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尔木作为全省资源开发的主战场,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和外部配套条件,逐步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的机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矿产工业化水平。一、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要性近年来,格尔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43.9亿元,首次突破了40亿元大关,完成工业增加值21.9亿元,较上年增…  相似文献   

2.
近日,《西安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总投资为5.5亿元的西安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功能区,兼顾循环经济科普教育、再生资源物流、再生资源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青海经济研究》2007,(6):14-25
第三章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青海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指导思想、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搞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市一区三园循环经济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名词解释]循环经济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容量指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资源利用量和废物排放量。关键词1: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切实抓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以金桥出口加工区为试点,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因区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在IS014001认证率、工业废物废水循环利用率等方面达到全国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1.5万亿元,从业人员2 000万人,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近2.5亿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节能近2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90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1.5亿吨。"在日前召开的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家荣告诉记者。"绿色化,本质上要求提高布局、生产方式、生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之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过三年多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建成了六大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产品成链、特色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显现出巨大的活力。2008年,海西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3.11亿元,占全省的28%:实现工业增加值201.19亿元,占全省的46%,已成为我省资源开发和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6月,辽宁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允许先行先试。这标志着庄河正式进入国际协同合作、以创新为驱动、发展绿色低碳高效经济的轨道。目前,示范基地累计投资达168亿元,形成了30平方千米的起步区。为实现动静脉有机衔接、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关键技术孵化与运用、商贸活动与教育展示等四大功能,庄河市结合本地拥有良好生态资源的实际情况,将大连中日韩循环经济示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国首批7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一,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正致力于发展为全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加工基地。该工业园已聚集了146家回收企业和4 000多家废品经营户,2010年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加工总产值110亿元。“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汩罗经过多年培育,已初步探索出一条以产业带动园区、以园区提升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2011年天津市将启动资源综合利用“1315”工程,加大力度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工业循环经济。2011年天津市将搭建5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网柴达木频道报道,为进一步开发青海柴达木地区资源,建立和完善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柴达木循环经济区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青海省农业银行的支持,对海西州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海碱业90万吨年产纯碱项目,总投资14.28亿元的60万吨/年甲醇项目,藏格钾肥、金鑫钾肥、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东、西台硫酸钾、镁、锂生产项目,达成近30亿元贷款支持硫酸钾镁肥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1.
张善坤 《浙江经济》2009,(22):16-17
以基地、项目、企业为载体,以“四节一利用”为重点,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为纽带,以推进循环经济法规政策完善为保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示范效应初显。自2003年投入建设以来,规划面积为13万亩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已开发近8万亩,累计投资近4亿元,其中投资5445万元完成基地相关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把畜牧业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联系起来,实行“种养加”一体化的生产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生产废弃物和污染。依据生态种群优势互补原理引进推广虾藻贝内循环综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海西州资源总量虽然较大,潜在价值占全省的17亿元以上,但主要是钠盐资源,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可利用耕地等资源十分有限。预计到2005年GDP达到117亿元,比1980年翻五番,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如果今后我们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模式,今后的资源供给是难以为继的。同时,从目前资源的配置情况来看,海西州除一里坪盐湖资源外,其他盐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等资源全部配置完毕,再没有一块可配置的资源。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港口经济》2010,(9):8-8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31.284亿元,占全市比重一半以上。 财政收入480.7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6.60亿元,增长35.8%。 今年安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71个;5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全面启动。 “十大战役”上半年完成投资638亿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开工。 建成空港、临港、泰达等4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5.
一、鹿洼煤矿“一矿一区”发展模式的基本概况 “一矿一区”模式是以煤矿为平台拓展经营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兴办工业园区的模式,是煤炭企业依托矿区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非煤产业,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形成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鹿洼煤矿位于济宁市鱼台县,比邻京杭大运河,地质储量1.48亿吨,煤种主要为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2000年4月矿井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6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上缴税金2.8亿元.金威工业园区是依托鹿洼煤矿,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施项目带动而建立的煤-电-港-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一体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近日对外宣布,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251亿元,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发展资金和中央基建投资中安排的资金,合计将达到1 7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9月16~19日,第二届煤炭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山西省将在会议期间与一些央企签署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国投公司透露,未来10年,国投公司将在山西新增投资约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投资本金约为100亿元,公司将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为主导,  相似文献   

18.
王轩 《沪港经济》2010,(8):42-43
中国,正在拉开区域循环经济的大幕。去年12月24日,我国首个省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覆盖甘肃全省的总投资为2133亿元,用于发展72大类重点支撑项目。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旨在节约能源的“循环经济”模式首次被提到了2005年的中国经济战略里。当前,“循环经济”这一经济与环境共赢的发展理念已被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并被明确为国家的发展战略。2004年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丰硕成果:全省有1000多家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获益;1000家重点工业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2.4%,节约能源1297万吨标准煤,节能增效54.5亿元;万元取水量同比下降31%,节水4.96亿吨,节水增效14.4亿元。2005年我省将继续突出加快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其重要举措之一,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先进国家和我国先进省市的发展经验,本刊特别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20.
《唐山经济》2005,(12):43-44,40
近年来,古冶区按照“科学发展、合理开发、节约优先”的思路,从节地、节水和发展循环经济上大做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谋划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可实现5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实现五年年均递增33.5%。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