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处在组织中的人们,由于相互之间的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就常常会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和对抗,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状态。群体冲突在组织中非常普遍,它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是由组织系统的复杂性引起的,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2.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它相关联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之间各种关系的综合表现,是一种通过塑造和宣传组织的形象来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组织对外部公众的吸引力的一种软性经营管理艺术.政府公共关系则是指政府与其它相关联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综合表现.形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这里所提的形象是指政府组织的形象,也就是政府组织、政府行为及行为后果在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心目中留下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许虎  蒋慧荣 《现代商业》2011,(9):134-135
本文基于从雇主角度定义的四分法雇佣关系模型,探讨同一岗位层次的工作组的雇佣关系与群体公民行为以及群体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样本为50组每组平均3.7人作答的群体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中心型雇佣关系的工作小组的群体公民行为和群体效能感总体高于其他类型雇佣关系的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4.
<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色的群体、组织和社区,他们以某种内在维系力而联系着。比如消费者建立的某种圈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厂商跟消费者之间一点对多点的放射关系,而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多点对多点的网状结构关系。在这种结构中,企业往往能创造出一个裂变式的价值,比如腾讯能成为上千亿港币市值的公司无不与消费者这种网状结构有关。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消费者社区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色的群体、组织和社区,他们以某种内在维系力而联系着。比如消费者建立的某种圈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厂商跟消费者之间一点对多点的放射关系,而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多点对多点的网状结构关系。在这种结构中,企业往往能创造出一个裂变式的价值,比如腾讯能成为上千亿港币市值的公司无不与消费者这种网状结构有关。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消费者社区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把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文章从分析组织中的人和组织的演变出发,把人当做组织的一种延伸,分析组织对于人存在的必要性,并将组织看做是人发展的手段和目的。同时,把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的联系起来,认为组织的变革从本质上说是人发展的一种表现、一种需求。文章把处理好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看作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是由众多民警和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在公安群体中,必然要求上级与下级之间,同级与同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警种与警种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相应的关系,即公安群体关系。这种关系是公安群体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由公安机关的性质所决定,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提单代表货物的所有权,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运输合同的证明,是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由于提单涉及的法律关系十分复杂,引起提单纠纷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分析提单纠纷类型,以便在实际业务中规避和防范提单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与机构之间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博弈可以导致某种企业均能接受、具有一定市场稳定性、与一般市场价格相比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违背信任的代价高昂,企业有足够的动力维持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可产生较强的联合行动效应.企业通过合作达成资源、信息上的共享,促进由于创新带来技术上的升级,从而使集群内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乾芳 《消费导刊》2009,(10):18-19
婚姻是社会演进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反映了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明代以来,位于滇川黔相邻地区的彝族群体,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其婚姻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同时又向前发展,不仅对西南政局、本民族内部还是当地其他民族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而研究这一时期彝族的婚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组织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同时存在。所谓非正式群体,简言之,是指由于组织成员的人际交往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人际关系群体。一般而言,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既有积极的促进效应,也可能产生不可忽视的阻碍效应。本文旨在通过这两种效应的分析,指出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基础,为企业管理者的人本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解释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法律赋予共有人的权利,其权利具有法定性,物权性.共有关系中优先购买权是一种待实现的权利即期待权,同时也是附条件的以自己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形成权.权利的行使以财产共有关系存在为前提,受"同等条件"的限制.权利的实现是在共有权人内部之间,共有权人与承租人之间,共有权人与善意取得第三人之间产生.  相似文献   

13.
王会娟 《现代商业》2013,(8):187-188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细胞,而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所谓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条件等)的关系。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如何从思想上,行为上贴近企业实际,处理好企业中不同群体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与组织匹配基本类型间关系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与组织匹配的内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致性匹配与互补性匹配、N-S Fit与D-A Fit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人与组织匹配基本类型的关系模型,揭示了在人与组织匹配的过程中,互补性匹配是形成人与组织匹配的前提条件,是一致性匹配的基础,而一致性匹配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互补性匹配中的N-S Fit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指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各个环节都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状态.人与人之问诚信友爱、恭谦有礼、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组织与组织之间公平交往、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天人和谐、协调发展.在这些要素中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状态,工作氛固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工作效率、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组织成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优化组合的结果,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人的管理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高等学校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的问题.通常的观点是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但在人的管理中却没有充分实践这一人本的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成功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将人的价值无缝地融入组织的目标,必将带来组织的效率、活力和柔韧性.  相似文献   

17.
马丽  黄嘉程 《现代商业》2023,(19):134-137
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如何降低离职意愿成为企业与员工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个体层面分析员工离职因素的产生原因,从群体层面探究组织公平氛围与员工离职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组织公平氛围、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组织承诺在组织公平氛围与离职意愿中的中介效应展开研究,同时考察前瞻性人格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组织承诺分别在分配公平氛围、程序公平氛围、互动公平氛围与离职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前瞻性人格对分配公平氛围与离职意愿之间的负向关系有着显著的削弱作用;前瞻性人格在程序公平氛围、互动公平氛围、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的影响关系之间没有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管理,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行为学认为 ,一个人总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群体中。这个固定的群体其实就是一种组织 ,一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组织。一个群体中 ,伴随着正式组织的存在 ,往往同时会有各种各样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作用 ,对于一个管理者搞好本部门的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不可轻视。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莫过于“人类”!大凡做过领导的同志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即管理工作中最叫人“头疼”的是对“人”的管理 ,同时这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现在我们把它叫做“人力资源管理”。“人”是一切管理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笔者曾见过…  相似文献   

19.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金属学基础和热处理部分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热处理等方法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从而改变性能的基础理论.由于理论性很强、抽象,内容又杂,相当一部分同学难以理解.我认为在这部分教学中,应牢牢抓住组织与性能(主要指机械性能)这根主线,分析比较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关系,就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它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而企业文化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在较深层的不易觉察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在较易觉察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