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云霞 《商》2014,(21):215-215
无权处分问题因其复杂性而被称为"民法学上的精灵"[1]。自合同法颁布以来,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息。我国《物权法》原则上采用债权主义的变动模式,基于此,"有效说"更为合理。本文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抵押合同中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和局限性,提出和完善我国经贸关系中抵押合同下的善意取得制度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无权处分是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一、根据法条,文义解释等可得出结论;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设计目的是解决无权处分问题,无权处分是前提,因此无权处分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4.
1.法国。《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无效”。因此,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在性质上属于我国民法理论上的无权处分)无效。那么.此时的善意买受人能否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呢?至少就动产而言,是可以的。但并非基于善意取得理论,而是基于《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的规定,即”即时取得时效”制度。许多学者认为”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就是法国民法的善意取得制度。严格说来,这样理解不够准确,两者的目的虽相似,  相似文献   

5.
在民商事活动中,要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力,就须有符合法律的要件,对于依买卖契约等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方式,由于各国立法模式的不同,其方式或要件也有所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物权行为模式,债权意思主义的非物权行为模式和债权形式主义的非物权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制度为物权变动的特殊法律事实,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无权处分情形下的利益衡量。按我国合同法与物权法得规定,在认定无权处分的合同无效的前提下,例外地保护善意交易相对人的物权取得效力。为体现善意取得维护交易安全的初衷,无权处分合同除处分人无处分权外,其本身当无可撤销或无效的事由。  相似文献   

7.
李海霞 《现代商业》2007,(26):287-287
自合同法颁布以来,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倍受争议,而物权法的颁布再一次引起学者们对无权处分行为理论的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学界关于无权处分效力各种学说的基础上,论证了效力待定说的合理性,说明效力待定说更符合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能更好地平衡权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买卖合同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的交易形式,因此成熟完善的买卖合同法律规范有助于促进市场交易,保障交易安全,维护交易秩序.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即是关于买卖合同中无权处分的最新规定,其对《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其背后的法理基础,该条解释与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及其所具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对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条规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朱剑威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256-257
分析了物权行为无因性和善意取得制度在保护交易安全过程中各自发挥作用的机理、相互关系和各自所呈现的问题,并据此建议划分两项制度所作用的范围,在需要登记作为生效要件或者对抗要件的不动产和重要的动产交易中适用无因性理论,而在动产领域适用善意取得,从而建立合理的交易安全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廖艳梅  王永平 《商》2013,(21):258-259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在我国学界颇具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和实施,此“精灵”又再一次成为了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比较我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的两种学说,进而理清对《合同法》第51条理解出现分歧的根源,认为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规定为有效,才能更好的保护交易安全,平衡原权利人及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为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建设资金问题,形成住房建设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结合目前居民资金供求的大缺口给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带来很大困难的实际,迫切需要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引入资金,从而将资本市场的资金引入住房金融领域,解决金融机构抵押贷款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证券法律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把流动性差的个人房屋抵押贷款通过信用增级转换成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流动的证券的过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使得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遭到重创,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形成.我国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到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关的法律监管体制不足以保证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安全高效进行,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陈为涛  杨晓庄 《商业研究》2005,(11):119-121
在住房抵押贷款中大部分是中长期贷款,由于利率上浮抵押贷款借款人会由于利率改变而增加了其利息成本,从而导致一部分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在发生期前清偿时,商业银行需要核算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既不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也要考虑借款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它的风险主要源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等三个方面以及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许辉 《商业研究》2003,(18):124-125
目前我国住房一级市场已初具规模并迅速扩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投资环境日趋成熟,商业银行希望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其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坚实后盾,因此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提前还款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捷 《商业研究》2005,(23):119-123
住房抵押贷款中借款人的提前还款行为向来是金融机构及MBS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提前还款行为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直接影响住房抵押贷款现金流的变化,从而改变着MBS的价值。因此,构建我国借款人提前还款分析模型,为以后的MBS定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超 《财贸研究》2008,19(3):105-110
对人力资本是否具有抵押性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人力资本是否有权要求对组织租金进行分配。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对这一命题在中国文化环境背景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会资本中的个体社会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由于个体社会资本本身的价值性、不可转让性、专用性、封闭性和规范约束性使得人力资本所有人所具备的个体社会资本部分可具有抵押性,有权对组织租金提出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试点分别以财产流转性收益和农村金融市场扩展为抵押主题,采取农民房屋所有权并附属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抵押两种模式及多种类型。试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存在抵押权合法性、抵押物处置效力的法律风险。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应遵循合法性途径,完善抵押登记制度,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应市场化运作,其受让后的宅基地使用权期限可界定为30年为宜。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风波席卷全球,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金融风暴。剖析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的本质有助于探索化解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次贷危机起源于疯狂的虚拟资本和荒谬的金融衍生品,金融监管的缺失和非对称信息使得危机愈演愈烈;次贷危机从美国向全球蔓延形成了"负外部性金融溢出"效应,外围国家正在承受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转移。文章提出"金融创新半径"的概念,指出惟有遵循金融资源配置的客观规律才是金融创新的理性归宿;一切金融危机,其实质都是货币的危机,只有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共同走出"斯蒂格利茨陷阱"。  相似文献   

20.
许丹 《商业研究》2002,(23):15-17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