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旅游文化——文化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进入了瓶颈阶段。尽管有近40部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旅游文化"这一词汇,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仍模糊不定。文章在追溯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层面来界定和框限旅游文化,并在内涵、特性、功能层面上对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未来的旅游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文章旨在反思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概念误区,并尝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来廓清旅游文化的外延,将旅游文化视为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为旅游文化内涵的明确化、具体化做抛砖引玉的前期思考。  相似文献   

2.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兆荣 《旅游学刊》2004,19(6):20-27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无论从学科的理论反思抑或是应用层面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面对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问题,多年来,在不同部门或地区总有些不尽一致的见解与取舍,也引发了许多争论.近年来,曲阜也一直在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中探索.现将一些思考与体会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性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郭山 《旅游学刊》2007,22(4):30-35
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过程,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其在当下的"有用性".对这种"有用性"的最终评估并不来自研究者或政府官员,而只能来自居于该民族传统"主位"(emic)的文化持有者的认知.换言之,传统文化是不能被处于"客位"(etic)的人的"理性"行动保护下来的,文化传承的内源性动力只能源于居于该种传统文化"主位"的它的持有者群体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正是对其传统文化有用性的一种界定和回应.从这一点出发,研究者能做的是为"主位"者提供智力支持,政府要做的是为"主位者"提供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奉雅琴 《西部旅游》2023,(4):106-108
跨地区学习、工作越来越普遍,人们容易产生思乡之情,旅游中的乡愁怀旧现象日益凸显。文章首先查找国内与乡愁旅游主题相关的文献,发现目前成果较为匮乏,随后对乡愁、怀旧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文章将已有文献主题划分为乡愁相关概念及乡愁量表的发展、乡愁与旅游的关系、乡愁旅游的产生以及乡愁影响下旅游行为的表现四个部分,由此进一步指出未来的研究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补充:研究乡愁旅游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研究乡建适度背后的机制、扩大测量样本群体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宣传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潘怡 《西部旅游》2023,(20):94-96
<正>文化旅游背景下,开发旅游食品是推动旅游产业和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同时能够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文章针对文化旅游背景下的旅游食品开发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提出文化旅游背景下旅游食品开发的作用,其次分析文化旅游背景下旅游食品的开发现状,最后结合实践探讨旅游食品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出境旅游者的访谈和专家焦点小组法,分析出境旅游对旅游者、旅游输出国和旅游目的地在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即其文化价值,得出文化因素是出境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出境旅游过程加强了文化的自我认同和文明之间的对话,出境旅游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等结论.由此提出,需要将出境旅游的社会学分析,应用于旅游政策制定、行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艺术注入是影响产品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注入敦煌壁画元素的旅游商品为研究对象,从艺术注入视角出发,引入审美性作为中介变量和文化情境契合度作为调节变量,探究艺术注入对旅游商品产品评价的影响,以期为旅游商品的创意开发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5,20(4):67-72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也是两个应该引起重视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对比这两个概念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入手,辨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研究范畴,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和应有的研究框架,并分析其相应的实践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雁门关以地理为依托,其地势险绝,控扼要冲,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功勋卓越的英雄豪杰,是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登临凭吊、借古鉴今和抒情言志的重要场所。古往今来,以雁门关发生的英雄业绩和生动故事为主题,产生了大量精妙绝伦的诗词文赋,构成了雁门关旅游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13.
李嘉宇  陈明 《西部旅游》2023,(7):37-39+43
<正>由于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在社区旅游发展中极易造成过度旅游的问题。文章站在文化认同的角度,考察过度旅游对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过度旅游对游客和目的地社区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过度旅游行为造成了游客在旅游地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认知态度与社区居民产生不同程度的错位,影响了游客对于文化认同和社会身份的认同。虽然过度旅游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这种关联主要是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等间接方式来实现,并具有不可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因此,在推动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警惕过度旅游对文化认同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旅游的诸多困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普遍都重视文化的突出作用。但是,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惑需要破解。  相似文献   

15.
万佳源 《西部旅游》2022,(19):102-104+108
乐山是四川省知名旅游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乐山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但同时,乐山的历史文化旅游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景区建设有待升级、旅游业规模较小及旅游特色宣传欠缺等问题,还没有在全国形成产业优势。据此,乐山的历史文化旅游在国内国际营销中要突出佛文化、演艺文化、休闲体验文化的特色,加大对当地历史文化遗迹的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与知名度,拓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乐山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接着梳理其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9.
对旅游工艺品的有序开发和深加工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浙江省旅游工艺品市场处于相对无序的竞争状态:产品缺乏后续竞争力,大部分区域旅游工艺品不具备地方特色,对于旅游工艺品这一特殊商品领域内的形式特征和内涵特征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了区域旅游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分析了旅游工艺品这一特殊商品的特点,围绕这一特殊性展开了区域性文化经济特征的分析,为提升旅游工艺品深加工的文化生态价值提供了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晖 《旅游学刊》2001,16(5):27-3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提法进行了反驳,并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与区别,就旅游在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