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在Solow模型框架下引入了资源中间品生产部门,在开放条件下分析了资源中间品贸易下贸易小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并考察了资源节约对资源中间品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中间品部门的资本存量和产量与资源中间品的国际价格呈正比,但与本国资本存量的总体规模无关。依据资源中间品的贸易模式,经济增长可以被划分为专业化分工、资源中间品出口和资源中间品进口三个阶段。通常经济增长会在第三阶段进入稳定状态,但当资源中间品国际价格足够低时,贸易小国可以突破资源禀赋存量的约束,实现可持续增长。资源节约可以提高可持续增长的资源中间品临界价格以及稳状资本存量,从而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许烜  彭微  邓晓霞 《北方经济》2010,(15):40-4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周公司的中间品贸易不断增加.跨越多个国家的垂直贸易链不断延长.每个国家只在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或工序进行专业化生产.这使得产品内分工现象日益明显。我国的传统产业在规模和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总体仍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因此,研究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对推进我同产业升级健康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索洛—斯旺模型的基本框架下引入了资源中间品部门和资源中间品的国际贸易,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补贴资源中间品部门引发的市场扭曲及其福利效应。本文的研究指出,在开放经济中,资源中间品的国际价格水平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式。当资源中间品的国际价格低于某一临界值时,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否则经济增长将进入稳定状态。补贴资源中间品部门所产生的扭曲效应会受到资源中间品国际价格水平的影响,资源中间品的国际价格越高,补贴的福利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在D-S框架下建立两国三产业的NEG模型,将劳动力要素细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引入3种要素,改进中间品完全专业化生产的假设,加入垂直关联因素分析了FDI对一国垂直专业化地位的决定因素。根据理论模型,结合中国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对我国FDI的增加,我国参与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的程度加深,在国际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分工地位提升。  相似文献   

5.
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日益推进,中间品贸易飞速发展,中间品已经成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出口贸易增加值也日益成为评判一国贸易利得的标准,如何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综合梳理了相关已有文献,归纳和评述了已有领域的研究现状,意在发现其研究不足,拓展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国际分工与全球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金融发展的跨国差异为基本前提,通过建立包含资本中间品生产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了金融发展在国际分工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分工模式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根据模型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差异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差异提高通过加大相对价格差异提高了贸易量,但贸易收支是平衡的;第二,给定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形态,一旦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特定临界值,国家间的分工就会由传统的水平分工转化为产品内垂直分工,贸易不平衡随之产生并逐渐扩大。利用分行业贸易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后认为模型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研究垂直专业化的决定因素及经济波动效应。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的均衡程度与一国制成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以及汇率管制程度正相关,而与该国中间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负相关。当技术冲击来自制成品时,贸易成本和汇率管制会抑制本国经济的波动幅度;当技术冲击来自中间品部门时,二者不再单一地压制本国经济波动幅度。协动分析表明,汇率管制压低了比较优势冲击下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程度,贸易成本则影响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方向。在较高的贸易开放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技术变动可能导致GDP和福利的反向变动。  相似文献   

10.
跨国生产与垂直专业化:一个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现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的跨国生产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的结论,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两个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以及不同垂直关联程度和运输成本对不同国家要素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深度融入国际分工对国内大循环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综合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及WIOD数据库,在识别间接参与国际循环企业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探讨参与国际循环对企业国内循环参与行为的影响。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关税对企业国内关联的“挤出效应”超过“溢出效应”。其中,沿海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国内循环下游企业、高市场壁垒地区企业、高加成率企业、多产品企业中间品进口的“挤出效应”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国内循环参与的“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国内市场关联,由于进口中间品极大提升了产出规模和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容量有限条件下,企业会更倾向于出口。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文献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分布结构、城市产业分工与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城市群建设的3个重要维度,这3个维度的发展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集聚效应、外部性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对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抓好这3个维度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持续的制度创新,优化大湾区城市群规模分布结构,推动不同城市之间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关系,并实现城市群公共产品的协调供给。  相似文献   

13.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全球失衡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失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差异的国际分工模型以阐释当前全球失衡的微观机制。在生产过程可分割的条件下,金融发展的差异会使得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在产品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两类国家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垂直分工。当国际商品流动或资本流动完全自由时,经常项目会保持平衡;但是,当国际资本的流动存在障碍时,这种国际分工就会引发经常账户的失衡。本文基于50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和FDI净流出都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对于专业化从事创新活动的国家和专业化从事生产活动的国家而言则正好相反,前者是正相关,后者为负相关。这表明本文的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以涪陵为例,围绕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分工的作用、实施的可行性,对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和实现途径进行思考,提出以交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为导向的分工程度和局部纵向单元化统分结合的分工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工资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建立全球生产网络的中间投入品模型,实证分析中间品贸易对一国技术劳动力和非技术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工贸易是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典型形态;其出口会扩大对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但技术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幅度要高于非技术劳动力的工资涨幅,从而使相对工资差距扩大。短期内,中间品的进口减少了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和就业,但长期来看中间品进口会扩大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工资差距拉大。人力资本投资的供给增长由于未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工资差距拉大;但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完善使得相对工资差距会逐渐缓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引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迅速推进 ,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生产的国际化越来越明显 ,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合作范围逐步扩大 ,企业为了寻求最佳规模、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 ,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把专业化生产扩展到世界范围 ,使生产专业化带有了国际性 ,工业品越来越成为“全球产品”,零部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要素的成本函数,本文利用1996—2010年20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以能源、交通以及邮电通讯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产业部门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要素投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基本设施投入不仅具有降低行业平均成本的作用,而且对行业成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劳动投入,要素投入更加向资本和中间品倾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采用2011~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污染数据库以及海关数据库整合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在考虑环境规制因素后,中间品进口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结论依然成立,且环境规制强化了东部地区中间品进口的污染减排效应。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降低了污染排放,但中间品进口的环境政策溢出效应并不能促进企业污染减排。研究结论有助夯实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微观基础,为从国际贸易视角实现污染减排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