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自我信贷配给农村家庭财务能力水平与其非正规借贷规模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具有自我信贷配给特征的农村家庭,家庭财务能力与非正规借贷数量显著正相关;其中财务能力较低组农村家庭,其财务能力与借贷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财务能力中等组农村家庭,其借贷规模受到财务能力的正向影响;财务能力较高组农村家庭,其借贷规模受到财务能力的正向影响越大.从而验证了我国农村“越穷越借,越借越穷”与“量入为出,不愿负债”并存的现象.因此,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培训与普及、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理性财务思维,提高农村家庭财务能力将有助于农村家庭更好地通过使用非正规借贷优化家庭财务效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面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实证分析影响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灵活的利率差异化管理作为弥补潜在贷款损失的手段。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合约特征和放贷行为偏好使得一部分农户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一部分农户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与农村地区少数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收入和身份特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以重复放贷为基础的信贷供给机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将面临配给,这与利率管制时期的放贷行为并无本质差异。未来须调整仅仅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融资难题的改革思路,深入到市场结构、信贷合约和产品创新以及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甄别和内部管理机制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等微观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20,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的信贷配给规则,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厘清信贷配给规则与金融周期的内生机制,再次利用信贷配给规则划分我国金融周期,对当前周期进行分析,最后基于金融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信贷配给规则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等经济主体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反映出当前信贷配给规则的主要特征;二是当前配给规则会对银行不良贷款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效应;三是基于信贷配给规则的金融周期仍在相对高位运行,当前信贷配给规则还有深度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15,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on financial inclus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consider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most prominent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capital adequacy), we find that tightening prudential regulations could negatively impact access to finance, thereby conflicting with Sub-Saharan African economies’ financial inclusion goals. More specifically, the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 tremendously reduces banks’ capacity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is could lead to credit rationing thereby reducing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with financial stability positively impacts financial inclusion. Thus, financial stability augments financial regulation to have an affirma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that, one of the ways central governments and policy makers in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can increase and get the most out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s to formulate policies targeted at reducing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constraints that limit the operations and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policies should also aim at creating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to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8.
In the last decade, a debate has resurfaced about whether financial constraints stemming from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incentive proble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pagating monetary policy shock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the UK and its impac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bank credit to small and medium size firms.The empirical specification is based on a disequilibrium model that allow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itory credit rationing. Sample firms are classified endogenously into ‘borrowing constrained’ and ‘borrowing unconstrained’. The analysis of credit rationing takes into account not only firm specific variables, but also important macr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the prevailing monetary conditions and the stage of the business cycle.We find that (i) firms’ asse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collateral in mitigating borrowing constraints; (ii) during periods of tight monetary conditions corporate demand for bank credit increases, whereas the supply of bank loans is reduced; (iii) to avoid bank credit rationing smaller companies increase their reliance on interfirm credit; (iv) the proportion of borrowing constrained firm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the recession years of the early 1990s than at other times.  相似文献   

9.
花弘毅  李曜 《金融研究》2022,510(12):112-129
本文基于银行网点设立和家庭信贷选择的视角,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居民贷款可得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根据我国2000—2018年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和CHIP2018家庭调查等数据,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良好的支农支小效果,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约束,比较而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相对偏弱。具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三农"质量的关键。如何开发、改进金融产品使其既符合"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要求,又符合地区金融市场的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的根本。本文以吉林省蛟河市农村信用社开发的新型信贷产品——"保石捷"为例,分析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效果,并在所得出的农村金融创新的启示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针对菏泽“淘宝村”的集群效应、线上销售和规模经济等比较优势,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金融公共产品,激活了金融机构参与边缘信贷市场的热情,初步形成了信贷市场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趋势,有效解决了“淘宝村”的融资困局,实现了“淘宝村”、银行、政府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且农村人均收入较低。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其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十分密切。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农村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小明  张怡萍  郝嵘 《征信》2021,39(3):24-29
对陕西省辖内134家金融机构征信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陕西省金融机构征信服务需求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对信用信息种类的多样化和特色化需求,二是对信用信息获取渠道的集中化和便捷化需求,三是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增值化和个性化需求.当前,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在满足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征信平台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修华  赵亚雄 《金融研究》2020,481(7):114-1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因此而加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考察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贫困户可借助数字金融平滑生存型消费和积累发展型要素,但效果并不显著,而非贫困户在有效利用数字金融功能防范风险、平滑消费、积累要素的同时,还能休闲娱乐,数字金融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不同数字金融产品的马太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数字征信的效应最大,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次之;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差距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对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经过新一轮深化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网点最多、涉农信贷投放最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紧密、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的农村金融纽带,但其在资本实力、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在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我们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作出稳健性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促进稳健发展和尽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西北海市农村信用社为例,将其贷款利率水平与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进行比较.结论表明,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两者存在比较稳定的竞争状态.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制约,面对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竞争,以高利率为支撑的农村信用社难以适应利率完全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20.
徐丽鹤  吕佳玮  何青 《金融研究》2019,465(3):149-167
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家庭平滑消费,但是否会影响家庭的投资决策尚缺少事实检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和2013年的调查数据,本文首次检验了信用卡对城镇家庭股市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控制家庭财富、融资渠道、社会资本等特征,持有信用卡在边际上促进了家庭的股市参与率,股市投资额取决于信用额度。(2)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并未像流动性约束理论预测的可以平滑消费,反而刺激了家庭风险性资产的配置,最终提高了储蓄率。原因在于,中国家庭更多地将信用卡作为应对未来短期突发性风险的金融工具,从而在当期将更多资产配置在风险资产上,以实现资本积累。使用信用卡数目、信用额度等多种衡量方式,并采用工具变量法(IV)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等解决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稳健。该研究有助于理解信用卡在中国家庭投资决策的作用,并为流动性约束或有限股市参与假说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