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问题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章卫东  王乔 《会计研究》2003,(11):44-46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股权再融资的成本偏低。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造成的,过度的股权融资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必须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股权融资的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等方面来治理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2.
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的一般顺序应当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与国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呈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并主要从融资成本和公司治理结构两方面剖析了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严重违背了西方“融资优序理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比率严重偏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特征和缺陷,从融资成本、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和政策体制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成因的理论研究很少,而且忽视了从财务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以现代企业财务理论为基础,引入行为金融理论,用现实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成因,挖掘该偏好形成的理论依据,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是实现其快速扩张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偏向于股权融资,这与传统的融资顺序偏好理论相悖。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有:一是股权融资成本低、风险小;二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国有股"一股独大,产权主体缺位,实际上由代理人控制公司;三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股票市场占相当大的比重,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6.
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体制等3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悖论进行解读,得出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动因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深层原因是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而转型时期的双重企业体制是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以海尔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现状,通过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对公司融资选择的适用性分析,引入股权融资成本与收益计量模型,并以海尔作为实证样本,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企业价值的研究结论,从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考核指标不合理以及公司有利润无现金是我国上市公司后续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尽管股权融资偏好也许是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理性选择”,但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所存在的融入资金配置绩效差、间接成本高以及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等问题也不容轻视。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在经济人理性与相机选择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融资策略并提出以现金净流量,每股税后收益等手段作为考核指标,促使上市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9.
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表现为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都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行为的分析,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邓茹 《会计师》2014,(4X):31-33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2014,(8)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陆竞红 《浙江金融》2003,(5):29-30,36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其中股权融资方式包括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部股权融资方式)和配股、增发新股(即所谓的外部股权融资方式).债务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发行公司债券和借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陈丽英 《福建金融》2004,(10):39-41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使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本文通过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效率,并提出解决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的融资顺序与西方上市公司完全不同,即与著名的“啄食顺序理论”所提出的从内源到外源的融资顺序相悖,中国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出发,旨在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主要形成于股权融资资金成本对公司融资行为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6.
同市场成熟的发达国家企业盛行债务融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是我国特定的融资环境.本文以融资环境为背景,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特定的融资环境,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是在既定的融资环境下,做出的"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上市公司融资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以使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朝着理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改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其对证券市场将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角度分析认为,全流通后上市公司不顾市值一味增发圈钱的现象会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在筹措资金方面具有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有着明显不同。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内在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及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融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渠道更加趋于多元化.文章对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回顾,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却有极大的股权融资偏好.试图分析我国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这种偏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磊 《会计师》2014,(3):13-14
中国上市公司是如何进行融资的?是否存在融资偏好?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股权融资偏好”.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尝试着从公司内部治理、市场制度环境、行为财务等角度去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