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国整体经济战略的考虑出发,逢低收购日本大型企业的股权,有利于拉动国有组装企业与之进行高层合作,震灾给了中国资本进入日本企业的良机  相似文献   

2.
帮助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是一种几无先例的事业。最先从事这一事业的人肯定是触摸到了诱人的机会,但也注定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在日本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兴起及其制度性原因,并探讨了MBO在日本的发展趋势。从日本经验看,中国走出MBO困局除了规范运作外,关键在于合理定位,同时要发展权益投资机构。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12,(1):34-36
近年来,中国以海外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以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3%。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固然鼓舞人心,但面临的风险也不可小觑。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的统计显示,大部分并购案都以失败告终,仅20%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日本上世纪80年代那场"购买美国"的狂欢的惨痛教训犹历历在目,而中国庞大集团收购萨博汽车失败的新鲜案例又再度敲响警钟:欧美经济的衰退,似乎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机会所在;但机会后面隐藏的也许是最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日本通信运营商软银公司,今年10月决定并购美国手机方面的第三大运营商斯普林特公司,并购的费用为1.6万亿日元(约200亿美元)。两家企业合起来,销售额为6.3万亿日元,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运营商。2006年,软银曾用1.8万亿日元收购了博塔风(日本)公司,让其获取利润的能力超过了日本其他通信运营企业截至2012年3月的2011年业绩,软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以海外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以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3%。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固然鼓舞人心,但面临的风险也不可小觑。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的统计显示,大部分并购案都以失败告终,仅20%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日本上世纪80年代那场“购买美国”的狂欢的惨痛教训犹历历在目,而中国庞大集团收购萨博汽车失败的新鲜案例又再度敲响警钟:欧美经济的衰退,似乎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机会所在;但机会后面隐藏的也许是最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企业的撤退看似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空间,但其仍然是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2011年,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上表现不佳。先是索尼等家电巨头上半年业绩报亏;进入第三季度后,又出现了日企家电纷纷缩减在中国的业务,进行大撤退的势头。潮退浪涌日本家电此次潮退,起始于2011年7月,海尔与日本三洋电机达成协议,将以100亿日元收购其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冰洗资产及销售网络,意味着三洋这一家电品牌将逐渐淡出市场。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投资过热现象,国家逐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在这过程中,中央企业的收购活动,特别是在涉及上述行业的收购活动中,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企业收购活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企业主营业务不一致,对被收购对象缺乏充分评估,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等,少数企业还存在盲目扩张的倾向。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为加强对中央企业有关收购活动的监管,现将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9年,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时下,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提出了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除此之外,至少有上百个大型海外并购项目在酝酿、谈判之中。一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就这样潮水般的涌来。  相似文献   

10.
所谓承债式收购,简言之就是收购企业采用承担被收购企业与其资产相等数额的债务,即为承债式收购。过去采用承债式收购国有企业在我省尚无先例。去年6月,香港成龙贸易公司和抚顺高湾特区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合采用承债式方式收购了辽宁清原制药厂。由香港成龙贸易公司和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