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京说2006年夏天开始铺设远东输油管道,2005年中俄贸易额增长37.1%,2005年俄罗斯通过铁路对华出口石油760万吨,2006年俄罗斯通过铁路对华出口石油将增至1200万吨,俄罗斯石油公司2006年计划大幅提高对华石油出口,俄罗斯驻华大使高度评价2005年俄中关系,俄罗斯副外长说俄中将扩大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2.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11):59-59
从全年来看,由于能源、原材料、运输等各项成本价格均上升,预计石化行业成本将比2005年有较大的增加;经济效益仍然会比2005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并依然将呈现“哑铃型”结构,即效益增长主要是油气开采业高利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原以为可以摆脱2005年收购优尼科的失败阴影,中海油没想到这次“出海之路”也不平坦。7月23日,中海油高调宣布将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2006,(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12月27日,发布了2005中国能源十大新闻。十大新闻如下: 一、全国人大通过《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明确规定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规定,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费用分摊及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将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庄媛 《市场周刊》2005,(3):37-37
在新年之初,中国的第十三亿位公民2005年1月6日凌晨呱呱降落人间。中国的人口已突破了13亿。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我们还是必须清醒意识到,从2003年下半年浮现的能源困境并未在2005年到来之际出现显著缓解的迹象,而且人们对持续多时的煤荒、电荒、油荒的讨论也在逐渐加温。承载着13亿人口的中国,在能源全面紧绷的现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个复杂而迫切的战略命题。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学术)》2006,(2):27-2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12月27日,发布了2005中国能源十大新闻。十大新闻如下:  相似文献   

7.
能源已经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战略问题,围绕着能源的国际争夺越来越激烈。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插手中东事务,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进而控制全球的石油供求。中国经济自2005年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以来,再次遭遇能源瓶颈的阻击。未来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国际市场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将给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阴影。中国政府计划,在本世纪前半叶,力争用三个15年的时间,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04,(12):16-17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2004年能源可谓牵动所有人的心,2005年中国的能源供需状况会不会有所缓解?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记者日前走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负责人,该负责人阐述了国内的能源现状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海归校长”的同济大学校长万钢2000年底就开始在中国从事洁净能源轿车的开发。在此之前,他有着在德国学习5年,在奥迪德国总部工作10年的经历。经过4年努力,2005年年底,中国洁净能源汽车的第一步——混合动力汽车将开始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对步履艰难的中国汽车业来说,这或许是个跨越性发展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加权目标规划的方法,以第Ⅰ、第Ⅱ、第Ⅲ产业发展速度不低于2005~2009年平均速度以及到2015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25%为目标规划中的四个目标,规范分析了三部门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最优投入量。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贡献系数r对第Ⅰ产业的能源投入结构及三部门的能源投入量有直接影响,r越小,能源投入量越大,碳排放越多;通过提高三部门的能源贡献系数r来降低化石能源的投入量从而控制碳排放量。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5,(8):20-20
由于主要商品的供应较紧而导致国际市场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从谷底逐步回升。尽管2004年2季度以来增势放缓,但是2005年1月,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高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总理温家宝2005年3月14日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俄两国就能源合作已达成三点重要共识:一是俄通过铁路加大对中国的石油出口,2004年900万吨,2005年l000万吨,2006年1500万吨;二是俄政府和普京总统本人明确提出,修建西伯利亚油气管道,首先考虑通往中国;三是两国将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上加强合作。温家宝说,2005年下半年,他要同俄总理进行第10次会晤,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4,(21):15-16
2005年,在高油价和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将出现适度回调,但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全球通胀回升,各国宏观政策趋于收紧,新一轮世贸谈判有望取得突破,国际资本流动趋于活跃,国际油价有望缓慢回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口扩大与能源消耗的一项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高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高出口、高能耗成为我国外贸及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2005年我国22个贸易产业部门的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耗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2005年我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量为5.79亿吨标准煤,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大国。若保持过去30年17.19%的出口增速,按照2005年投入产出数值计算,到2030年我国净出口内涵能源将超出我国能源总产量的8倍,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作为人均能源稀缺的国家,我国必须转变出口模式,依据能耗强度高低对不同出口产业部门给予鼓励或限制,推动节能型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萍 《浙商》2007,(16):41-41
近日,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经贸委与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05年浙江省能源利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浙江节能降耗工作初见成效.能源利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27-28日俄将雠巴罗夫斯克市召开首届远东国际经济大会。届时将讨论资源有效利用、能源发展、交通运输、远东开发、吸引外资,边境合作及旅游等问题。根据日程安排.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俄相关部长及国外代表将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LMDI分解的江苏省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影响则较小,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江苏省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朱峰 《商界》2005,(3):80-81
新兴能源市场一直离中小投资者很远,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极大需求,这个市场正在降低门槛,如果有望在2005年上半年通过的一部法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再加力一推,这个流金淌银的亿万宝藏就有可能在5年内敞开它的胸怀。  相似文献   

19.
《上海证券报》2005年7月28日 钢铁业:铁矿石采购成本将节省7.78亿元;《联合早报》2005年8月6日 国际油价飙涨 中国燃油供应短缺;《华尔街日报》2005年8月9日 四外国投资者洽谈入股中国银行;《上海证券报》2005年8月26日 欧佩克希望保持现有生产水平;《中国证券报》2005年8月25日 国际金价受美元走坚影响再跌 面临抛售风险;《环球财经》2005年8月25日 中委能源合作新起点 委内瑞拉设北京石油办事处;《国际金融报》2005年8月11日 人民币涨至升值以来最高点 预计仍将窄幅波动;《金融时报》2005年8月22日 保监会整合保险债券投资政策;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8月23日 胡锦涛主席即将开始的华盛顿之行将受到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20.
朱珠 《市场周刊》2005,(11):9-9
“港口运输业将成为中国入世后对外开放的举足轻重的市场领域之一,预计2005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需求将达到30亿吨,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2亿吨。港口业特别是能源、外贸以及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口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记黄埔中国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受我国加入WTO的刺激,估计在整个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