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主题。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经历以物为本,以财(钱)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三个阶段和三种管理观,我们有必要选择和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观,同时,必须消除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观看作一种政治型的、人事型的和伦理型的管理观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保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的四化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为本"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应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发展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目前正面临着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即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财富的增加,但引发的社会问题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必须转向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注重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强调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发展模式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2002,(10):27-29
物业管理是“以物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首先应该说明“本”的实质是什么.“本”到何种程度,万物以生为本.以死为末.如果凡事都往源头反溯自然本到一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把人视为万物之主.还可以说一切以人为本,社会因需要形成分工.因分工形成职业.当把职业进行合理组合并有效满足社会某类特定需求时就形成了行业,所以我认为,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还是以物业管理的行业特征去界定才合理。  相似文献   

7.
彭跃社 《企业家天地》2011,(10):191-192
“以人民群众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实质所在。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英雄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确的权力观为理论依据;其科学内涵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不断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一切尊重人民群众。其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是“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8.
以制度为本强调制度的热炉效应和制度的刚性。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和人本的柔性。普遍的观念是两者互相冲突,要么以制度为本放弃人本的柔性,要么以人为本,放弃制度的刚性。实际上,两者是兼容的,可以相互协调,做到刚柔相济。具体的做法就是制度的人本化和人本的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制度资本,改善人力资本的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要建设和谐校园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要在教学理念上,强化育人意识;二要在教学方式上,强化服务意识;三要在教育效果上,强化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以制度为本强调制度的热炉效应和制度的刚性。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和人本的柔性。普遍的观念是两者互相冲突,要么以制度为本放弃人本的柔性,要么以人为本,放弃制度的刚性。实际上,两者是兼容的,可以相互协调,做到刚柔相济。具体的做法就是制度的人本化和人本的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制度资本,改善人力资本的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的人才观为高师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师教育要按新的人才观的要求构建学生的素质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实现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本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根本目的的必然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做到正确认识学生;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存在着教育对象特点把握不准,全员育人意识淡漠,教育方式、手段单调,教育系统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建立联动机制,分阶段分重点开展教育,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努力提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意义在于实现了以下三方面的转化。一是从“物本”向“人本”的转化,这是对经济发展目标的新思考;二是从抽象“民本”向现实“民生”的转化,这是对发展基点的新思考;三是从“以财富为本”向“以权益为本”的转化,这是对人的发展目标的新思考。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观念的重大更新、重大转折和重大进步,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以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总结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以及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演变,基本形成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住房保障为支撑、其他福利为补充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但目前在以收入为本理念下实施的相关社会保护政策还存在诸多困境与难点,而以资产为本的理念为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护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以资产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人资产的建设和积累,注重制度和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及完善的政策配套体系,并综合教育、就业或创业和健康医疗等多部门政策;应以建立个人或家庭综合账户为基石、以实现个人账户的自由流动为突破口、以提高个人账户管理能力为关键、以加强个人资产建设为重点、以完善配套政策为保证构建我国以资产为本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教学标准,缺乏高质量的课程,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本教学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人为本,从大学生求学成才就业的需求出发;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以“课程引领、文化熏陶、体验实训、岗位实战”为内涵,成功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新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以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为抓手,成功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探究与实践》课题的提出,对于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和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与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学生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高校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倡导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学生作为发展核心的主体。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坚持采用生本管理理念,使教育管理环节发生相应的转变,在育人、教学、管理和评价等环节中,进行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主体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论文主要介绍了生本管理的主要内涵,分析了高职教育教师应有的生本管理理念,并深入地讨论了在生本管理理念基础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必须走在各行业的前列,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就应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师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上来,要为此创造必备的条件,寻求以师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