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王齐国 《中国品牌》2013,(3):98-100
“仁、义、礼”的统一,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他思想的主要特色。“仁、义、礼”紧密结合,牢不可分。“仁”离不开“义”,“义”离不开“仁”,“仁”和“义”的贯彻,又离不开“礼”。“仁”是一种慈爱的精神,推行慈爱必须以“义”为前提;“义”是一种适度的原则,保持这种适度原则必须具有仁慈的精神。而“礼”就是仁慈精神和适度原则的具体规定。其中关系,唇齿相依,缺一不可。那么,作为品牌领袖,何以为“仁”呢?  相似文献   

2.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5):30-31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万物依存的关系。《论语》:“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这里,“和”不仅是礼之所用,也是为政之道,秩序之美。《礼记·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达到“中和”,则天地得正,万物得育,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到“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禅与禅宗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鸠摩罗什将其意译为“思维修”,指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唐玄奘将其意译为“静虑”,意思是“宁静安详的深思”。“禅那”只是多种“三昧”中的一种。“三昧”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等持”、“定”等。是指精神集中,思想专注。如《大智度论》卷5所说:“善心一处不动,是名三昧。”因此,“禅”或“禅那”本是佛教各派普遍奉行的一种修行方法,并不为禅宗所独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国家。传统儒商可视为我国早期企业家的雏形。他们的经营活动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指导,赢得了顾客和市场。“人们把日本、台湾、韩国、香港所在的东亚地区称为‘儒家文化圈’,认为儒家伦理从根本上造就了东亚经济奇迹.成为东亚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从现代市场营销学角度去诠释,就会发现,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伦理道德,也是营销道德。  相似文献   

5.
陆琪 《商界》2009,(7):94-99
从懵懂的“炮灰”到伺机出击的“猎人”,潜伏办公室要修炼的不仅是技能,还有更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佛教与茶结缘甚早.禅宗兴盛以后。更形成了“茶禅一味”的佳构。为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茶道重自然。轻礼法;重精神,轻形式;日本茶圣千利休总结出“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谛”。促进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的形成。韩国茶礼亦有“四谛”.略近于日本茶道精神。近年来。海峡两岸学者致力于总结具有华夏特色的“茶道四谛”。诸家“四谛”之说。如出于开悟众生的方便。亦无不可,若要从中拣择,定出一尊。便索然无味.有违禅宗精神。  相似文献   

7.
汉唐之际“心丧礼”虽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学礼制度,但未纳入国家正式礼典,且长期存有异议,其内容较为集中地反映出集权礼乐型国家政体是以“师”即教育作为重要纽带方得以成就的事实。“心丧礼”的实质是明确“师”介于君权与父权之间的特殊社会角色,并强调其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赖致宇 《中国广告》2010,(8):150-153
成为广告“红”孩儿,是一条漫长的修炼之路,让我们听听,一只广告“老鸟”的《葵花宝典》。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红白喜事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最重要的古老风俗.不论谁家婚丧嫁娶.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要凑份子随礼.或送去祝福.或寄托哀思。中国是个最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度.自古就崇尚礼仪.而且还必须有来有往,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生活在这个“礼仪之邦”的人们,自然也都奉行“彬彬有礼”的古训,只要是碰上亲戚朋友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都少不了意思意思,也表示一下自己是个讲“礼”的人,要是因喜事请了你,而你的“礼”没有到的话,人家会觉得比被你“非礼”了还难受。因为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所以延续“送礼金”、“包红包”的习俗成为彼此间不言而喻的礼尚往来,虽然“囊中羞涩”,  相似文献   

10.
王文正 《浙商》2010,(9):68-69
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是今日本人颇费脑筋的一件事。5年前,日本的爱知世博会,成为日本人的骄傲。今年,似乎是有意迎合中国对“和谐”的提倡,日本馆将“心之和、技之和”作为自己的参展主题。这一主题,在字面上强调的是心灵与技术的和谐和连接。  相似文献   

11.
平常心是道     
什么是禅?什么是道?什么是佛?这些问题是每个学佛之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禅宗语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下面的几则典型公案告诉我们,“禅”不是天边晚霞、水中明月,可望而不可即;“道”也并非玄而又玄的神圣玄机,高深莫测;佛更不是离开世间众生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禅,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平凡恬淡的日常生活中。道,就是我们智慧、健康、  相似文献   

12.
郑伟建 《中国工商》2002,(9):126-129
狂欢节热烈,奇妙而五彩缤纷,激越,惊险而奔放自由,这是一种生活的极致,一种人本的回归!狂欢节对大多数中国公民来说,曾显得遥不可及,然而,如今有人却把这种文化表现形式用商业的形式移植到首都。在“十五”计划第一年的国庆节,给首都人民一分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3.
《商务周刊》2009,(20):91-91
日本人不怎么看重近现代的中国人,但是对33岁仙逝的李小龙却推崇备至。他们奉他为“武者之圣”。李小龙借“截拳道”给后人讲述了“武术中的禅”和“生活中的禅”。  相似文献   

14.
徐涛 《市场论坛》2005,(9):143-143
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一组数字刷新了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排行榜”。日本媒体报道称到今年6月底,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外汇储备总和首次超过了日本,首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5.
郑虹 《商业文化》2017,(14):90-90
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文化,科技快速发展改变着整个社会环境的同时,也物化了艺术。在中国文化里,'艺'这个概念非常宽泛。《礼记》记载孔子经常讲要以六艺来教育青少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属于基本的文艺,指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包括唱歌、跳舞,相当于'文艺'。射、御属于体育运动,也可称为'武艺'。至于书、数,  相似文献   

16.
“无”有三种含义:一是原“有”后“无”,即由存在到不存在的变化;从这种“无”里找新闻,需要记者有较强观察能力和大局意识。二是似“无”实“有”,也就是看上去没有,但实际有;从这种“无”中发现新闻,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洞察力。三是绝对的“无”,本来就没有,后来还是没有;把握这种“无”,可以避免假新闻。  相似文献   

17.
乐和同     
儒家最重礼乐,在儒家思想中,与“礼”一样,“乐”也是其论述和阐扬的重要内容,早期的所谓《六经》,《乐》就是其中之一部,可惜后来遗失了。但典中,依然保存着论"乐"的内容,如在《礼记·乐记》中,"乐"为天地之合在儒家经,表示天地万物在相互和谐,  相似文献   

18.
在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们之间的礼尚往来已是交际中最常见的习俗。直销也是如此,懂得花小钱传送诚意,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但“礼”必须送到客户心坎上,才能凸显其功效。  相似文献   

19.
张威 《商界》2010,(8):134-139
B282C不只是一个电子商务名词.更是一种商业模式,其精髓是平衡(质与量)和共担(成本与风险)。这一颇具国学所说的“中庸”气质的模式成就了乐天在日本的霸业,而现在,它将到中国市场抢一杯羹。  相似文献   

20.
小乘禅     
《三联竞争力》2009,92(11):79-79
佛教中的“禅”,种类繁多,可以大分为小乘禅与大乘禅两大类。小乘禅即小乘佛教的弹,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内容和行法。小乘禅又分为许多种类,如四禅、四无量、四空定、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其中又有世间禅和出世禅等不同的划分。概而言之,小乘禅最有代表性的是四禅、八定和九次第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