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实践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兴起。自1990年3月新西兰率先采用以来,已先后有加拿大、英国、墨西哥等20余国采用了该政策,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一些非采用国(例如美国、日本等)对它的讨论一直是经济学界以及经济政策界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前瞻性研讨中,它也正逐渐为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2.
日本货币金融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战后至70年代初主要的货币政策是配合道奇的“超平衡预算”而采取的金融缓和政策。70年代至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主要采用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长时期地维持较低的官定利率政策是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政策原因。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府由于急于解决“泡沫经济”问题,又错误地使用了过猛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再加上对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解决不力,导致在经济增长方面出现“停滞”局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出现极端的“零利率政策”,日本政府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在经济衰退中同时面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全面重建的“世纪难题”之中。  相似文献   

3.
日本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以前日本的货币政策为传统的利率诱导型 ,90年代以后 ,为了克服经济萧条 ,日本银行采取了大幅度放松银根的政策。1 995年在再贴现率降低为 0 .5 %的历史最低记录后 ,日本将作为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 (无担保银行隔夜拆款利率 )依次下调 ,1 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间采取了所谓的零利率政策。日本银行想通过降低中长期利率来拉动总需求的增加。但是其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并不理想 ,其原因之一是货币乘数下降。本文以 90年代为中心 ,考察日本货币乘数为什么下降 ,并探讨如何使其货币乘数上升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目标制(IT:Inflation targeting)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领域重要的变革,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用.而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严重抬头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急速破裂的主要原因,并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背景下中国货币当局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认为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必须综合运用各项财政、货币政策,灵活调节经济,方能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付琳 《新疆财经》2012,(2):32-35
在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上,当利率接近为零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成为部分国家的选择。本文选择了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美国和作为全球最早采用过量化宽松政策又在应对这轮危机时重启该政策的日本,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两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各自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对两国货币政策的侧重点和执行效果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7.
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方法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盛行与20世纪90年代初, 其核心内容就是促使第三世界国家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此后“华盛顿共识”逐渐成为美国等国干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依据。本文通过对引发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原因的反思,论述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美墨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从紧的货币政策维护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就在于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当经济环境变化时,需要采取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近20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经济过热的负面影响,为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文章从理论阐释了通胀目标制的功能机理,运用48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通胀目标制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锚住通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稳定产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货币政策框架。这一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的我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俊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142-146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关于货币政策是否能够预防资产价格泡沫的争论开始兴起。文章主要就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资产价格泡的形成、膨胀直至破灭三个阶段,具体阐述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措施与资产价格泡沫的相关性。结论表明,一方面日本央行的不当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又不能有效预防问题的出现,因此央行在完善对物价水平监测的同时,应利用金融监管政策来应对资产价格泡沫。  相似文献   

11.
日、美两国生活消费模式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捷 《北方经济》2006,(9):32-33
消费模式表现为在一定消费观念指导下社会消费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不同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引导政策,将孕育出不同的消费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和美国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消费模式.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有一定资源忧患意识的消费模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在高资源占有量基础上的消费模式,因此形成了日美两国在能源和资源消耗量上的巨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美国政府开始倡导节约能源型的消费模式,并采取了一些激励政策和强制性的措施.日、美两国消费模式和引导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框架入手.阐述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各国的实践特点。针对我国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对我国目前是否应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适用性分析.提出了虽然短期之内我国暂不适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但从长期来看仍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这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付琳 《特区经济》2012,(3):87-89
全球金融危机对各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长期受经济萧条困扰的日本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遇重创的韩国,在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本文分析了日韩两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既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总结出两国采取的共性政策,也提炼出两国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注重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政策制定和运营时同时兼顾短期效果和长期调控目标以及日本政策审慎性特点等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一、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 在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成为最早进行区域经济政策实践的国家.此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开始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并把其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欧洲、欧元及其相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货币体系是70年代以来欧洲瞩目的焦点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 ,欧洲货币体系在90年代取得了巨大进展 ,现在已进入第三阶段的发展。围绕欧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一些宏观经济问题 ,本文从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外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东扩等几个方面出发 ,对新世纪的欧洲、欧元及其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胀目标法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下降,许多国家逐渐放弃了货币目标法(Monetarytargeting),转向推行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胀目标法(Inflationtargeting)。本文比较了各国实施通胀目标法的情况,重点讨论了通胀目标法的实际决策问题。一、通胀目标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以价格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观点,可以追溯至19世纪晚期Marshall和Wichsell的著述中。瑞典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采用过这一政策体系。随后近半个世纪,学术界持续着对该问题的讨论。1990年,智利和新西兰宣布推行…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日两国通货紧缩下的经济运行、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政府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日两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出现了通货紧缩。两国在物价持续下降的同时,都出现了社会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且近些年都出现过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后又趋恶化的情况,但两国在通货紧缩起点的表现和经济增长率方面有较大差异。消费者预期因素、不良债权问题以及外部性影响,是两国通货紧缩的共同成因,但两国在经济体制等深层次诱发因素上有很大差异。两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对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体制改革,但两国在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初期,阿吉、科利和波特等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们创立了“抵消系数”模型,以估算国内资产净额抵消系数,间接地度量资本的流动程度。本文拟对“抵消系数”模型作简要的评价,并运用修改的简化“抵消系数”模型对东亚六国1975-1997年间资本流动的一般状态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作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卢平 《发展》2017,(10):61-62
一、甘肃省股权激励政策综述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股权激励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股权激励政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5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2010年起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股权激励政策试点,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完全、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政策声誉:跨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南开经济研究》2006,85(5):64-71,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被认为是极具透明性、灵活性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崇。本文验证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助于建立货币政策声誉,构建一个基于信息不完全基础上的动态预期形成模型,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否引起结构性变化的七个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政策声誉的建立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的时间越长,该政策对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越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