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贫困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贫困人群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边缘性正在加深。国内一些非政府组织(NGO)的地方扶贫活动成为扶贫领域的亮点。本文通过对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个案研究发现,NGO的扶贫机制呈现出多元联动筹资、坚持需求导向、关注能力建设、实施差别化扶贫等鲜明特点,这是实现其贫困高瞄准率,提高扶贫效率的重要支撑。这对于从扶贫项目设计、融资、实施和组织体系等方面优化当前我国政府扶贫政策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这对于贫困人群收入的增加及稳定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贫困人群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即便如此,各级政府部门仍坚持将脱贫攻坚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贯彻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部署,实施有效的就业政策,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系统,全面促进农村贫困人群的就业稳定性,努力实现农村贫困人群收入与工作有保障。文章从人力资源就业与精准扶贫的角度落实具体的扶贫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做好相应策略,使扶贫工作效率最大化,从而持续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3.
杨兰 《现代审计》2007,(5):37-38
一、正视扶贫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1.扶贫项目规划不科学。部分县区政府在规划新村扶贫项目时,没有坚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事实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没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盲目地进行模式化的项目规划。如某村规划了人畜饮水打井项目,但是那个地方根本就打不出水来,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有的项目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如某村规划了修建村公路项目,但是其自身地理位置则适合先修桥,如果不先行修桥,村公路建起了也无法发挥作用,造成项目规划与实际情况的脱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宁夏固原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反贫困任务非常艰巨。宁夏固原各县要扶贫扶志;大力发展"能人经济";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整村推进为扶贫平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调动社会力量,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正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改变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近年来各地在管理此项资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正视的主要问题有:  相似文献   

6.
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发展地方产业,提升贫困群体自身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产业扶贫项目在基层运作的过程中,村民与产业园区业主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政府如何协调双方诉求矛盾,真正带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一立镇贫困村展开调查,了解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尝试研究基层政府如何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7.
何仕谋 《乡镇论坛》2013,(34):11-11
“既然是革命老区扶贫资金项目,就应该多听听我们大家的意见,先搞什么、后建什么。过去单凭你们上头说了算,干部定了干.结果不受大家欢迎。那样也解决不了我们真正的贫困问题。”这是四川省南部县村民与扶贫和移民工作局领导及工作人员面对面座谈时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一、面临的新问题 近期.我们在2005年至2006年某国家级贫困市以工代赈资金特别是对易地扶贫搬迁国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审计调查中,发现该项目在实施中存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镇企业》2013,(8):41-41
为把乡村旅游扶贫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市扶贫办采取十大综合性政策措施,推动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快速发展。一是编制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目标和措施;二是出台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意见(试行)》政策,规范项目实施程序;三是确立了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基本标准,做到设施、环境、服务有标准可依;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31):24-26
扶贫,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社会工作。本文基于贫困与扶贫的相关理论,以常德市农村扶贫攻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常德农村扶贫攻坚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常德农村扶贫攻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医疗保障扶贫项目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体获得了医疗保障扶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压力,在实际运行中该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对X县医疗保障扶贫情况梳理,进一步分析当前精准扶贫完善贫困人群医疗保障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已推进我国医疗保障扶贫工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农业"422"工程、工业"129"行动、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落实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这是龙陵县近期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实践.县域产业经济、工业经济、市场经济未能兴旺发达,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存在困境,这些是导致龙陵县贫困难题存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失业与贫困的联系最为紧密,不能充分就业是导致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致力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并希望以此来消灭普遍存在的贫困。然而,不少国家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拉美的墨西哥、巴西,亚洲的泰国等,但贫困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在加剧,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回头总结历史,人们发现高速发展经济的战略中必须涵盖消灭贫困。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于是世界各国开始实施各种扶贫项目。  相似文献   

14.
在精准扶贫中有效实施审计监督全覆盖,才能促进真扶贫、扶真贫。目前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扶贫项目立项事前审核机制,扶贫项目实施事中监督机制执行不力,事后审核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利用新兴的技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全覆盖对精准扶贫的保驾护航作用,做到事前参与立项咨询审计,事中实时联网跟踪审计,事后绩效评估审计,推进精准扶贫信息化建设,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有效地监督扶贫资金去向的真实性,切实将扶贫项目落到实处,高效地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8,(12):18-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贫困人口有所减少,但反贫困任务依旧严峻。尤其是作为我国贫困聚集地的农村,贫困问题呈日益复杂趋势。由于传统的扶贫治理方式存在"输血式"、"漫灌式"等不足,治理效率较低。因此,为创新改进扶贫工作,我们提出"互联网+"精准扶贫,利用互联网数据库实现农村贫困群体科学识别、供求精准匹配、扶贫全程高效监管。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扶贫网络平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阶段协同推进扶贫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戴惠明 《西部财会》2022,(11):55-57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各级政府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形成县、部门、镇(街道)、村四级责任明晰、分级管理的模式,既明晰了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及具体使用情况,也为几年来财政资金助力脱贫攻坚交了明白账。要管理好、维护好这些扶贫项目资产,使之在乡村振兴中持续稳定地发挥更好作用。基于此,在概述扶贫项目资产的基础上,分析现存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影响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因素   扶贫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影响到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1.扶贫资金不能及时落实到项目。按照规定,扶贫资金在拨付到各贫困县职能部门后,应尽快组织落实到项目上,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但有的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有的甚至被有关部门滞留挤占挪用,致使工程实施时间过长,影响工程进度,最终影响扶贫资金效益。   2.社会对扶贫资金的性质认识不足,信用观念差,扶贫贷款难以收回,致使不良贷款资产逐年增加。例如,在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不良贷款比例占 4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的贫困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遏制。从1978年到1995年18年间,我国贫困人口从25000万减少到5800万,平均每年有1060万人走出贫困,成绩之巨大令世人注目。1994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到本世纪末仅剩的七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一郑重承诺显示了我国政府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心和气魄,同时也预示着今后的扶贫工作和任务并不轻松。一、未来的扶贫任务仍十分艰巨。我国目前的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胜 《审计月刊》2005,(4):20-21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近几年来,我们在对扶贫资金的审计中只对其真实性、合规性进行了审计评价,但对其管理效益做出的评价甚少。  相似文献   

20.
代西云 《西部财会》2006,(11):82-84
农村贫困人口是一种社会存在,在我国西部和山区尤为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这种存在的客观因素,而各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体制、资金、观念上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消除贫困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好的村班子带领群众自行脱贫,整合扶贫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扶贫机制,建设社会救助体系,指导、帮助群众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