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与薪酬管理制度,以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