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国与亚欧中部国家2003-2017年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亚欧中部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通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中的莫兰检验、总体模型回归分析、空间效应分解等实证方法,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中国与东道国的农产品贸易,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对中国与东道国周边国家农产品贸易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文章建议在中国与亚欧中部国家农业合作的过程中,在重点国家投资一批重点项目,发挥其示范效应,提高东道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区域互联互通,降低贸易成本,以通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进出口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华忆迪 《经济论坛》2021,(12):82-93
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对非投资的动机也备受争议.针对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是否受资源驱动、非洲国家政治风险是否限制中国对非投资两大争论,文章收集了36个非洲国家2006—2017年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国内外军事文化冲突、社会经济秩序、政局稳定性、民主责任四大政治风险.通过建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与经济利益、政治风险的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其进行了混合分析(Pooled OLS;POLS)、随机效应分析(Radom Effect;RE)、固定效应分析(Fixed Effect;FE)和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YS-GMM).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并未受资源驱动,更多是出于市场导向的考虑;②除非洲国家军事文化冲突存在较弱正向显著外,非洲国家的其余政治风险变量未明显表现出对中国直接投资有制约效应;③在控制变量方面,基础设施正向显著,通货膨胀率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1993年~2009年中国对105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应用动态VAR模型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之间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但这种创造效应还较为有限。因此,应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发挥其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边婧  张曙霄 《经济纵横》2020,(2):99-105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区分沿线国家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出口方面看,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替代效应,在南亚地区、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互补效应,但在西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出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从进口方面看,我国在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替代效应,在西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互补效应,但在东南亚地区和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进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基于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注重与不同国家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对非洲投资的质量和效率也引起较大关注。对2009~2013年在非洲投资排名前20的国家投资效率的分析表明:我国对非洲国家投资效率处于中低水平,且投资效率的国别差异较大。同时,我国对非洲投资处于收益递增阶段,投资规模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为提高我国对非洲的投资效率,应优化投资区位、扩大技术溢出效应和进行投资战略调整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验证AfCFTA背景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非洲大陆各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分别运用VHSD-EM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非洲29个国家2003—2014年包容性增长指数变化情况及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非洲各国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过去20年来,非洲包容性增长虽有所增长但进展缓慢,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促进了非洲经济及包容性增长的发展,但非洲的历史及现有政治经济制度减缓了其发展的步伐。研究结论:AfCFTA的目标是促进非洲各缔约国可持续及包容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率,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为非洲的可持续及包容性增长贡献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效应,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产品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贸易还是农产品加工贸易,这种互补关系都是确定的。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非洲援助和直接投资是近年引起普遍关注的国际现象。基于非洲国家样本的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揭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当中国投资进入规模较小的东道国时,援助对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表明,在当前国际社会经济背景下,将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等政策结合起来,推动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贸易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鹏  刘曙光  段佩利  王璐 《经济地理》2019,39(3):117-124
在分析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基础上,运用HM指数和贸易引力模型诊断中国与小岛国贸易依赖程度及贸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呈现波动上升,空间分异愈发明显,与加勒比海小岛国贸易额最高,与非洲西海岸小岛国贸易额最低,马耳他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②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呈现贸易顺差,且贸易顺差逐年增大,与加勒比海小岛国贸易顺差最大,与非洲西海岸小岛国贸易顺差最小,马绍尔群岛是中国最大商品出口市场。③小岛国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明显高于中国对小岛国贸易依赖度,但这一依赖度整体偏低、波动性强、空间分异明显,所罗门群岛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最高,以木材和木炭出口为主,图瓦卢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最低。④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具有正向效应,地理距离对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具有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竞争力指数作为评价非洲工业化的指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系数估计方法,测度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与中国对非贸易在2010—2020年对54个非洲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中国的对非直接投资与贸易均能显著促进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其中贸易对于非洲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对南部非洲地区与东非地区的经贸合作可以显著提升当地工业化水平,对西非和中非地区工业化水平提升作用不显著,对北非地区不具有工业化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可以通过建设工业园以及提升农产品加工来带动非洲的工业化,但以制造业服务化为路径的工业化模式并不适用于中非合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3-2013年25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贸易结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结构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高,对中俄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本文从贸易与投资规模的角度,选取1992—2008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设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用以考察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对中国对俄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笔者利用中国与19个OECD国家和地区的2000年~2008年双边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吸引外资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FDI存量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FDI流量的促进作用,投资对于服务的进口引致效应大于对服务的出口创造效应。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货物贸易是双边服务贸易流量的促进因素,东道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与其服务出口成正比,相对距离则构成了双方服务贸易的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非贸易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对非洲投资的现状的基础上,对非洲投资的的政治风险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增加。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究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整体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呈显著倒U型关系。未来中国对中亚投资存量的增加并不能带动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中国投资中亚与中国从中亚的贸易进口已由过去的互补关系逐渐转为替代关系。分国家回归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加大对哈、塔和乌国的投资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需求,中国对土国和乌国的投资存量每增加1%,从这些国家的进口贸易额将分别增加0.725%和0.307%。  相似文献   

17.
FDI(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和ODI(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直接投资发挥出口贸易效应的两个方面,两种贸易效应的差异变化反映了中国贸易结构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FDI和ODI同一时期内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长期内FDI的出口贸易效应大于ODI,短期内FDI对出口贸易均衡的冲击大于ODI;长期来看,需求因素是FDI和ODI发挥出口贸易效应至关重要的媒介,ODI出口贸易效应对需求因素的依赖大于FDI,但短期内需求因素的冲击消失.FDI和ODI需要进一步适应需求和现实,实现贸易效应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林俐  孙寅 《经济论坛》2022,(10):140-152
文章基于2003—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投资与贸易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基于国内投资的单门槛效应和进出口贸易的双门槛效应。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分别存在基于国内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单门槛效应,中部地区基于国内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门槛效应不显著,西部地区分别存在基于国内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单门槛效应。同时稳健性检验结果显著,得出相近结论,并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对2000—2012年间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和东道国国家经济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洲东道国国家经济风险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总体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之后,这种抑制作用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但是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滞后于中俄经贸的发展,随着中俄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对中俄经贸战略升级形成掣肘,因此,通用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横向比较,采用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与日韩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借鉴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经验,能够指导中俄投资合作实践,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