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生态西部新边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①,西边地区应按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发展生态经济,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生态文明体制,建成我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区是长江水资源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对中下游的发展和全国的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本课题以长江上游雅砻江四川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族村落西昌市水塘村为例,通过分析水塘村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人文地理等,提出发展立体山地林业生态经济的新思路,把水塘村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并形成长效机制,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于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区大面积推广的新的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额济纳绿洲、梭梭林带和贺兰山及周边区域,构成了阿拉善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区域内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西北和华北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局。然而,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却使这三大生态屏障陷入了生态危机,严重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艳  谷树忠 《发展研究》2022,(11):44-48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存续、改造和建设发挥了重要基础性支撑作用;但在质量功能、体制机制、监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亟需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全力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因此建议:优化生态安全屏障骨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程,强化生态空间差别化管控;统筹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体制机制;补齐生态监管短板,提升生态安全屏障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其生态安全关系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应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四川省2006~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对2013~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算,并应用净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其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赤字明显且逐年增长,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其生态安全性还可能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时承担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流域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当前,在地方权益的支配下,上游地区采取的仍是以单纯追求区内经济发展为主的开发方式,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仅是中央政府,导致上游地区生态功能恢复缓慢、新的破坏仍在继续,这样的现状使我们有必要将经济带与生态屏障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列系统,将其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系统中研究,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共建,在共建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安全。生态安全与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密切相关,它已经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成为突出的议题。从国外与国内,宏观与微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几个层面对生态安全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生态安全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以构筑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为目标。矿产资源作为西藏有战略意义和产业优势的特色产业,必须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坚持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发展经济、开发资源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依据,有序高效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8,(5):8
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其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决定了西藏高原是我国和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此,国家将投入巨资建设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项涉及投资将超过100亿元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涉及2006年至2030年期间包括天然草地的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人工种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矿山迹地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0.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是城市化的前沿阵地和城市生态安全的有效屏障,其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文章在综合国内外对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概念、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 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 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 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 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 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 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 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 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 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生态安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生态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生态环境退化如果同人口、种族等因素相接合,就可能造成暴力冲突。它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还可能导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战争,从而影响到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由于生态环境影响跨地域、跨国界,许多西方国家已将确保健康的环境质量和充足的自然资源纳入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范畴之内,生态安全和所谓的环境冲突可能成为其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的新借口。…  相似文献   

13.
大量事实证明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不再安全 ,如何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国家生态安全的定义着手 ,从树立维护生态安全的危机感、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加强生态安全网络建设、加强生态安全的法制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对策 ,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汪蛟 《环境经济》2023,(5):33-35
<正>近年来,甘肃坚持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结合、把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相结合,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在接受《环境经济》专访时表示,祁连山问题整改不仅是全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其强力推动重难点问题彻底整改的做法也是同类问题整改的“教科书”。甘肃将不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建设美丽祁连山,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玉溪市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玉溪市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58432增加到2009年的1.9616,人地矛盾在加剧,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2001~2007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可持续发展及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生态盈亏表现为生态赤字,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但生态赤字缓慢下降,说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同时,可持续发展指标较低,生态-经济处于极不协调的状态,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几乎没有变化,石羊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7.
梁雅丽 《环境经济》2023,(13):66-67
做好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为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教育培训要发挥先导作用,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方面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并将生态素养培育融入生态环境教育培训目标中,做好顶层设计和全程布局。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环境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性质及规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认识生态环境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克服对生态环境冷漠无知的态度,确认与自然协调发展新观念的教育活动。其基本内涵有协调自然观、适度消费观、持续发展观、综合效益观。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需要与生态消费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生态需要是人类需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生态需要的实现形式是生态消费。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的生态需要,并给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态消费形式,对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上述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如何创造条件,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态资产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表征,也是判断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GIS地理空间方法解析南昌市2008年、2013年、2018年的Landsat TM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分析南昌市土地利用幅度、速度、强度和生态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并测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结果表明:南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生态资产价值主要源于耕地、林地和水域,但草地质量的下降、林地面积的缩减和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使得生态资产价值下降了2.45%;并且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受了较大压力,从而提出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并建立绿色长远发展的生态保护屏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