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沈超 《新财富》2003,(9):16-17
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小心翼翼的试探着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摩根、花旗等数家国际著名机构成为中国内地首批台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直接进入内地股票和债券市场。QFII的实施是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途径的一个重大进步。在此之前,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的方式主要被限定为直接投资(FD!)。  相似文献   

2.
11月 7日 ,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公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并将于 12月 1日起正式实行。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引入QFII制度。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QFII制度的相关内容 ,然后分别分析引入QFII制度将带给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和风险 ,最后就进一步完善中国QFII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4,(12):18-18
记者日前获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有望加大。未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和获得资质的投资机构范围有望继续扩大,在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将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QFII的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刘啸东去年曾率代表团专门去欧洲进行QFII推介。就在中国证监会将在四、五月份颁发第一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许可,预期首批资金将在6月底前进入市场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中国市场缺的是投资理念记者:原来业界人士预计会有较多海外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角逐QFII资格,但目前在申请该资格的海外机构多为大型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与早先的预测有一些偏差。您如何看待这一偏差? 刘啸东(以下简称刘):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成长型市场,最明显的就是  相似文献   

5.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QFII)的引进 ,并于 12月 1日正式实施。究竟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是大量吸引了外资 ,进而完善壮大了我国的资本市场 ,还是冲击了国内资本市场 ,干扰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弄清这一问题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解读QFII 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Investors的缩写,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人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润、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这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黎静 《大经贸》2002,(9):56-57
"引进 QFII 是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方针的延续与拓展。"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7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的座谈会上表示,同时他认为"我国具备推行 QFII 的基本条件"。据此,业内人士分析,资本市场引进合格境外投资者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引进 QFII 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意义深远。江苏天鼎的秦洪认为引入 QFII 将带来以下几点变化:一是QFII 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由产业领域逐渐过渡到资本领域,由单纯的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延伸到利用外国资本进行资本投资。二是引入 QFII 有望提升证券市场的活跃度。现在的国内机构占市场主导地  相似文献   

8.
QFII初露峥嵘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9.
千点赢家QFII     
在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的两年,中国A股市场一直低迷,QFII却始终对进入市场及增加额度保持兴趣,悖于常理的逻辑令公众一直好奇——  相似文献   

10.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基金产品(小QFII)有望于近期推出.香港人民币数量的不断增多,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为小QFII现在的推出创造了有利机会.同时小QFII也将成为人民币回流的重要途径,这对完善人民币资本的运作循环,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非常积极作用.小QFII推出会引起的资本流入会加重中国目前热钱过多的问题,因此小QFII的实施与发展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的设立对于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以达到控制外来资本规模、抑制境外投机性游资、扩大本国资本市场规模、保证资本市场稳定繁荣、保持本国经济独立、实现货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与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等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在QFII制度的影响下的后果分析,研究QFII的进入对上市公司推进股权改革进程以及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影响,以较为清晰地界定QFII制度对我国企业行为的作用。本文认为,伴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走向世界,研究QFII制度,可能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改变,以更加合理的形式融入世界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5月我国实施QFII制度以来,我国证监会已经批准了近30家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随着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繁荣的开始,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来自发达国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也逐渐地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向成熟的市场靠拢。  相似文献   

13.
信息园地     
<正>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已通过央行批准获得QFII托管业务资格的10家中外资银行,目前有望再获中国证监会和外管局的批准,从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举办的"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座谈会"的举行引起了中国券商和众多投资者的注意,这是否是QFII开始启动、国外资金会否成为新的血液补充?这项早就在媒体上频频曝光的改革举措会给股市带来多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5.
一、QFII历史沿革及现状QFII制度下,取得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按一定的规定和限制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然后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来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所获得的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以转换为外汇汇出境外。限制和审查的内容主要有:资格条件、投资登记、投资额度、投资方向、投资范围、资金的汇入和汇出限制等等。这种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陈寒韵 《商》2014,(28):127-127
一、引言我国实行QFII制度已有十年多的时间了,期间主要有五次重大的政策调整。第一次2003年7月9日,QFII制度正式登陆中国资本市场,作为首批QFII的瑞士银行通过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QFII业务专用席位完成了QFII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单;第二次2005年9月7日,我国QFII总额度由40亿美元提高到100亿美元;第三次2007年12月9日,QFII总额度进一步扩容到300亿美元;第四次2009年lO月10日.单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由8亿美元上调到10亿美元,同时将基金类型QFII机构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3个月;第五次2011年12月19日,RQFII正式启动,初期额度为人民币2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莫婷 《中国市场》2014,(37):19-21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全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其数量及获批额度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由于QFII制度在我国尚未成熟,应综合考虑开放和管制的均衡。此外,除完善QFII制度外,还应从自身产业结构等方面逐步提高,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1日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即QFII制度)正式实施。 1日 经中国交通部批准立项,允许外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  相似文献   

19.
一、QFII历史沿革及现状QFII制度下,取得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按一定的规定和限制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然后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来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所获得的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以转换为外汇汇出境外。  相似文献   

20.
品牌新闻     
就在大盘呈单边下滑的低迷市道,QFII悄然入市,瑞士银行入市第一单7月9日落下。上午10时18分,在大盘处于第二波下跌当中,申万接到委托方电话,要求先期进仓购入4只A股——宝钢股份(600019)、上港集箱(600018)、外运发展(600270)以及中兴通讯(000063),而且整个操盘动作一个上午就告完成,但瑞银方面拒绝透露投入的金额。瑞银集团亚洲区主席贺利华在北京约见新闻记者时表示:“今天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言,深具历史意义。作为首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国内市场,瑞银集团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